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2章 青竹私信?背帶針腳藏鄉(xiāng)愁

銀線穿過粗布的瞬間,閣樓的窗欞恰好接住一縷斜斜的晨光,把針腳處的絨毛照得纖毫畢現(xiàn)。艮生捏著繡花針的手指頓了頓,余光瞥見手機屏幕還停留在私信發(fā)送界面——那個叫“青竹影”的頭像依舊是片模糊的青竹,像極了烏蒙山深處被晨霧裹著的竹林,發(fā)出去的消息石沉大海,連個已讀提示都沒有。

他輕輕吐了口氣,把針腳往緊里收了收。山靈的翅膀剛繡出個輪廓,銀線在晨光里泛著比臺燈下更暖的光,不像昨晚那樣透著股冷清。桌角的保溫桶還冒著殘溫,周老帶來的白粥漬在碗底結(jié)了層薄痂,他摸了摸肚子,才想起光顧著緊張私信的事,連最后半個肉包都忘了吃。

“吱呀”一聲,木樓梯又響了。艮生以為是周老折回來拿東西,抬頭卻看見周老手里拎著個鼓鼓囊囊的布包,身后還跟著個扎著馬尾的小姑娘,手里抱著臺半舊的補光燈。

“給你找了個‘幫手’,”周老把布包往桌上一放,喘著氣說,“這是老街照相館的小吳,聽說你拍視頻缺設(shè)備,主動來搭把手。”

小吳笑著把補光燈支在繡繃旁,調(diào)試了兩下就亮得晃眼:“周大爺說你拍苗繡,這燈是暖光的,拍出來顏色正,不會像手機自帶的那樣發(fā)灰。”她說話時帶著點申城本地的軟調(diào)子,手指靈活地撥弄著燈架上的旋鈕,“我看了你上條視頻,繡活兒是真地道,就是鏡頭太晃,說話也太急啦。”

艮生有點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額角的艾草屑終于掉了下來,飄在繡繃上像片細小的雪花。他想起自己上條視頻里攥著繡繃哆哆嗦嗦的樣子,臉有點發(fā)燙:“我……我不太會拍,總怕說不好。”

“怕啥?”周老拍了拍他的肩膀,從布包里掏出個東西——竟是艮生上次提過的阿珍阿婆繡的背帶。粗麻布面上繡著歪歪扭扭的“平”字,周圍繞著圈簡單的祥云紋,針腳有的密有的疏,一看就是老人憑著感覺繡的,“我昨天回老屋翻出來的,阿珍托我?guī)Ыo你,說讓你看看‘實在’的繡活兒,比對著鏡頭說一百句都管用。”

艮生伸手摸向背帶,指尖剛碰到布面就頓住了。那布是阿婆自己織的老粗布,帶著洗得發(fā)白的柔軟,“平”字的每一筆都帶著細微的顫抖,像是阿婆瞇著眼睛穿針時的模樣。他突然想起去年冬天在寨口,阿珍阿婆坐在老槐樹下繡這背帶,手指凍得發(fā)紫,卻還是一針一針地抿線頭,說“兒子在城里工地上扛鋼筋,繡個‘平’字,保他平平安安”。

“有了這東西,視頻就好拍了。”小吳把手機架在三腳架上,調(diào)整到俯拍角度,“你就拿著背帶說,想到啥說啥,越實在越好。別像那些網(wǎng)紅似的念稿子,假得很。”

艮生點點頭,深吸了口氣,把背帶搭在腿上。補光燈的暖光落在布面上,那些歪扭的針腳突然變得清晰起來,像阿婆坐在他對面,正瞇著眼睛看他。他拿起手機,按下錄制鍵的瞬間,原本堵在喉嚨里的話突然就涌了出來:

“這是我們寨里阿珍阿婆繡的背帶,她兒子在申城打工,一年就回一次家。阿婆眼睛不好,繡這一個‘平’字要穿好幾次針,手指被針扎破了就用灶灰抹抹,接著繡……”他說著說著,聲音就有點發(fā)啞,伸手摸了摸背帶上的“平”字,“她說每一針都繡了平安符,針腳越密,保佑就越真。我們苗家人繡東西,不圖好看,就圖個心里踏實。”

小吳在一旁悄悄比了個“繼續(xù)”的手勢,鏡頭慢慢掃過背帶的針腳,從“平”字的起筆處掃到結(jié)尾的線頭——那線頭沒剪干凈,留著一小截,像阿婆沒說完的牽掛。艮生順著鏡頭的方向看過去,突然想起爺爺教他繡第一針時說的話:“線頭要留三分,給念想留個根。”

