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勝負心: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好勝負最明顯、最直接的體現要數喜愛賭博,她曾坦言自己“性喜博……晝夜每忘寢食”。

此外,她還會與花朵爭勝。她買了一枝含苞待放的花插在云鬢間,問丈夫:“到底是我好看,還是花朵好看呢?”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1

她也與丈夫爭勝。常常是在飯后,坐在家里煮茶時,她和趙明誠指著滿屋的書籍,猜某個典故、某句詩在某本書的哪一卷哪一頁哪一行,誰猜中了就先喝茶。李清照經常贏,猜中了便舉杯大笑,直笑得茶水濺出了杯子,甚至灑到身上。雖然身為女子,但她根本不為謙遜、禮讓的教條所束縛,肆意灑脫,頗具豪情,令人不禁感慨:真是特別有個性的女子,也有著特別有趣的婚姻啊。

李清照還和丈夫比文學上的造詣。在南京城里,每逢大雪紛飛,李清照都要戴上斗笠,披上蓑衣,尋幽覽勝,尋找創作詩歌的靈感。每得到佳句,她都必定邀請丈夫來和詩。趙明誠總是很苦惱,因為他寫的詩沒有李清照的好。不過,他也有不服氣的時候。李清照曾寫了一首《醉花陰·重陽》2寄給他,他讀后贊嘆連連,但不甘示弱,于是閉門謝客、廢寢忘食,在家里冥思苦想了三天,寫出五十首詞,然后把它們和李清照的詞混在一塊,拿給朋友看。朋友仔細看過,對趙明誠說,其中有三句寫得最好。趙明誠忙問是哪三句。朋友念出來,卻都是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陰·重陽》: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在詩詞方面的卓越成就,不僅讓她的丈夫自愧不如,還使當時許多文人都佩服不已。王灼3就評價李清照稱:“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婦人,當推詞采第一。”4可李清照不安于僅做本朝婦人中的“文采第一”,還要和那些優秀的男詞人一較高下。她寫了一篇《詞論》5,臧否人物,把從五代到宋代許多著名詞人都批評了一遍,連她父親的老師蘇軾,李清照也沒放過:“……蘇子瞻(軾),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者。何耶?”這般教訓人的口吻,仿佛文壇前輩指導晚輩,一點情面也不留。而且這篇《詞論》是李清照南渡前所寫的,當時她不過三十一歲而已。年紀輕輕,又是女子,就敢于質疑和挑戰男性擁有絕對話語權的文壇里頂尖詞人的成就,這不能不讓人驚訝和佩服。

“乃知(詞)別是一家,知之者少。”李清照直言別人不知道寫作詞的奧秘,而她知道,她有好勝的決心,更有自信:未來的文壇,將有我李清照的一席之地。她也真的做到了。

亂世之中,李清照的膽量和氣魄絕非一般人能比。李清照四十四歲那年,金兵長驅直入,北宋都城開封淪陷,宋欽宗及其后妃、宗親等三千多人被擄北去。兵荒馬亂里,無數人南逃,李清照冒著危險,帶著和丈夫珍藏了半輩子的好幾車沉重的文物去找趙明誠。趙明誠死后,又是李清照帶著這些文物辛苦奔波,輾轉流離。

李清照常爭常勝,但在與時代和命運的較量中,她要想贏,談何容易。

千辛萬苦留下的文物最后還是被掠走了,入侵的金兵、宋朝的將領、貪婪的小偷……太多人都窺伺于她的財物。李清照欲叫無聲,欲哭無淚。

在為亡夫趙明誠的學術著作《金石錄》6所寫的《金石錄后序》里,李清照懷著悲痛的心情回憶了她和丈夫一生的收藏是如何散失殆盡的。在文章最后,她試圖說服自己,一切都是天意:

昔蕭繹江陵陷沒,不惜國亡,而毀裂書畫;楊廣江都傾覆,不悲身死,而復取圖書。豈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歟?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猶斤斤愛惜,不肯留在人間耶?何得之艱而失之易也!

