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丁青的短壽愁
藏歷三月的昌都丁青,雪山還沒褪去銀白,河谷里的冰卻已開始融化,順著碎石縫滲進土里,滋養著剛冒芽的青稞。可這片看似有生機的土地上,卻籠罩著一層揮之不去的愁云——丁青的人,很少能活過五十歲。
達娃蹲在母親的病床前,手里端著剛熬好的青稞粥,一勺一勺喂進母親嘴里。母親今年才四十六歲,卻已經瘦得只剩一把骨頭,眼神渾濁,連說話都沒了力氣。達娃看著母親干癟的手,指甲蓋泛著青灰色,眼淚忍不住掉在粥碗里。
“娃……別喂了……”母親輕輕推開她的手,聲音細若游絲,“丁青的人,都活不長,我能看到你長大,已經夠了……”
達娃攥緊母親的手,哽咽著說:“阿媽,你別胡說!我已經去求了活佛,活佛說會為你祈福,你一定會好起來的!”
可她心里清楚,活佛的祈福,從來沒留住過丁青人的命。村里的次仁爺爺,去年冬天還能背著柴火走山路,開春就突然咳血,沒幾天就走了;隔壁的卓瑪姐姐,剛滿十八歲,還沒來得及嫁人,就因為一場“小感冒”沒了呼吸。老人們說,丁青的土地壓著魔女的左足心,魔女的足心藏著“吸命之咒”,把當地人的壽命都吸走了,所以丁青才成了“短壽之地”。
這天傍晚,達娃去河谷邊打水,遠遠看到山口來了一隊人馬,孔雀藍的帳篷綴著白度母蓮花紋,緋紅的帳篷掛著綠度母瓔珞——是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的儀仗!她趕緊放下水桶,跑回村里喊:“公主來了!公主來救我們了!”
村民們紛紛從家里跑出來,圍著公主的儀仗,老人們跪在地上,舉著哈達,哭著說:“公主救命!丁青的人快被魔女的咒語吸光壽命了,求你們救救我們!”
文成公主翻身下馬,扶起最年長的卓嘎奶奶,指尖觸到老人冰涼的手,心里一陣刺痛。她走到河谷邊,俯身掬起一捧水,水很涼,卻帶著一股若有若無的陰寒之氣。赤尊公主蹲在田埂上,查看剛冒芽的青稞,青稞苗長得又細又黃,不像其他地方的那樣茁壯。
“這里是魔女的左足心,”文成公主輕聲說,“足心的陰寒之氣滲入土地和水源,又隨著青稞、飲水進入人體,慢慢耗損人的元氣,所以當地人壽命短,連莊稼都長不好。”
赤尊公主點點頭,從行囊里取出一個銀碗,倒了些河水,又放進一枚綠松石。沒過多久,銀碗的內壁竟泛起一層黑霜:“這水有陰毒,長期喝,人的五臟六腑都會被侵蝕。要解這‘吸命之咒’,得建一座寺,供奉長壽度母,再用‘無死甘露瓶’收納陽氣,驅散陰寒。”
卓嘎奶奶擦著眼淚問:“公主,建了寺,我們就能活長命了嗎?”
