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富貴險中求
- 重回1980,從旅游業開始
- 衣錦還鄉啊
- 2303字
- 2025-08-16 11:07:37
交完錢,李炎走出郵局,在門口點上一根煙。
吞云吐霧之間,他的心情緩緩平復。
從這里往東去就是紗湖,這一帶,是他今天主要考察的景點。
后世的紗湖被改造成一個連接全城的5A級水系景點,包含了市區四個湖,兩條江,十九座橋,當然,少不了聞名世界的梨江。
但這項工程要到2000年前后才開始建設,目前的紗湖只是一個普通的人工湖,但因為東臨梨江,并建有梨江飯店,老外應該少不了。
李炎抽完煙,找到一個下水道的排水箅子,把煙頭從網格里彈進去。
下了洋橋,他往前方的紗湖走。
這一路全都新修了柏油馬路,紗湖很快就在眼前。
沿著紗湖往前走,岸邊柳樹搖曳,如青紗帳蔓,美中不足就是時不時能看見有垃圾,但不妨礙許多游客在湖邊拍照留念。
這個年代,在國內能有閑錢出門旅游的人其實很少,大多數都是公費出差,借機旅游。
李炎記得,從前自己也參加過技術交流會,舉辦地點基本都設在某個風景區。當年人畫還刊登過一組漫畫,專門諷刺公費出差旅游,但這種現象依舊屢禁不止。
丹桂從民國時期就是頭號旅游熱門地,石山綠水的自然風光貫穿全城,戰爭也無法破壞。
改開后,游客蜂擁而至,不過想想當年的人均收入水平,李炎沒打算做國內游客的生意。
紗湖緊挨著梨江,引梨江的活水入湖,水質清澈,綠如碧玉。
只是湖面依舊漂浮著許多生活垃圾,看起來十分礙眼。
漸漸地,李炎能看到一些老外,因為再往前50米,就是丹市目前唯二的兩家涉外酒店之一
——梨江飯店。
后世這所飯店被改建為高科技的瀑布大酒店,酒店本身成為了一個奇觀景點。
可相比于四十年前,卻遠比不上當年的繁華。
1973年,丹桂市經批準成為最早對外開放旅游的城市之一,但當時全市只有融湖飯店一家國賓館,算是拿得出手的飯店,遠遠不能滿足突如其來的旅游需求。
此時的丹市,急需一座能夠接待境外游客的高檔賓館,撐起最早對外開放旅游城市的門面。
于是,一個革命性的決定出現了:丹市要在市中心建一座總高十二層的“高層建筑”。
在國家經濟十分困難的1974年,由國計委撥款投資900萬元人民幣的梨江飯店開建。由此可見,國家對丹市的旅游重視程度。
由于建筑不能擋風景的硬性規定,設計單位花費了不少心思。經過多方反復考量,梨江飯店選址定在了市內紗湖北畔,離梨江不過百十米,刻意避開了對象王山的遮擋。
高樓之上可觀象鼻飲水、紫洲煙雨,讀秀峰、疊采山、“奇星”諸峰、川山、塔山……
這座鬧市中的建筑,歷時兩年,終于在1976年正式開業。
開業后,主要用于接待一般外賓、回國觀光華僑和兩地同胞。
越接近飯店,旅游客車更多地穿梭而過,多為日苯三菱扶桑MR系列,是有著空調與軟座的豪華型客車。
由于開放得早,丹市在七十年代中期,就出現了專業的旅游營運汽車,1985年發展到近500輛,直到2002年之前,旅游車輛都位于全省第一。
不過現在的旅游車船業私人很難插手,要等到1984年,省政府頒發《關于搞活交通運輸的規定》,提出“有路大家走車,有河大家行船“后,個體購買汽車船只參加運輸才普遍起來。
但不排除有關系的人,通過各種手段提早吃上這碗飯,李炎現在沒有門路,暫不做考慮。
到了梨江飯店大門口。
門口設有崗亭,一名保衛身穿白色制服,腰帶上挎著槍,身姿挺拔地站崗。
大門周圍是封閉式圍墻,無法窺見全貌。
李炎進不去,就算當年他對這個梨江飯店也沒多少印象,他記得,這里是不接待內賓的。
進出的外國人確實多,可都有翻譯和陪同,與普通人群保持著一定距離。
李炎只得隨著人流往梨江邊去。
這時候的濱江大道已有雛形,岸邊的石欄上每隔幾步便有一個或如仙桃,或如蓮花,或如小獅子樣的柱頭造型,比起現代建筑更有一番古韻。
夏季是豐水期,梨江如綠蘿碧簪蜿蜒于秀山之間,與岸邊石欄組合成一幅水墨山水畫。
老外顯然很喜歡這里,李炎耳邊贊嘆之聲不絕。
李炎眼尖,看見一對老外夫婦落在旅游團后邊,兩人滿頭引發,正互相在拍照。
他瞅準機會,剛想上前搭話,突然,不知從哪里冒出來幾個本地男青年,一下就把老外給圍住了。
“ten,刀樂。ten,刀樂……”(十美金)
美元是國際上通用貨幣,老外來國內旅游,無論是哪個國家的都會兌換一些美元傍身。
又或者外匯券的英文太復雜,遠不如刀樂直白,小販們不會說。
總之,他們邊喊著刀樂,邊舉起手里的毛筆、印章、劣質珠串等文玩產品。
李炎心想,這些人膽子這么大的嗎?當街對外國友人叫賣。
何況這些東西現在最多值個幾毛錢,十美金,還不如去搶。
就在他為同胞感到蒙羞的時候,這對老外夫婦非但沒有表現出鄙夷的神色,反而看起來頗感興趣。
兩人對毛筆尤其愛不釋手。
老頭說,這是東方皇帝用的好東西,一百年前還只在貴族之間流行。
老太婆笑他,你又不會使用,買回去也只能做裝飾品。
老頭卻說,這樣的裝飾品才十美金,就算送人也是拿得出手的一流商品。
賣毛筆的青年見兩人嘰里咕嚕個沒完,他既聽不懂,又不會說,只是一位地叫著價錢。
李炎猜測,他們可能只會說這一句“十美金”的英文,連討價還價都不懂。
即使互相語言不通,老頭還是付賬了。
他們挑選了五支毛筆,一共五十美金。
幾毛的本錢掙了五十美金,相當于一百多人民幣,普通工人三個月的工資。
什么是暴利?
這就是暴利。
賣毛筆的哥們嘴都樂歪了,旁邊的人嫉妒地看著他數錢,可手里的錢還沒攥熱乎,就聽見有人喊:
“條子來了!”
這些人呼啦一下做鳥獸散,撒丫子就跑。
李炎估計是旅游監察隊的人來了,他雖是局外人,但為避免麻煩,也跟著跑開了一段距離。
身后一片喧嘩聲。
李炎回頭一看,果然有個身上掛滿珠串的青年被幾個戴紅袖套的人摁在地上,青年疼的嗷嗷叫,領頭地罵道:“看你還跑?!?
這一帶游客稀少,沒有外賓,只有幾個零星內賓,見到這種情況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也就見怪不怪了。
那幾個監察隊員又踢了珠串青年幾腳,押到附近的吉普車上。
李炎四周圍看看,發現剛才賣毛筆的青年此時不見蹤影。
還真是應了那句話,富貴險中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