嗚呼!余自少陸機作賦之二年,至過蘧瑗知非之兩歲,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矣!然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

再豐厚的收藏也避免不了散失的命運,這是李清照以自己“三十四年”的憂患過往得出的殘酷經驗。而北方的金人入侵,害她丟掉的不只有文物,還有江山和故國。這一次,李清照不再試圖說服自己,她喊出: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7

項羽是一個失敗的人,他輸得很慘,輸掉了戰爭,輸掉了心愛的女人,也輸掉了自己的生命。但他也贏了,贏在不茍延殘喘,不委曲求全;他以自殺這種決絕的方式,維護了自己最后的尊嚴。

李清照思念項羽,不為他的功業成敗,而為他身上那份風骨和氣節。

宋朝也不乏風骨之人,比如被金人畏稱“宗爺爺”的宗澤8。在國家危難之際,他以六十多歲高齡多次指揮軍隊,挫敗金人進攻,使開封成為抗金前線的堅固堡壘。他曾二十四次上書高宗趙構還都,遭到投降派的拒絕,最終憂憤病逝。在彌留之際,他還要三呼:“渡河!”

又比如辛棄疾9。二十三歲,他率領僅五十余人的隊伍,深入五萬之眾的敵營活捉叛徒,又千里騎行,親自押解至臨安,交給南宋朝廷處決,并率萬人南下歸宋。但他不被信任,難得重用。在斷斷續續被任用的二十多年間,他就曾遭到三十七次調動。1207年,朝廷終于決定再次起用被彈劾的辛棄疾,但接到詔令時,辛棄疾已病重臥床不起,只得上奏請辭。同年秋天,辛棄疾帶著憂憤的心情和不能實現的愛國理想離開人世。據說,在臨終時,他向著北方大喊:“殺賊!殺賊!”

提及宋朝的風骨人士,人們也不該忘記李清照。這個不能上戰場殺敵的女子,也有著馳騁沙場、收復河山的英雄夢。她在《打馬賦》10的最后,以詩直抒胸臆:

木蘭橫戈好女子,老矣誰能志千里,但愿相將過淮水。

宋室南遷后,淮河成為宋金對峙的前線,淮河以北成了大宋子民回不去的故鄉,也成了南渡士民心中永遠的痛。李清照仰慕能躍馬橫戈、奮勇殺敵的巾幗英雄花木蘭,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好女子。而自己呢?如今年老力衰,雖不能像花木蘭那樣殺敵衛國,但內心仍然保有最初的愿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和從北方逃難而來的大宋子民一起,再渡過淮水,回到熟悉的北方故土去。

年輕時,李清照曾寫過一首《鷓鴣天·桂花》11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這是李清照的女性宣言,正如桂花外貌平凡,卻能留下濃郁的香氣,志向高遠的她也會像桂花一樣,不僅使“歲寒三友”之一的梅花妒忌她,就連象征高士的菊花站到她面前,也一定會感到羞愧。李清照的美,正如桂花之美,震懾世人,震撼時代。

而那些不懂得欣賞桂花的人呢?那是他們的損失,不是桂花的過錯。正如李清照在詞里向屈原發出的質疑:“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為什么在你寫有諸多香草花木的《離騷》里卻沒有桂花?你真是沒有情思的人啊!

直到人生暮年,李清照仍有著無限高遠的豪情: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2

李清照一生是輸是贏?誠然,她丟失了心愛的金石、圓滿的婚姻等,但她也贏了,哪怕經歷無數的失敗,哪怕肉身已逝,她獨立的靈魂也將永遠高高挺立,“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松县| 昭苏县| 和政县| 香港| 桓仁| 晋中市| 揭阳市| 南岸区| 民和| 黑河市| 兴仁县| 永胜县| 兴义市| 桦甸市| 海口市| 崇仁县| 太谷县| 斗六市| 仁布县| 宜君县| 康定县| 兴仁县| 资溪县| 奉贤区| 封丘县| 万载县| 大姚县| 霍山县| 长海县| 偃师市| 高阳县| 墨江| 郓城县| 松溪县| 永昌县| 电白县| 沁源县| 通江县| 正宁县| 郎溪县| 彝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