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議和之事
- 從平王東遷開始建立千年世家
- 大新王莽
- 2048字
- 2025-08-30 08:00:00
楚國的使者又一次來到了新鄭城中。
雖然楚軍打贏了仗,但這次使者的態度反而更加恭敬了,甚至比沒打仗之前還要恭敬。
他身上穿的也不再是楚國的傳統服飾了,而是一身玄衣,腰間配玉,腳下穿一雙黑色的布鞋。
他先是緩緩走近,隨后恭敬一禮,大聲說道。
“楚君恭問邦周天子安泰。”
一邊說著,一邊解下腰間的玉,雙手合攏,將玉呈現給姬桓看。
這是諸侯使者面見天子時的“執玉”之禮,表示對天子的順從。
不過楚王向來桀驁不馴,因此這還是第一次楚國的使者這么遵守禮節。
姬桓心中也暗暗吃驚,這楚王能屈能伸,確實是個了不得的人才,可惜血統實在是低賤了一些,否則倒可以召他到鎬京做個官職。
姬桓于是命身邊的侍衛接過使者手中的玉,對他說道。
“楚君派卿前來,不知有何事呈奏?”
姬桓如今也是揣著明白裝糊涂,他自然知道這使者來是請求議和的,但不知道楚王具體的議和要求是什么,所以故意佯裝不解。
那使者見狀笑道。
“我家國君得知部下冒犯天子,心如刀絞,特命臣前來請罪。”
他一邊說著,一邊不忘低著頭,擠出幾滴眼淚,看起來非常愧疚的樣子。
姬桓心中了然,看來這楚王也迫切想要議和了,所以讓這使者以請罪的名字前來拜會他。
在邦周的禮制下,天子就算打了敗仗也還是天下共主,諸侯就算打贏了仗也還是罪人。
所以,楚王以請罪的名義派來使者,就是真心想要議和了。
想到這里,姬桓說道。
“但不知楚君如何請罪?”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之處了,天子的威嚴必須維護,如果議和條件過于屈辱的話,姬桓是絕不會答應的。
使者見姬桓沒有直接否定,心中頓時一喜。
“寡君愿自去王號,重為邦周諸侯,希望天子能夠將鄭國南部的土地賜予楚國,并冊封寡君為公爵。”
這個條件不可謂不優渥了,楚國愿意自去王號,重新臣服于周天子。
而所要求的,一是公爵的名號,二是目前所占據的鄭國土地。
楚王作為戰勝者,沒有提任何過分的要求。
他既不要求周天子將整個鄭國都賞賜給他,也不要求與周天子平起平坐。
因此,哪怕是姬桓此時也心動了。
如果能讓楚王去掉王號,那么在其他諸侯看來,就是一次周天子的重大外交勝利。
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一旦楚王自去了王號,他在名義上就重新成為了姬桓的臣子,遵守邦周的禮制。
這么一來,姬桓得到了面子,而楚王得到了里子,可以說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但姬桓心中仍然很警惕。他不知道為何楚王作為戰勝者愿意接受這樣的條件,所以他覺得這位楚王一定有暗中的陰謀。
他所不了解的是,楚國此時已經是叛亂叢生,各地亂的一塌糊涂,楚王急于退兵去剿滅叛亂,這才肯簽訂這樣的條約。
他裝作溫和的樣子對使者說。
“卿遠來辛苦,且先在這新鄭城中住下,待孤與群臣商議后再做打算。”
說完,他一擺手,命侍衛將使者帶走。
那侍衛見狀慌了神,在他來之前,楚王特別叮囑他,要盡快議和,不能拖延,必要時可以在土地上多做讓步,但是公爵的爵位必須要爭取。
他忙說道。
“寡君頗有誠意,哪怕只將靠近楚國的幾座城池賜予寡君,寡君也愿意議和。”
他立刻放低了要求,不再要求半個鄭國的土地,而是只要幾座靠近楚國的城池。
這讓姬桓更加疑慮,這使者的表現分明表明楚王迫切希望議和,甚至比他這個天子還要焦急。
作為勝利者反而比失敗者更加渴望議和,姬桓生怕這是楚王的計謀,更加不敢立刻簽訂和約,命衛士將使者帶到新鄭城中安置。
接著,姬桓派人前往召喚崇侯姬民,想要和他商討一番,但卻沒有召喚到,姬民不在他的府邸之中。
姬桓頓時心生疑惑,這位崇侯不在府邸,到哪里去了呢?
一旁的侍衛見狀,猶豫了一下,隨即對姬桓說道。
“臣聽人說,崇侯這些天經常往來于鄭宮……”
說完,他便閉上了自己的嘴,裝作神游天外的樣子。
姬桓愣了一下。
鄭宮,那不是鄭公和他的夫人居住的地方嗎?
鄭公已經被姬民處死了,這位崇侯還去鄭宮干什么呢?
突然,他仿佛明白了過來,神情變得非常古怪。
鄭公不在了,那姬民去鄭宮,可不就是為了拜訪那位鄭公夫人嗎?
難怪最近自己總能聽到崇侯姬民風流的傳言,他本來是不信的,還為此勃然大怒,準備派人去清查謠言,看誰這么大膽敢污蔑一位諸侯。
現在看來,傳聞似乎也不完全是假的。
于是,姬桓再次派人到鄭宮中去尋找姬民,看他到底是不是跑到鄭宮里去了。
當這個人走到鄭宮里的時候,果然發現了崇侯就在里面,且神情看上去頗為不自然。
那位鄭公夫人也坐在崇侯旁邊,并且離的非常近,兩個人都快貼到一起了。
姬民此時心中也是無奈。
他已經明言拒絕了姜氏廢長立幼的要求,但是姜氏仿佛毫不介意似的,還是每天固定召喚他到鄭宮中,他有心不再前往,卻被姜氏以絕食相威脅。
為了這位鄭公夫人的身體健康,姬民也不得不每天準時赴約拜訪,但是他每次到了鄭宮都是緊閉雙眼,自己一個人坐在座位上,任憑姜氏說什么,他都點點頭,仿佛贊同的樣子。
而姜氏自被姬民拒絕后,似乎也死了心一樣,不再繼續向姬民提及廢長立幼的事,而是開始聊起來鄭國的政事和風土人情。
在不涉及到禮制的問題上,姬民倒是挺愿意和這位夫人聊幾句的,他們談天說地,聊得頗為投機,幾天時間下來,仿佛成為好友似得。
看到有人進來,姜氏趕緊遠離姬民,一副做賊心虛的樣子。
姬民倒是已經習慣了,他聽了來人的話,便準備前往覲見天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