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割地 賠款 獻質(zhì)
- 從平王東遷開始建立千年世家
- 大新王莽
- 2025字
- 2025-08-31 14:00:00
很快,楚王的使者又一次來到了周天子的大帳中。
姬桓心中暗暗吃驚,他之前把楚王的使者留在新鄭城兩天,打算以此施壓楚王,隨后再派使者議和的,沒想到楚王如此急躁,竟然又派來了一個新使者。
使者進賬來,先是恭敬地拜見了姬桓和姬民,隨即開口說道。
“楚侯恭問邦周天子無恙。”
這就是在示弱了,從稱呼的變化也可以看出來,楚王再次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承認周天子的宗主地位了。
姬民說道。
“天子無恙,但不知尊使前來,所為何事?”
使者又是一拜,隨即說道。
“先前我國國君曾派人朝見天子,至今不見回歸,故遣臣前來尋訪。”
姬民笑著說道。
“此人如今正在新鄭城內(nèi),因仰慕邦周禮樂,故不肯回歸啊。”
使者臉皮抽了一抽,說什么仰慕邦周禮樂,分明是被你們囚禁在這新鄭城中了。
不過既然姬民給了臺階,他自然也愿意就臺階下,他于是笑道。
“原來如此,邦周禮樂之昌盛,確實是臣前所未見。既然如此,懇請?zhí)熳雍统绾顪食紝⒋巳藥Щ爻!?
這句話既給了面子,又隱晦地表明他知道使者實際上是被囚禁了,希望天子能夠釋放他。
姬桓與姬民對視一眼,隨即說道。
“也罷,孤這便下詔,讓那人與卿一道回楚國。”
使者于是又是下拜謝恩,緊接著又說道。
“另有一事稟告天子,楚侯自知身犯罪行,有勞天子親率王師南征,心中惶恐不安,希望天子能夠?qū)掑镀渥铮钤敢馐毡蠚w,永守楚地。”
姬桓心中了然,這就是迫切想要議和了,打著請罪的名義,實際上是想向他這個天子要些好處,于是和顏悅色地說道。
“楚侯可即日南歸,孤愿赦免他的罪行。”
看上去什么都說了,實際上什么都沒說。
果然,那使者聽到這句話,也是神情糾結,思度了一會兒,接著說道。
“楚侯乞求天子能夠?qū)⑧崌喜康膸鬃浅刭p賜于他,從此替天子守土安民,永不再侵犯他國。”
姬桓了然,這楚王還是賊心不死,還想和他談談條件,要下鄭國南部的那幾座城池作為戰(zhàn)利品。
如果是之前,那他說不定就答應了,因為那些土地本身也不多,賞賜了也就賞賜了。
只是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知道了楚軍即將南撤的消息,自然提高了心里要求,不肯賜予楚王哪怕一寸的領土。
于是,他板起臉來,呵斥道。
“鄭國的領土,是孤的先祖賞賜給鄭公的,難道楚國可以侵占嗎?您應該回去告訴楚侯,讓他立刻退兵,否則孤率王師南征,楚國立刻便要化作齏粉了。”
一番話說的霸氣十足,嚇的那楚國使者魂不守舍,只得跪著地上聽著,冷汗從頭一路流到腳。
這次楚王派他出來議和,并沒有告訴他內(nèi)情,只是和他說必須盡快達成和議,必要時可以接受一些屈辱的條件,哪怕是割地賠款也都可以接受。
正因如此,使者在提出要求并受到姬桓的駁斥后,他立刻放棄了原先的要求,愿意無條件南撤。
姬桓和姬民對視一眼,心中更喜,在他們看來,楚王是已經(jīng)到了山窮水盡之時,所以才如此低姿態(tài),渴望議和。
于是,他們又在原先的議和條件上加上了許多條件,包括楚王必須向天子獻上唐隨之地,必須進獻百輛戰(zhàn)車,必須把太子派到鎬京做人質(zhì)等等。
這份條約比當時還沒打仗時的條約還要苛刻。
然而楚國使者可不管這些,他急于達成協(xié)議,因此對于姬桓和姬民提出的這些苛刻條件全盤接受,無論是割地還是賠款,他都點頭表示同意。
這反而使得姬民心中升起了一絲猶豫,楚王畢竟是打贏了仗的一方,怎么會愿意接受這么屈辱的條件呢?
于是他讓使者先行回去,將條件回報給楚王,再行商議。
隨后他又將這件事和姬桓講了一遍,姬桓也同意他的判斷,他認為楚王不可能直接接受這么屈辱的條款,如果他什么都沒說直接表態(tài)接受,那就一定是有詐在其間。
到了第二天,楚國使者又來了,這次來,他轉(zhuǎn)述了楚王對所談條件的意見。
楚王對于割地、賠款、送質(zhì)三條表示了強烈的反對,并暗暗威脅如果這樣,那就讓戰(zhàn)爭繼續(xù)打下去,只不過姬桓和姬民聽著總感覺有一些外強中干的意味在。
同時,楚王提出的條件也有所退讓,他不再要求公爵的爵位和鄭國的土地,而是只要求保留他侯爵的爵位。
他同時聲稱,這已經(jīng)是他所能夠接受的底線條件了,不能再退一步。
姬桓這下心里再無疑慮,將使者打發(fā)后,笑著對姬民說。
“看來荊蠻確已山窮水盡,急于議和。”
姬民也覺得從楚王外強中干的表態(tài)來看,這位確實是已經(jīng)誠心想要議和了,為此甚至做了許多讓步,不過對于核心利益,還是沒有做什么讓步。
不過這也符合楚王勝利者的形象,因此姬民道。
“既然如此,或可按照楚侯提出條件議和,免動兵戈。”
姬桓先是點點頭,隨即又陷入猶豫,低頭沉思不語。
姬民一見此景心中一驚,忙問道。
“王上莫非想要進攻楚地?”
姬桓點了點頭,隨即說道。
“孤在想,簽訂和約后,荊蠻必急于南下平叛,孤便可率軍經(jīng)略唐隨之地,隨即凱旋而還。”
姬民思忖,這樣做的話,既能夠削弱楚國,同時也能夠洗刷天子之師戰(zhàn)敗的恥辱。
只是這樣一來,就難免給其他諸侯留下天子不講誠信的印象,簽訂了和約后不但不遵守,反而很快就撕毀了和約。
所以姬桓倒也猶豫了一會兒,然而隨即他的面色就堅定下來。
他告訴姬民,哪怕為此背上不信的名聲,也必須借此重創(chuàng)楚國,楚國眼下已經(jīng)成為了邦周的心腹大患,若能夠削弱楚國,諸侯就會歸附,到那時即使天子有不信的名聲,他們也不敢不屈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