“我上條視頻有人問,苗繡到底好在哪……”他拿起繡繃上的山靈紋,銀線在暖光下閃著光,“其實沒那么多講究,就是手藝人把日子繡進布里了。阿婆繡背帶,想著兒子;我繡山靈,想著爺爺;寨里的瞎眼阿婆繡鹽道號子紋,想著年輕時跟著馬幫走鹽道的日子……”

說到這里,手機突然震動了一下,屏幕彈出“青竹影”的私信提醒。艮生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差點把手機掉在地上。小吳趕緊喊“停”,笑著說:“別急,先把視頻錄完再看,不然情緒斷了。”

他定了定神,把注意力重新拉回背帶和繡繃上,繼續(xù)說著寨里的事:阿婆們怎么在火塘邊一起繡活,怎么用苗語唱著古老的調(diào)子,怎么把赤水河的浪、烏蒙山的峰都繡進布面。這一次,他沒有緊張,也沒有結(jié)巴,那些藏在針腳里的故事像赤水河水似的,順著他的話慢慢流淌出來。

錄完最后一段,艮生按下停止鍵,手心里全是汗。小吳湊過來看了看,點頭稱贊:“比上條好多了!有感情,還真實,肯定有人看。”她熟練地幫他剪了剪開頭結(jié)尾的冗余,加了個簡單的字幕:“烏蒙山的背帶,藏著媽媽的針腳。”

“發(fā)布嗎?”艮生盯著屏幕上的視頻,有點猶豫。上條視頻的17個播放量還像塊石頭壓在他心里,怕這次還是一樣冷清。

周老拍了拍他的后背:“發(fā)!好東西不怕等,但也得讓人看見才能等得到風(fēng)。”

艮生咬了咬牙,點下“發(fā)布”按鈕。屏幕跳轉(zhuǎn)回主頁的瞬間,他終于忍不住點開了“青竹影”的私信——

“我外婆是烏蒙山馬家寨的,三十年前嫁去了申城,去年走了。她留給我一個繡著山靈紋的肚兜,和你視頻里的一模一樣。你認識馬家寨的繡娘嗎?”

馬家寨離艮生的寨子就隔兩座山,阿珍阿婆就是馬家寨嫁過來的。艮生的手指在屏幕上飛快地敲著:“認識!阿珍阿婆就是馬家寨的,她現(xiàn)在還在繡背帶呢。你外婆叫什么名字?說不定阿婆認識。”

發(fā)送完消息,他心里的石頭落了一半,又有點莫名的激動。原來真的有人因為苗繡想起了家鄉(xiāng),想起了親人,就像阿婆說的,好東西總會等到懂它的人。

“叮”的一聲,手機又響了,這次是視頻平臺的通知。艮生以為是“青竹影”回復(fù)了,點開卻愣住了——視頻發(fā)布還不到十分鐘,就多了五個播放量,還有一條轉(zhuǎn)發(fā)提醒。

轉(zhuǎn)發(fā)的賬號ID是“在外的苗家娃”,頭像是一張模糊的赤水河邊的照片,簡介寫著:“從烏蒙山到黃浦江,忘不了家里的蠟染香。”轉(zhuǎn)發(fā)配的文案很簡單:“看哭了,想起我媽給我繡的背帶,也是這樣歪歪扭扭的‘平’字。在外的苗家人,都來看看吧。”

艮生盯著“在外的苗家娃”這幾個字,眼眶突然有點發(fā)熱。他想起寨里那些外出打工的年輕人,每次打電話回來,都問阿婆們有沒有繡新的背帶、新的帕子,說城里的東西再好看,也沒有家里的針腳暖。

“有人轉(zhuǎn)發(fā)了!”小吳湊過來看了一眼,驚喜地說,“這個賬號有兩千多粉絲呢,都是在外的貴州人,肯定能幫你漲點播放量!”

周老也笑了,拿起桌上的背帶摸了摸:“我說吧,真東西藏不住。你看這背帶,針腳雖然歪,可每一針都扎在人心上。”他頓了頓,又說,“不過也別太急,好口碑得慢慢攢,就像阿婆繡背帶,得一針一線來。”

艮生點點頭,手指不停地刷新著視頻頁面。播放量慢慢漲到了二十,三十,五十……雖然還是不多,但比上條視頻三天的量還多。評論區(qū)也終于有了動靜——

“我也是苗家的,我媽繡的背帶還在箱子里呢!”

