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1章 建“老壇發酵基地”

田小七蹲在新租的荒地邊,望著剛埋進土里的五十口老壇,指甲縫里還嵌著泥。供銷社的王干事今早又打了三個電話,說壇藏酸梅湯的訂單排到了下個月,原來那十口壇根本不夠用。

“七姐,這土夯實了,壇口離地面剛好兩指寬,按您說的做的。”張強抹著額頭的汗,手里還攥著測水平的木尺。他身后,五個工人正給最后一口壇蓋草編墊。

田小七嗯了聲,指尖剛觸到壇沿,腦子里突然嗡的一聲——金手指那道淡藍色的光又亮了。不同于往常分析味道時的細膩紋路,這次竟像塊模糊的水紋玻璃,映出一行行字:

【環境預警:未來72小時內有強降雨,雨水pH值5.6(偏酸)。】

【風險提示:雨水滲入壇內,將導致酸梅湯酸度驟升30%,木質發酵香被破壞,產生澀味變質。】

【解決方案:搭建防雨棚(高度需超壇口一米),壇口加雙層密封(內層醫用紗布+外層天然橡膠墊)。】

她猛地直起身,抬頭看天。明明是響晴的日頭,東南邊卻浮著幾縷不易察覺的灰云。上一世在食品廠當質檢員的記憶突然冒出來——這種云看著淡,攢上兩天就能下瓢潑大雨。

“都別歇著了!”田小七扯著嗓子喊,“張強,去木器廠借十根粗木梁,要三米長的!再去供銷社買五十米厚帆布,越厚越好!”

“七姐,這好端端的……”張強撓頭。

“照做!”田小七眼神急得發亮,“這雨要是淋了壇,咱們這大半年的功夫全白費!”

她沒解釋金手指的事,只把工人分成兩撥:一撥跟著張強去拉材料,另一撥跟著她拆壇口的草墊。當看到田小七從家里翻出二十斤醫用紗布時,連最老的工人李伯都愣了:“小七,這紗布金貴著呢,給壇用太浪費了吧?”

“李伯,這紗布透氣不滲水,比草墊管用。”田小七一邊教工人把紗布剪成壇口大小的圓片,一邊算時間,“橡膠墊我讓供銷社送過來,咱們得在明早之前把棚子搭好。”

太陽落山時,帆布和木梁終于運來了。田小七踩著梯子指揮搭棚,木梁在五十口壇上空架起方格,帆布一蓋,竟像個闊氣的大帳篷。最后一道工序是給每個壇口先鋪紗布,再壓橡膠墊,最后用麻繩纏三圈——這法子是金手指剛提示的,說是能擋住99%的雨水滲透。

后半夜,起風了。田小七裹著棉襖坐在棚子角落,聽著帆布被風吹得嘩啦啦響,心里像揣著個鼓。張強抱著鐵鍬蹲在她旁邊:“七姐,您咋知道要下雨?氣象臺都沒說。”

“猜的。”田小七望著壇口,金手指的光還在緩緩閃爍,像在給她站崗,“老輩人說,做吃食得敬天,天要變臉,咱們得先備好家伙。”

天快亮時,雨真的來了。先是淅淅瀝瀝的小雨,沒半個時辰就變成瓢潑大雨,砸在帆布上噼啪作響,地上的水順著土溝往低處涌。田小七爬起來掀帆布角看,壇周圍的土雖然濕了,壇口卻干干爽爽,連草編墊都沒沾潮氣。

雨下了整整兩天。等云散天晴,田小七第一個沖過去開壇。揭開橡膠墊的瞬間,醇厚的酸香混著淡淡的木發酵味涌出來,她舀了一勺嘗——酸度剛好,回甘里還帶著點陽光曬過的暖意。

“成了!”她舉著勺子喊,工人們全湊過來,舀著湯直咂嘴。

正熱鬧著,鄰縣的趙二黑突然闖進來,褲腳還沾著泥,臉皺成個苦瓜:“小七妹子,你這兒沒事?俺們那三十口壇全廢了!”

他說自己學著做壇藏酸梅湯,見這幾天下雨沒當回事,結果雨水灌進壇里,酸梅湯澀得像嚼樹皮,只能整壇整壇地倒。“早知道該來跟你學學,俺們那損失……夠買十口新壇了!”

田小七沒接話,只是指了指頭頂的帆布棚。

沒過幾天,發酵基地竟熱鬧起來。先是縣農技站的人來拍照片,說這是“傳統工藝結合科學防護”的典型;后來附近縣鎮做醬菜、釀米酒的都跑來參觀,圍著防雨棚和雙層密封墊問個不停。

“這哪是什么妙招。”田小七給參觀者演示橡膠墊的綁法,手里的麻繩轉得飛快,“老手藝得跟天較勁,可較勁不能硬來——你得懂它的脾氣。”

有個戴眼鏡的老師父聽完,非要買兩斤壇藏酸梅湯回去。付錢時他嘆道:“以前總說老法子不能改,現在才明白,不改的是匠心,該變的是門道啊。”

田小七望著被陽光曬得發亮的帆布棚,金手指的光在腦海里輕輕閃了下,像在點頭。她知道,這五十口壇不光藏著酸梅湯,更藏著往后的底氣——老味道要守得住,先得知天、知地、知分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康县| 阳城县| 双城市| 古蔺县| 瑞金市| 新巴尔虎右旗| 南城县| 隆尧县| 桂阳县| 泰兴市| 贵州省| 镇沅| 扶余县| 监利县| 奎屯市| 繁昌县| 荥经县| 康平县| 临清市| 汶川县| 山阴县| 丰台区| 宣化县| 武穴市| 陕西省| 嘉义县| 应用必备| 侯马市| 梅河口市| 沾化县| 南平市| 阿拉尔市| 治多县| 新昌县| 论坛| 临汾市| 仁寿县| 霍州市| 南汇区| 邵阳市| 遵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