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考量
- 讓羅馬再次偉大從1784年開始
- 司徒長史
- 2547字
- 2025-08-29 08:23:15
如果說,年輕時的考尼茨-里特貝格親王是一柄鋒芒畢露的利劍,在歐洲大陸上縱橫捭闔,那么現在年老的考尼茨-里特貝格親王就像一柄半出鞘的利劍,即使劍尖藏在劍鞘里,也透著鋒芒。
而作為局外人的英國首相,對于奧地利目前的形勢,也如同站在對岸洞若觀火,他清楚地知道,奧地利年富力強的約瑟夫二世皇帝和外界一致認為智近乎妖查理皇太子父子二人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夠一路有條不紊地推行至現在,其中有考尼茨-里特貝格親王這位奧地利定海神針的一半功勞。
畢竟,從查理六世皇帝在位時期,歷經查理六世、瑪利亞·特蕾莎女皇和約瑟夫二世三代五十五年之久不倒的三朝元老,考尼茨-里特貝格親王在奧地利國內的威望也是高得嚇人。
就考尼茨-里特貝格親王目前的身子骨硬朗程度來說,熬到奧地利皇太子查理繼位也不是不可能。
可以這么說,目前能夠壓服奧地利國內那幫貴族們的猛人不多,用不了兩個巴掌就能數的出來。其中,考尼茨-里特貝格親王算一個。
從瑪利亞·特蕾莎女皇在位時期開始,考尼茨-里特貝格親王侍奉瑪利亞·特蕾莎女皇、約瑟夫二世皇帝母子兩代,瑪利亞·特蕾莎女皇和約瑟夫二世皇帝母子兩人的改革之所以能夠推進,也和考尼茨-里特貝格親王的長袖善舞和多方運作脫不開關系。
考尼茨-里特貝格親王沒有辜負瑪利亞·特蕾莎女皇的期待與信賴,他盡到了一個忠臣和密友應盡的一切。為了奧地利,為了事業,為了瑪利亞·特蕾莎女皇,他能容忍任何不同的意見,甚至反對過自己的人,只要他有才能,并愿意為瑪利亞·特蕾莎女皇的江山效勞。也只有他敢于力諫瑪利亞·特蕾莎女皇,改進決策的失誤。
正是有了遠超常人的氣魄和膽識,考尼茨-里特貝格親王才能夠一直被瑪利亞·特蕾莎女皇和約瑟夫二世皇帝母子兩代人所信任依賴,才能壓服國內反對改革的聲音。
而作為英國自從1721年正式建立了內閣制度之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內閣首相,小威廉·皮特能夠在年僅二十四歲的年紀就登頂英國首相的寶座,自然也并非是易于之輩。
小皮特·威廉首次組閣時,因得不到下院多數信任,于是在喬治三世國王支持下解散議會,重新大選,爭得議會多數支持后繼續執政。這種做法在英國內閣制歷史上開創了先例。他繼續給予君主挑選和驅逐大臣的權利。1785年提出議會改革法案,未獲通過。
他和國王喬治三世達成了合作,喬治三世支持他上臺組閣,而他也支持加強了喬治三世的君主權威。
畢竟在之前的英國漢諾威王朝兩代先王,喬治三世的曾祖父喬治一世和祖父喬治二世都是土生土長的德意志人,相比于英國國王的身份,他們也更加認同自己漢諾威選帝侯的身份,他們也更熱衷于經營漢諾威的祖地,并不熱衷于參合英國的政治。
這也極大地促進了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度和議會政治的發展。
而喬治三世就不一樣了,作為漢諾威王朝第一個在英國土生土長的國王,相比于父祖,他也更加認同自己作為英國國王的身份。
所以很多人說他在英國搞君主專制這個說法其實也并不準確,雖然說1689年光榮革命之后,英國驅逐了詹姆斯二世,迎立了他的女兒女婿瑪麗二世和威廉三世,確立了王在法下的《權利法案》,對英國國王的王權進行削弱限制,例如限制英國國王征稅、征兵等權力,但是英國國王在行政管理和官員任命方面的權力可還是保留在自己手里。