文成公主笑著說:“這座寺叫喜饒卓瑪寺,‘喜饒’是藏語‘智慧’的意思,‘卓瑪’是‘度母’的意思。長壽度母掌管生命與健康,無死甘露瓶能收納天地間的陽氣,化作甘露,只要每天用甘露灑向村莊,陰寒之氣就會慢慢消散,丁青人的壽命,自然會變長。”
村民們聽了,都激動地歡呼起來。達娃扶著母親,站在人群中,看著文成公主溫柔的眼神,心里第一次燃起了希望——或許,母親真的能好起來,丁青的人,再也不用受短壽的苦了。
二、甘露瓶的秘密
建寺的消息傳遍了丁青的各個村莊,村民們都主動來幫忙。達娃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跟著大人們去山里砍伐木材,她力氣小,就幫著搬運細小的樹枝,或者給工匠們送青稞餅和酥油茶。
文成公主親自選址,把寺建在丁青最高的山坡上——這里能俯瞰整個河谷,方便長壽度母的佛光覆蓋整個丁青,也能讓無死甘露瓶更好地吸收清晨的陽氣。赤尊公主則帶著工匠們設計寺廟的樣式:主殿要朝東,這樣每天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能照進殿內,落在長壽度母的佛像上;殿后的藏經閣里,要專門建一個石臺,用來供奉無死甘露瓶。
無死甘露瓶是赤尊公主從尼泊爾帶來的圣物,瓶身用和田玉打造,通體潔白,上面刻著長壽度母的浮雕,瓶口鑲嵌著一顆紅寶石,據說能自動吸收天地間的陽氣,化作甘露儲存在瓶中。赤尊公主把甘露瓶交給工匠總管洛桑,叮囑道:“每天清晨太陽升起前,一定要把瓶中的甘露取出來,灑在村莊的水井和青稞田里,不能耽誤。”
洛桑接過甘露瓶,只覺得瓶身溫熱,仿佛有一股暖流順著指尖傳遍全身。他小心翼翼地把瓶子放進木箱,又在外面裹了三層厚厚的羊絨,生怕磕碰到。
建寺的進度很快,可就在主殿快要完工時,達娃的母親突然病得更重了,連水都喝不進去。達娃跪在文成公主面前,哭著說:“公主,求您救救我阿媽!她還沒看到喜饒卓瑪寺建好,還沒喝到甘露,不能就這么走了!”
文成公主趕緊跟著達娃去她家,她坐在母親床邊,從行囊里取出一串佛珠,放在母親的手心,又用銀勺舀了一點從甘露瓶中倒出的露水,滴進母親嘴里。“別擔心,”文成公主輕聲說,“這露水已經吸收了甘露瓶的陽氣,能暫時穩住她的元氣,等寺廟建好,甘露灑遍村莊,她的病一定會好。”
奇跡發生了——當天晚上,達娃的母親竟然醒了過來,還能吃下小半碗青稞粥。達娃激動得跑到山坡上,對著正在建寺的工匠們大喊:“甘露有用!我阿媽醒了!”
村民們聽了,干活更有勁頭了。卓嘎奶奶帶著村里的婦女們,每天都去山坡上給工匠們送吃的,還幫著縫補破損的帳篷。洛桑則每天清晨都去藏經閣,取出甘露瓶中的露水,裝在陶罐里,分給村民們,讓大家灑在自家的水井和青稞田里。
有一次,洛桑去送甘露時,看到達娃正把露水小心翼翼地倒進母親的水杯里,還對著水杯小聲祈禱:“度母娘娘,求您讓阿媽好起來,讓丁青的人都能長命百歲。”洛桑心里一動,蹲下身對達娃說:“甘露瓶的秘密,不止是收納陽氣,更重要的是大家心里的希望。只要有希望,陰寒之氣就不敢靠近。”
達娃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她看著洛桑手里的甘露瓶,瓶身上的長壽度母浮雕在陽光下泛著光,仿佛真的在微笑。她突然覺得,丁青的春天,好像比往年更溫暖了些,河谷里的冰化得更快了,青稞苗也漸漸變綠了。
經過三個月的努力,喜饒卓瑪寺終于完工了。主殿的屋頂覆蓋著金箔,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殿內的長壽度母佛像,高約三丈,手持長壽寶瓶,眼神慈悲;藏經閣的石臺上,無死甘露瓶靜靜地立著,瓶口的紅寶石在燈光下,像一顆跳動的心臟。
三、長壽的丁青
藏歷六月初八,喜饒卓瑪寺舉行開光儀式。這天的丁青,天空格外藍,雪山的銀白和河谷的翠綠相映成趣,村民們都穿著節日的盛裝,手里捧著哈達和青稞酒,圍在寺廟周圍。
開光儀式開始了,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站在主殿門口,手里拿著經幡,隨著誦經聲,將經幡掛在寺門兩側。當第一縷陽光照進主殿,落在長壽度母佛像上時,赤尊公主拿起無死甘露瓶,將瓶中的甘露灑向人群:“愿長壽度母的佛光,護佑丁青的百姓;愿無死甘露的陽氣,驅散所有陰寒,讓大家都能長命百歲,幸福安康!”
