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開考
- 讓羅馬再次偉大從1784年開始
- 司徒長史
- 2542字
- 2025-08-29 15:03:48
此外,就連強如歐洲一哥的英國,這個時候都無法獨自同時對抗法國和俄羅斯這兩個歐洲二哥和歐洲三哥,更不用說奧地利這個歐洲四哥了。
英國還是個島國,法國和俄羅斯沒有能夠直接威脅到英國本土的能力。
有史以來,整整成功登陸英國也只有諾曼底王朝的開國之君征服者威廉一世了。
而奧地利就不一樣了,作為一個在歐洲大陸上地跨中歐、南歐和東歐的大國,在地緣位置上也正處于歐洲的腹心地帶,被法國和俄羅斯兩國夾在中間。
法國和俄羅斯兩國真要動手拾掇奧地利,奧地利也難以招架。
到時候雖然有英國做盟友,但是英國這個盟友能力范圍之內能夠做到最夠意思的,就是給予經濟、技術和海軍援助支持,幫助奧地利進行工業(yè)革命進程。
這就已經是英國目前能夠做到的極限了,畢竟你總不能指望著英國派遣皇家海軍艦隊把自家那支袖珍陸軍派到歐洲大陸上去支援盟友奧地利進行作戰(zhàn)吧?
不可否認這個時期哪怕英國陸軍相比于英國皇家海軍一直坐冷板凳,但是英國陸軍的戰(zhàn)斗力不可小覷,訓練有素,裝備精良。
英國陸軍目前走的是兵不在多在精的路子,與走兵不在精在多的俄羅斯帝國陸軍正好是兩個極端。
就拿最近一次巴爾干半島大戰(zhàn),俄奧聯(lián)軍對陣奧斯曼帝國,雙方實際參戰(zhàn)兵力達到恐怖的一百二十萬!
要知道,剩下的其余歐洲各國所有軍隊加在一起都到不了一百二十萬。
法國目前的陸軍總兵力相較之前路易十四在位時期的五十六萬峰值下降了二十萬,應該在三十五六萬左右,畢竟之前在北美獨立戰(zhàn)爭期間為了給英國人添堵,法國也欠了一屁股的債,財政狀況長期赤字,再加上供養(yǎng)著一支僅次于英國皇家海軍的世界第二大海軍,當然沒有財力來維持一支規(guī)模空前龐大的陸軍了。
緊隨其后的是普魯士,普魯士用其幾百萬的人口,供養(yǎng)了一支18萬~20萬的龐大軍隊,軍民比例之高位居歐洲首位,這也不奇怪,畢竟窮兵黷武是普魯士的老傳統(tǒng)了。
第五位是已經日暮西山的日不落帝國西班牙,由于海外有著廣袤的西屬美洲殖民地可供盤剝壓榨,西班牙目前的軍隊數(shù)量大概在15萬~18萬左右。
第六位是英國,英國在幾大歐洲列強之中的兵力規(guī)模最小,約12萬~14萬左右。
第七位是瑞典,瑞典目前的兵力規(guī)模應該不到9萬,目前還占據(jù)著芬蘭的瑞典還有能力供養(yǎng)著一支規(guī)模龐大軍隊。
第八位是荷蘭,荷蘭目前的兵力規(guī)模不到7萬,海上馬車夫余威猶存,即使不符黃金時代,相較其并不大的人口基數(shù),依舊能夠供養(yǎng)出一支六萬余的軍隊。
第九位是葡萄牙,目前兵力規(guī)模差不多在5萬左右,即使是作為殖民先驅,建立了第一個世界性帝國的葡萄牙,因為自身的體量原因,在布拉干薩王朝開國之君若昂四世擺脫西班牙獨立之后,為了防備東邊強大的西班牙再一次地將自己吞并,葡萄牙就一直依附于英國。
第十位是小豆丁丹麥,目前兵力規(guī)模差不多在3萬左右,體量就這么大。
至于那些零零碎碎的德意志邦國和意大利邦國則是無法統(tǒng)計了。
所以,就英國人那支袖珍陸軍,雖然兵力規(guī)模放眼全歐洲也不算小了,但是在俄羅斯、奧地利和法國這三個歐陸巨無霸面前,還是顯得有些過于渺小了。
英國陸軍的這點體量,真要放到這一次巴爾干戰(zhàn)爭的這種烈度當中,快則二十天,撐死了一個多月也都打光了。
-----------------
在外界萬眾矚目之下,奧地利第一次政府官員錄用考試報名截止,經過審計大臣約翰·內波穆克·安東·馮·施瓦岑貝格公爵的統(tǒng)計后,報考人數(shù)超過十萬(不含重復報考人數(shù)),也就是說奧地利國內近半的貴族都參加了此次報考!