這兩項權力就確保了英國國王就不可能淪落成橡皮圖章和吉祥物。
因此,與其說成是喬治三世破壞英國君主立憲制度和議會政治,倒不如說成是他重新拾起了曾祖父喬治一世和祖父喬治二世丟棄的合法應有權力。
原本歷史上,英國國王真正變成橡皮圖章和吉祥物還是要等到一戰之后,喬治五世自廢武功,再加上支撐起英國王權政治的根基貴族勢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傷亡慘重。
因此,在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英國國王的權力遠遠要比人們想象之中的大上很多。
從第七任英國首相約翰·斯圖爾特內閣開始,歷屆英國首相內閣想要在英國政壇上站穩腳跟,那就必須得到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支持。
前些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借著出資賄賂收買拉攏議會議員,打壓反對派,排除異己,控制了議會。
在得到了喬治三世支持后的小皮特·威廉任職初期,信奉亞當·斯密的自由經濟學說,主張自由貿易,減少國債,并積極開展了一系列財政、稅制改革。
1784年,通過《改革英國東印度公司法案》,規定在公司董事會之上設由國王任命的政府監督委員會,加強內閣對印度事務的控制,削弱公司特權,設置總督統轄孟買和馬德拉斯管區。他還開始了英國對澳洲的殖民。
1786年,同法國簽訂互降關稅的《英法通商條約》。這些措施符合工商業資產階級利益,有利于經濟發展,史稱“新托利主義”。
在對外政策上,他推行延續英國一貫傳統的大陸均勢外交,反對俄國和法國強大。
也可以這么說,在目前的英國政壇上,小威廉·皮特算是保守黨中的保守黨了。
也正是因為反俄反法的政治立場,外加小威廉·皮特是個不折不扣的保守派,正好碰上了想要和法國解綁的奧地利。
這也使得英奧兩國同盟的想法一拍即合,在奧地利皇太子查理大公和英國奧古斯特·索菲亞公主的聯姻談判之中,小威廉·皮特也是出了不少力。
在他看來,腓特烈二世已經時日無多了,想要制衡法國和俄羅斯兩國,相比于普魯士,英國還是需要在歐洲大陸上尋找一位更加強為有力的盟友。
作為歐洲一哥的英國想要制衡法國和俄羅斯這兩個歐洲二哥和歐洲三哥,那么最好的盟友選擇,毫無疑問的就是奧地利這個歐洲四哥。
至于普魯士這個歐洲老六,可以休息休息了。
只不過,唯一讓小威廉·皮特感到有些苦惱的是,這兩年奧地利在對外政策上雖然已經有意無意地開始疏遠法國了,但是俄奧同盟依舊穩固。
算了。
小威廉·皮特嘆了一口氣,一件事情剛開始辦的時候哪有十全十美的?奧地利現在不和俄羅斯解綁也情有可原。
英國和奧地利兩國雖然目前背地里結成了秘密同盟,英國的綜合國力目前不僅是歐洲的一哥,更是世界的一哥,但是英國畢竟是個孤懸海外,遠離歐洲大陸的島國,易守難攻,這是英國的優勢,也是英國的劣勢,對歐洲大陸事務的話語權有限,想要干預歐洲大陸上的事務,就必須要在歐洲大陸上尋找一個強有力的盟友。
英國現在的綜合國力在歐洲英法俄奧西五大列強之中雖然最強,但是也沒有達到一超多強的地步。從總體上來看,法俄奧西四大列強和英國在綜合國力上也沒有拉開太大的差距。
在這個時代,歐洲沒有任何一個列強能夠單獨同時面對兩個列強,即使是英國也不例外。
此外奧地利也符合英國找盟友的條件,第一是實力強的歐陸大國;第二是海軍幾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