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飛白體
- 三國:壞了,我成漢末魅魔了
- 宸庭
- 2068字
- 2025-08-15 18:00:00
所謂雅集,通俗來講就是文會。
如東晉時期的王羲之在自己主持的蘭亭雅集寫了一副好字,所取之名便是在后世仍赫赫有名的《蘭亭集序》。
而這一次即將舉行的陽翟雅集,據曹操所言規模也是相當大,主持者還是如今被大將軍何進重用的袁氏子袁紹。
“這次的陽翟雅集不僅名士云集,涉及潁川、南陽、汝陽三地世家大族。”
“據傳袁本初還請來了許劭,屆時叔稷若是能文壓群賢,說不得還能得到許劭的點評,自此名揚天下。”
“叔稷無須有什么顧忌,操與本初乃是好友,自會在雅集上暗中幫襯叔稷一二,且叔稷能揚名,不僅是對泰山羊氏,就是對羊府君也是大有裨益。”
雙方之間的羈絆突飛猛進,讓曹操對待羊耽無疑多了真心,這一番言辭也是完全在為羊耽考慮著。
羊耽也明白這等盛會難得,乃是積攢名聲的捷徑。
因此,在曹操離開了房間,羊耽又去向羊李氏請安過后,便回到了昨夜煮酒的涼亭思索起該做些什么準備。
雅集一事,根據舉行主持之人的偏好,內容也是略有差異。
不過主要內容的大體范圍,無外乎是詩詞歌賦、書畫樂禮、飲酒品茶、清談論政。
尤其是清談論政,這也算是從古至今的漢人愛好了。
論對時局朝政的認識深度,羊耽自然是比不過曹操那等混跡朝堂多年的老油子。
但論長度,兩世為人的羊耽卻是舍我其誰?
不過僅僅是嘴上功夫,不免顯得有些務虛。
且羊耽的年齡資歷問題,也未必能使他人心服口服。
而在羊耽陷入到沉思之時,今早那婢女又俏生生地走到了涼亭外候著。
直至此時,羊耽才有真正有閑暇細細打量這婢女的樣貌。
瓜子般的小臉蛋,柳眉小眼,鼻若瓊瑤,櫻桃小嘴,顯得整張臉是又嫩又小,就仿佛比羊耽的巴掌大一點。
‘還真是個美人胚子……’
羊耽忍不住暗贊了一句。
只能說,不愧是老曹精選。
除了年歲偏小了點,羊耽一眼看過去甚至挑不出任何毛病。
而眼見這婢女在涼亭外被曬得額頭冒汗,卻不敢輕易動一動,仿佛是生怕惹惱了羊耽似的。
“進來。”
羊耽道了句。
那婢女略微一怔,這才連忙碎步走到了羊耽的面前,行了個萬福禮,問道。
“公子有什么吩咐婢子做的嗎?”
“不用這么緊張……”
羊耽溫聲地說著,然后問道。“你有名字嗎?”
那婢女眼神黯淡了一瞬,又搖了搖頭。
不過,羊耽的目光掃了掃這婢女的手掌、脖頸等地方,大體能猜得出這是個官婢。
官婢,也就是罪臣家屬,被連帶著打為賤籍的女子。
或許在幾年前,她還是個正兒八經的官小姐,所以才會被養得這么好。
如今打為奴籍后,這小婢女過去的名字顯然沒有必要也不愿再提及。
說起來,光武帝劉秀認為“天地之性人為貴”,三次下詔禁止殺、傷和虐待奴婢,以保護奴婢的生命。
可惜,如今的朝廷就連百姓溫飽都顧不上,更別說在乎家奴死活與否了。
羊耽雖不會將人視為物品那般,但如今既無力改變這一現狀,也明白這小婢女需要一些善意,便開口問道。
“既然你沒有名字,那給你取個名字如何?”
這一次,這婢女似是終于感受到了羊耽的好意,眼眸都似是亮了亮,點了點頭。
旋即,羊耽上下打量了一下,看著她那纖細又不失飽滿的身形,腦海里卻不禁蹦出了曹操說過的一句話,道。
“那就叫蓓蕾,如何?”
“謝公子。”
這時,羊耽看著柳眉彎彎的蓓蕾,這才發現她笑起來倒挺有感染力的。
“幫我去找些筆墨紙硯……”
羊耽的聲音一頓,這才想起這個時期的蔡倫紙還沒有改進,不僅價格昂貴,質量還相當一般,所以記載文字主要還是以竹簡為主。
“紙就不用了,取些筆墨來。”
很快,蓓蕾就取了過來,并且主動地為羊耽磨墨。
而羊耽拿著毛筆走到墻邊,稍加思索后,以著這原身所掌握的“飛白體”書寫了起來。
飛白體乃是當世大家蔡邕所創書法筆法。
因筆畫中夾雜枯絲露白而得名,既可如流星飛瀑般疾馳,也可似秀發細線般延展,又兼具蒼勁渾樸之風,多用于草書與行書。
而泰山羊氏與蔡邕的關系,可謂是異常的緊密。
在蔡邕避禍而遠走吳會之地期間,往來依靠的基本都是泰山羊氏,就連蔡邕的次女蔡貞姬,也是嫁給了羊耽的二哥羊衜為繼妻。
因此,泰山羊氏子弟所學書法基本都是飛白體,且蔡邕還時時親自指點羊氏子弟書法。
回想起蔡邕所教飛白體的要旨,在墻上練字的羊耽漸入佳境。
筆鋒一時似流星劃過蒼穹,一時如快艇急馳水面,一時或懸崖瀑布飛縱,一時又像織布細線伸展……
‘好字。’
捧著硯臺跟在羊耽身旁的蓓蕾,看著墻上所留筆墨,不禁生出佩服之情。
曾經還是位官小姐的時候,蓓蕾就異常喜愛書法,也曾用過苦工,練得了一手好字。
這飛白體,蓓蕾自然也是有所研究。
只是與羊耽相比,蓓蕾自問就顯得相形見絀了。
若說蓓蕾對飛白體稱得上是初窺門徑,那么羊耽赫然已得了三分真意,稱得上是書法大家了。
羊耽并沒有注意到身旁這朵小蓓蕾的心思,而是專注于手中之筆。
來自“良師益友”的能力上揚,再兼之這段時間來武力的提升,這無疑也讓羊耽的身體素質產生了明顯變化。
這使得羊耽再度練習起“飛白體”,這一手字很快就超過了原身的水平,甚至在點點滴滴回憶起蔡邕的教導下,漸漸具了三分神韻。
以一句“猶夫霧谷卷舒,煙空照灼,長劍耿介而倚天,勁矢超騰而無地”而贊,也不為之過。
驟然,陷入回憶之中的羊耽腦海里浮現出一道倩影,筆鋒也是隨之一頓。
那是蔡昭姬……
那是身形飄然,獨立于世,眉眼似總帶著一絲愁意,而這絲愁意又凝于眼角化作了一點淚痣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