村民們紛紛伸出手,接住甘露,臉上都洋溢著笑容。達娃扶著母親,站在人群中,母親的臉色已經好了很多,能自己走路了。她接過一滴甘露,滴進母親的嘴里,母親笑著說:“娃,我覺得渾身都有力氣了,等秋天青稞熟了,我還能幫你收割呢。”
開光儀式結束后,文成公主讓人在寺外種了許多松柏樹,“松柏樹能吸收陰寒之氣,”她說,“讓它們和長壽度母、無死甘露瓶一起,守護丁青的百姓。”赤尊公主則教村民們制作艾草香囊,說香囊能驅邪避災,讓大家戴在身上,更能抵御陰寒。
從那天起,洛桑每天清晨都會去藏經閣,取出甘露瓶中的露水,分給村民們。村民們也養成了習慣,每天早上都會拿著陶罐去寺廟領甘露,灑在自家的水井和青稞田里。丁青的變化越來越明顯——青稞長得越來越茁壯,麥穗沉甸甸的;村民們的臉色越來越紅潤,以前常見的咳嗽、怕冷的毛病,漸漸消失了。
達娃的母親,身體一天比一天好,到了秋天,真的能幫著達娃收割青稞了。卓嘎奶奶也比以前精神了很多,每天都會去寺里給長壽度母上香,還會給孩子們講公主和甘露瓶的故事。村里的次仁叔叔,以前總說自己活不過五十歲,現在卻笑著說:“我要看著我的孫子長大,還要抱重孫子呢!”
一年后,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再次來到丁青。她們看到,河谷里的青稞長勢喜人,村民們臉上都帶著笑容,孩子們在田埂上追逐打鬧,老人們坐在寺外的松柏樹下聊天,整個丁青都充滿了生機。
卓嘎奶奶拉著文成公主的手,激動地說:“公主,您看,我們丁青的人,現在都能活長命了!上個月,村里的扎西爺爺過了六十歲生日,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啊!”
文成公主笑著說:“這不是我們的功勞,是你們自己的努力和對生活的希望。無死甘露瓶只是一個象征,真正能讓人長壽的,是健康的生活和樂觀的心態。”
離開丁青那天,村民們都來送行,送了公主們很遠很遠。達娃抱著一個陶罐,里面裝著丁青新收獲的青稞,遞給文成公主:“公主,這是我們丁青的青稞,謝謝您讓我們有了好收成,有了長命的日子。以后,我們會永遠守護喜饒卓瑪寺,守護無死甘露瓶,讓丁青的百姓,世世代代都能幸福安康。”
文成公主接過陶罐,心里暖暖的。她回頭望了一眼喜饒卓瑪寺,主殿的金頂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無死甘露瓶的光芒,仿佛籠罩著整個丁青。她知道,丁青再也不是“短壽之地”,這里的百姓,會在長壽度母的護佑下,在無死甘露的滋養下,過上幸福長壽的生活。
許多年后,丁青成了雪域高原上有名的“長壽之地”,每年都有很多人來喜饒卓瑪寺朝拜,祈求長壽安康。寺里的無死甘露瓶,依然每天清晨都會盛滿甘露,灑向村莊;寺外的松柏樹,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枝葉繁茂,像一把巨大的綠傘,守護著丁青的百姓。
當地的老人會給孩子們講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和無死甘露瓶的故事,講以前丁青的短壽愁,講寺廟建好后丁青的變化。孩子們會圍著無死甘露瓶,聽老人們講故事,心里悄悄許下愿望:愿丁青永遠平安,愿大家永遠長壽。
而喜饒卓瑪寺,就像一顆鑲嵌在昌都丁青的明珠,在長壽度母的佛光下,在無死甘露瓶的滋養下,靜靜地守護著這片土地,守護著一代又一代丁青人的幸福與長壽。河谷里的青稞,每年都會豐收;村莊里的人們,每天都會歡笑,這是對公主們最好的回報,也是丁青最溫暖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