不過,由于是第一次政府官員錄用考試,“上岸”的機會還是比較大的,畢竟這一次維也納宮廷提供了七萬余個崗位,分別是帝國中央政府各部門,例如財政部下屬各省稅務局的基層稅務官、警務部的基層巡警或者是文職人員、行政部辦公廳的秘書、助理、內政部的基層辦事員、皇室國營企業(yè)職員以及帝國各省公立小學的教師等等。
這些年輕的貴族子弟也沒有抱怨,畢竟約70%的錄取率,維也納宮廷給他們開的后門已經夠大了,這已經算是明擺著是這些年輕的貴族子弟們之間的互相競聘上崗了,誰也不想承認自己是那剩下的30%,如果真的成為了第一次政府官員錄用考試之中被淘汰的30%,那么他們也沒有臉抱怨了。
這個時代的奧地利貴族,還是有自己的傲氣的。哪怕是考不過同為貴族的同齡人,也沒什么,只能說別人更加優(yōu)秀。
但是如果就連那些所謂“社會精英”的中產階級出身的家伙們都考不過的話,那丟臉可就真的是丟到姥姥家去了。
如此報考的年輕貴族子弟們也是都鉚足了勁,不僅僅只是為了“上岸”,更是為了更靠前的名次。畢竟,這是帝國第一次政府官員錄用考試,意義重大,都是通過,但是滿分通過和六十分擦線通過兩者之間的區(qū)別還是不小的。
另外,在開考之前,每場的由憲兵、警察和軍人擔任的監(jiān)考官,還做了提前聲明:“為了防止考試通過人數(shù)超過所提供崗位,每一部門招考采取擇優(yōu)錄取,并且考試通過但是分數(shù)偏低者在面臨所報考政府部門崗位已滿后,要服從調劑,調往招報不滿的部門崗位!”
聞言,坐在考場里面的貴族子弟考生們,心里更是提了十五桶水,七上八下,暗暗給自己打氣,一定要盡最大努力考取一個靠前的名次。
為了家族的榮譽!為了不辜負皇帝陛下的厚望!是時候給那幫土包子們展現(xiàn)一下騎士精神了!
霍夫堡皇宮,會議大廳,皇帝約瑟夫二世和一眾政府高官,看著放在桌子上的一沓沓的數(shù)據(jù)。
“這一次財政部面向全國招考開放的崗位不到七百個,但是報考人數(shù)卻超過八千人次。”財政大臣海因里希·馮·霍夫曼伯爵抿了一口杯子里的熱茶,笑著說道。
正在整理報表的審計大臣約翰·內波穆克·安東·馮·施瓦岑貝格公爵聞言瞥了海因里希·馮·霍夫曼伯爵一眼。
這家伙廢什么話,財政部作為帝國中央政府手里緊緊攥著錢袋子的財神爺,部門官員的薪資待遇和上升途徑都比其他政府部門要優(yōu)厚不少,報考人數(shù)自然多了。
報考人數(shù)第二多的部門,是宰相兼外交大臣考尼茨-里特貝格親王垂直管理的外交部了,報名人數(shù)也超過六千余人,但是錄用崗位只有五百多個。
早在擔任宰相前一年的1752年,考尼茨-里特貝格親王就在瑪利亞·特蕾莎女皇的授意之下,籌建了一所專門培養(yǎng)未來外交官的“東方學院”。
三十四年之間,東方學院也為奧地利培養(yǎng)了大批的優(yōu)秀的外交官,當然了幾乎都是貴族。
十八世紀,歐洲各國的外交官,不僅要精通各國語言,對于各國的傳統(tǒng)文化習俗,宮廷禮儀和社會交際、音樂、美術、劍術、馬術、舞蹈、棋藝等技能也必須嫻熟掌握。
幾乎可以說是全能型人才了。
而奧地利的貴族們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