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杰大怒,踏前一步,暴喝一聲,“趙云,別不識好歹……”
“陶杰,休得無禮。”
不等陶杰將話說完,公孫續便將抬手其打斷。
陶杰張了張嘴,最后還是退了回去。
同時,公孫續心中苦笑,看來事情的發展還是朝著不可預見的方向發展。
“將軍,續,孟浪了?!?
“公子,云……”
公孫續擺擺手打斷,道:“將軍,不必解釋,面對一個剛剛相見之人,便提出義結金蘭的要求,不僅是將軍無法接受,現在想來,續,也知過于唐突。”
見公孫續主動給自己找臺階,趙云心生感激。
但其也看到公孫續眼中的那抹失望。
趙云心中暗想,如果公子與云意氣相投,將來,云,定厚顏與公子結拜。
公孫續交代一番后,趁著夜色偷偷離開將軍府。
第二天,陶杰就按照公孫續給的說辭匯報給公孫續堂叔公孫范,后者一邊尋找公孫續,一邊將此事匯報給公孫瓚這位堂哥。
一天后,公孫續與趙云出現在百里之外。
值得一提是,玥兒小丫頭也嚷嚷著要跟來,但是他是出來創業,不是游山玩水,難免遇到戰事,甚至有可能遇到狼狽逃竄事件。
他不是劉大耳朵,還做不出丟妻棄子,獨自逃命,無情之事。
幽州官道上,公孫續,趙云并馬而行。
趙云望著人山人海,衣衫襤褸的流民群眉頭緊鎖,雙手緊握馬韁。
見此一幕,公孫續眼睛發亮,這可是改變趙云固有認知的機會,于是見縫插針,愁然一嘆,道:“國興,百姓苦,國亡,百姓更苦啊!”
聽聞此言,馬背上的趙云身體微微一顫,宛如五雷轟頂,猛然轉頭看向滿臉沉重的公孫續。
這一刻公孫續在其心中地位再次拔高。
趙云可以肯定,不是大智慧之人怎么可能說出這樣悲天憫人之言。
等等,或許這位公子能挽回大漢之將傾的局勢。
念及于此,趙云抱拳誠懇請教道:“公子,大漢,真的沒救了嗎?”
公孫續沒有直接回答,心中暗想,如果直接說大漢沒救了,會給人一種野心勃勃感覺,這對于自己的形象有損,可是說大漢有救,又不實際。
想了想后,公孫續緩緩轉頭看向趙云,問了一個不相干的問題。
“將軍……”
不等公孫續繼續,趙云連忙擺手,“公子,萬萬使不得,將軍二字,云,愧不敢當,若公子不棄,叫吾子龍便可?!?
公孫續淡淡一笑,點點頭,他知道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那好!子龍,汝可知曉王朝末期因何民不聊生?”
“這個……”
趙云凝眉。
不等趙云回答,公孫續自問自答:“因為在幾百年中,那些剛剛崛起的世家已經成氣候,他們變得越發貪婪,然而一個王朝根本容不這么多世家對王朝的吸食,王朝無法自如運作就要剝削百姓,百姓衣不裹體,食不入腹,王朝便會傾覆,唯有重新洗牌,新的王朝將多余世家清除才是唯一出路?!?
公孫續的言外之意就是告訴趙云,大漢滅亡是大勢所趨,無人能夠改變。
不得不承認,公孫續前世作為什么都懂一點的鍵盤黨是合格的。
公孫續之言,再次震撼了趙云的固有思維。
“公子,難道大漢真的沒救了嗎?”
公孫續搖搖頭道:“續,才疏學淺,無法給子龍答案。”
見趙云愁眉不展,公孫續拍拍其肩膀勸慰道:“子龍,不必憂心,老話說的好,船到橋頭自然直。萬一大漢能出在一個如光武帝那種天命之子呢?”
聽到這話,趙云猛然看向公孫續,如果說能挽救于大漢之將傾的人,他覺得最有可能就是眼前這位公子。
公孫續被趙云看的發毛,“子龍,如此看吾做甚?”
說完,公孫續似乎想到趙云的打算,連忙擺手,“喂喂喂!吾可沒那個本事。”
不待趙云回話,只聽前方銅鑼聲不斷響起,如炒豆子般噼啪作響。
不僅公孫續兩人,路邊前行的流民也駐足觀望。
就在這時,馬蹄聲“嘚嘚”幾匹戰馬上端坐幾位三十到四十幾歲不等的差官,他們不斷高聲呼喊。
大概意思就是,告訴路上的流民去縣衙報備,然后縣衙會給予田地。
聽到聞差官所言,流民們先是一愣,緊接著他們臉上洋溢著出久違的笑容。
本應饑腸轆轆的他們,如打了雞血,向縣衙方向急奔而去。
同時聽到這話公孫續雙眼微瞇,劉虞這位幽州刺使還真是一個好官??!但是公孫續對其倡導的異族懷柔政策不能茍同。
等等,自己能不能去這位幽州刺使那里打點秋風?
現在公孫續情況簡直就是第二劉備,要什么沒什么。所以才會打幽州刺使劉虞的主意。
不過,公孫續知曉這其中難度不小,畢竟劉虞又不是傻子,怎么會平白無故將兵馬借給他公孫續?難道就憑自己是公孫瓚獨子?
公孫續不認為,公孫瓚名頭在劉虞這位皇親國戚面前不管用,畢竟至從劉虞上任以來,自家那位便宜父親就與劉虞劍拔弩張。
不過,公孫續這人是那種不到黃河不死心的性格,不試一試,怎么可能甘心。
思緒紛呈,公孫續道:“子龍,吾等去薊縣會一會那位受百姓愛戴的劉刺使?!?
趙云這時才從大漢將傾中轉醒,不知這位公孫公子去見劉使君做甚。
薊縣,這里是幽州行政重鎮。
在幽州百姓中,有可能不知道公孫瓚是何許人也,但劉虞劉刺使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幽州治下,是在這亂世中罕見的圣地,這也是為什么幽州流民遍地原因所在,因為這些流民都是青州等地慕名而來。
這一天,劉虞正在處理手中事務,兵卒敲門而入。
“什么事?”
兵卒單膝跪地,道:“刺使大人,中郎將公孫瓚之子,公孫續前來拜訪?!?
聽到這話,劉虞手中毛筆微微一頓,抬頭看向兵卒,不確定問:“汝言何人?公孫瓚之子?”
“刺使大人,正是此子?!?
得到確定后,劉虞心中更加疑惑,自己與公孫瓚不和,幽州官場盡人皆知,其子怎會前來拜訪?
人就是這樣,對于意外之事充滿好奇,劉虞也是如此,他決定見一見這位素不相識的晚輩。
但是劉虞萬萬沒想到這位晚輩來者不善,還讓他陰溝里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