“這個‘平’字好戳人,我媽給我繡的鞋墊上也有。”

“想問一下,能買阿婆繡的背帶嗎?想給我剛出生的女兒用。”

看到最后一條評論,艮生的心跳又快了起來。這是他第一次收到想買繡品的請求,握著手機的手都有點抖。他抬頭看向周老,眼里滿是不確定:“周大爺,我……我能賣嗎?阿婆們繡這些不容易,要是能換點錢,她們就能買新的絲線了。”

“怎么不能賣?”周老拍了拍他的肩膀,“老手藝要活下去,不光要有人看,還得能讓手藝人吃上飯。不過得跟阿婆們商量好價錢,不能讓她們吃虧,也不能讓買的人覺得不值。”

小吳也插嘴說:“我可以幫你弄個簡單的購買鏈接,掛在視頻簡介里,有人要就聯(lián)系你。不過得先拍點阿婆們繡活的視頻,讓大家知道這些都是純手工的,才愿意花這個錢。”

艮生聽得連連點頭,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又緊張又激動。他拿起手機,想給阿珍阿婆打個電話,告訴她有人想買她繡的背帶,卻突然想起寨里的信號不好,阿婆也不會用智能手機,只能等下次寄東西時托人帶話。

就在這時,“青竹影”的私信又到了:“我外婆叫馬秀蓮,你問阿珍阿婆認識嗎?她繡的山靈紋,眼角有三縷銀線,說是馬家寨的獨門繡法。”

馬秀蓮?艮生心里一動——阿珍阿婆不止一次提起過這個名字,說那是她的親姐姐,三十年前嫁去了申城,再也沒回過寨里。他趕緊回復(fù):“阿珍阿婆說馬秀蓮是她姐姐!她還經(jīng)常說起你外婆呢,說她繡的山靈紋是寨里最好的。”

消息發(fā)出去沒幾秒,“青竹影”就回復(fù)了,這次帶了個哭的表情:“真的嗎?我外婆臨終前還說,想回馬家寨看看,想再繡一次山靈紋。她留下的肚兜,我一直舍不得穿。”

艮生看著屏幕,鼻子有點發(fā)酸。他想起爺爺臨終前握著他的手,說想再繡一次“鹽道號子紋”,卻已經(jīng)沒力氣拿針了。那些老手藝,不僅是布上的紋樣,更是一代人的念想,一代人的鄉(xiāng)愁。

“如果你不嫌棄,”艮生猶豫了一下,還是敲下了字,“我可以幫你繡一個和你外婆一樣的山靈紋肚兜。用烏蒙山的絲線,按馬家寨的繡法來。”

“真的嗎?太謝謝你了!”“青竹影”的回復(fù)很快,“多少錢都行,我就是想留個念想。”

“不用多少錢,”艮生回復(fù),“就當(dāng)是我替阿珍阿婆,給你外婆的念想。等我繡好了,再聯(lián)系你。”

放下手機,艮生看著桌上的繡繃和背帶,突然覺得渾身都充滿了力氣。上條視頻的失落像被風(fēng)吹散了似的,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希望。他拿起繡花針,重新坐在繡繃前,銀線穿過針眼,抿了抿線頭,還是小時候爺爺教他的樣子。

這一次,他要繡的不僅是山靈紋,還有馬秀蓮?fù)馄诺哪钕耄邪⒄浒⑵诺臓繏欤小霸谕獾拿缂彝蕖钡泥l(xiāng)愁。他想讓烏蒙山的銀線,不僅飄到申城的街上,還要飄到每個在外的苗家人心里,讓他們知道,家里的針腳,永遠等著他們回來。

補光燈的暖光落在布面上,銀線閃著細碎的光,像烏蒙山清晨的星星。閣樓的風(fēng)又吹了進來,藍草葉子輕輕晃著,帶著淡淡的清香。艮生低下頭,一針一線地繡著,心里想著,等視頻的播放量再漲點,就拍阿婆們繡活的樣子,拍烏蒙山的日出,拍赤水河的浪,讓更多人知道,烏蒙山的好東西,不止有苗繡,還有那些藏在針腳里的日子,那些等著風(fēng)來的念想。

手機屏幕還亮著,“在外的苗家娃”轉(zhuǎn)發(fā)的視頻下面,評論和播放量還在慢慢漲著。艮生知道,這只是開始,就像阿婆說的,好東西要等風(fēng)來,而風(fēng),好像已經(jīng)開始吹了。

(本章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远县| 海阳市| 茌平县| 湘乡市| 张家界市| 肇庆市| 右玉县| 社会| 临城县| 美姑县| 桂东县| 抚宁县| 遂平县| 依兰县| 吉木乃县| 莱芜市| 桃园县| 彭州市| 绥中县| 涡阳县| 山西省| 凤山县| 封丘县| 河源市| 南靖县| 盐津县| 江都市| 平果县| 福清市| 柯坪县| 合川市| 阿巴嘎旗| 新余市| 泰宁县| 文登市| 文登市| 牟定县| 徐水县| 宁陵县| 贺州市| 靖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