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造大唐:郭子儀評傳
- 穆渭生
- 1490字
- 2025-08-13 15:51:16
引子
立馬橫刀赴國難
天寶十四載(755)十月四日,長安(今西安市)興慶宮,玄宗皇帝[1]鑾駕出京,東幸驪山華清宮(今陜西臨潼區(qū)南)。
年屆古稀的唐玄宗(李隆基)龍顏喜悅,與他同輦而行的楊貴妃(楊玉環(huán))[2],雍容華貴,儀態(tài)超群,寵冠六宮。每年冬春天寒時節(jié),唐玄宗與楊貴妃照例要駕幸驪山華清宮“避寒”,洗浴溫泉,歌舞宴樂。
貴胄王公、朝廷顯要隨駕前往。內(nèi)外命婦,錦衣彩繡,簪花飾鈿,艷麗妖嬈。車騎儀衛(wèi),官吏仆從,浩浩蕩蕩,填塞道路。
驪山腳下的華清行宮(原名溫泉宮),外筑羅城,氣勢宏偉。羅城之內(nèi),殿閣樓臺依據(jù)山勢,錯落分布;湯池分等列置,回廊曲折相連;朱漆門戶,畫梁粉壁,松柏蒼翠,掩映樓閣。使人宛若身臨仙境。
這一處皇家行宮,正是四十年太平皇帝、人世間風(fēng)流天子李隆基縱情享樂的美妙勝境。老皇帝企慕長生,佞道學(xué)仙;艷貴妃承歡侍宴,獨占恩澤。李隆基多才多藝,精通音律;楊玉環(huán)天生麗質(zhì),能歌善舞。
中唐大詩人白居易(772—846)的《長恨歌》詠云:
驪宮高處入青云,
仙樂風(fēng)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
盡日君王看不足。[3]
十一月十日清晨。河北道薊縣(今北京市西南)城南。身兼范陽(今北京市)、平盧(今遼寧朝陽市)、河?xùn)|(今山西太原市)三鎮(zhèn)節(jié)度使,久蓄異志的蕃將安祿山,以其統(tǒng)領(lǐng)的15萬諸蕃和漢族軍隊,舉旗叛國。安祿山檢閱了調(diào)集的軍隊,宣稱:“奉皇帝密詔,入朝討伐奸相楊國忠!”并張榜于軍中:“膽敢有異議擾亂軍心者,滅其三族!”
誓師之后,安祿山乘坐鐵甲兵車,率領(lǐng)精銳的騎兵部隊,向南進發(fā)。叛軍號稱20萬,戰(zhàn)鼓聲聲,震天動地,車馬奔馳,煙塵沖天……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范陽兵變!雜胡造反!”這消息猶如晴天霹靂,打破了蕭索仲冬的安寧。由于國家內(nèi)地久無戰(zhàn)事,郡(州)縣官府武庫里的兵仗鎧甲已經(jīng)生銹腐朽。猝聞范陽兵變,州縣官員魂飛魄散,或棄官逃匿,或開城投降。河北道本屬安祿山統(tǒng)轄,叛軍所過,州縣無不望風(fēng)瓦解。鄉(xiāng)野村落的黎民百姓,人人驚駭膽戰(zhàn),惶恐不安,不知何去何從。
十一月十五日,安祿山公開反叛的警報,傳到了驪山華清宮。面對急報,陶醉于“歌舞升平”之中的唐玄宗毫無預(yù)料,將信將疑;文武大臣聞警失色,相顧無言。唯有當(dāng)朝宰相楊國忠洋洋自得,大言夸口道:“啟稟陛下,真正反叛的,只有安祿山一個人。他部下的將士們并不想反叛,過不了十天,就會割下安祿山的人頭,送到這里來。”
唐玄宗心懷僥幸,竟信以為然,只是派遣特進(文散官正二品)畢思琛前往東京洛陽,金吾將軍程千里前往河?xùn)|(今山西永濟市),招募丁壯,就地進行軍事訓(xùn)練,準備抵抗叛軍。
十六日,安西(今新疆庫車縣)節(jié)度使封常清入朝奏事,來到華清宮,聞知范陽兵變,慷慨請纓。玄宗大喜,立即任命其為范陽、平盧節(jié)度使。封常清臨危受命,飛馬奔赴洛陽,招募兵員,部署防御事宜。
二十一日,玄宗起駕返回京城,再次調(diào)兵遣將,全面部署防御陣線,阻擋叛軍攻勢。其邊疆大將職務(wù)任免之一是:征調(diào)朔方(今寧夏吳忠市)節(jié)度使安思順(其叔父為安祿山的繼父)入朝,改任戶部尚書(即解除其兵權(quán));擢升朔方右?guī)R使、豐州(今內(nèi)蒙古五原縣西南)都督郭子儀為朔方節(jié)度使,立即率領(lǐng)本鎮(zhèn)兵馬,東進討賊。
是年,郭子儀(697—781)59歲,從戎宿衛(wèi),戍守邊塞已近四十個春秋。自古以來,君上蒙塵,忠臣效命勤王;國家危難,大將橫刀立馬。郭子儀臨危受命,率師東進,討伐叛國逆賊,開始了他“一身系天下安危”的輝煌功業(yè)。
[1]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712—756在位),廟號“玄宗”。因謚號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又稱唐明皇。
[2] 楊貴妃(719—756),小名玉環(huán);曾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
[3] 〔清〕曹寅、彭定求《全唐詩》卷435,中華書局,1999年,第4826—48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