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慕家危墻
- 鳳御大夏,攝政凰權錄
- 春燈照雪
- 1738字
- 2025-08-05 18:14:31
丑時末,京城雪停,檐角滴水成冰。慕府側門外,阿旺抱著燈籠縮在門洞里打瞌睡,忽覺頸側一點冰涼,睜眼便見大小姐指間寒光——三寸銀針離他喉結不過發梢。
“開——”青鸞聲音壓得極低。
阿旺嚇得睡意全無,忙不迭拔栓。門開一縫,風雪卷進狐裘下擺,青鸞閃身而入。雪光里,她抬頭望見宗祠方向燈火如豆,飛檐壓著厚雪,仿佛一柄懸而未落的鍘刀。
回廊盡頭,掃地婢杏杏低頭掃地,掃帚柄微不可察地一挑,一張折得極細的紙條滑入青鸞掌心。
【酉正三刻,芷蘭取龍涎香二兩,余皆未動。】
青鸞指尖微顫——前世正是今夜,芷蘭把寒石散摻入龍涎香,自此她病骨支離,一步步走向鳳儀宮的鴆酒。
紙條在掌心被雪水浸濕,墨跡暈開,像一條提前蘇醒的黑蛇。二 佛堂問脈
佛堂檀香裊裊,老夫人跪在蒲團,佛珠卡在指縫間,一回頭見孫女披雪而入,眼淚滾落:“鸞丫頭,再燒下去,叫我如何向你爹交代!”
青鸞跪下,額頭抵著祖母手背,借撒嬌之勢切脈——脈象浮緊,憂思過度,卻無毒侵之兆。她心口微松,軟聲道:“祖母,我夢見祖宗示警,說府中藏污,需在宗祠連供七日長明燈。”
老夫人忙應:“供!供!明兒便遣人。”
青鸞垂眸,掩去鋒芒——七日之內,宗祠燈火不滅,正好做她的臨時“軍機處”。三 豆蔻試藥
回房,豆蔻捧藥而來,青瓷盞里藥汁黑濃。青鸞以指尖蘸藥,輕嗅——當歸、川芎、甘草,并無異樣。
“倒。”她抬手,藥汁傾入窗臺蘭花盆,泥土滋滋作響。
豆蔻瞪圓眼睛。
“從明日起,我吃的每一粒米、喝的每一口水,都要經你手。”青鸞聲音溫柔,卻不容拒絕,“誰遞的東西,都不許近我三步。”
豆蔻咬牙點頭,眸里映著雪光,像兩粒倔強的星子。四 私庫暗查
三更鼓響。青鸞換夜行衣,發尾束進黑巾。庫房銅鎖三挑兩撥應聲而開,樟木箱摞至屋頂,箱角用朱砂寫著“芷蘭”。
她撬開小箱——
龍涎香、冰片、寒石散紙包赫然在列。紙包上“慈寧宮御藥局”小印鮮紅,像一枚血印章。
青鸞冷笑,取出寒石散盡數倒入空囊,換進面粉;又將印章拓在白綾上折好藏袖。
箱底一本私賬:
“元啟十三年臘月初三,支銀三百兩,購西域香藥。”
三百兩,足夠買通御膳房副總管。
她原樣放回賬冊,只在夾層塞一張左手寫的字條: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墨跡未干,像一柄懸在芷蘭頭頂的軟刀。五 時間墻
閨房屏風前,青鸞展開宣紙,以朱砂筆寫下前世節點:
臘月初七 風寒
臘月十四 芷蘭贈藥
正月十五 花燈節,太子賜婚
二月初二 父兄流放
……
每寫一個紅圈,都像給自己釘下一支復仇的箭。
她重重圈住“臘月十四”——還有七日,要讓芷蘭永無翻身。六 暗樁點火
火盆內竹牌噼啪作響。青鸞用銀簪在“死令”上刻暗紋:
【即日起,外院杏杏、門房阿旺、御膳房小順子,唯大小姐令是從。】
竹牌投入火舌,百年暗樁第一次為一個十七歲的少女蘇醒。
火光映在她瞳底,像一簇冷火,燒得無聲卻熾烈。七 父兄踏雪
卯初,雪停。府門外馬蹄踏碎冰凌,慕遠山披玄甲、鬢染霜,大步進府;長子慕云昭青衫落雪,手里攥一卷《北疆圖志》。
青鸞撲進父親懷里,眼淚浸透冰冷甲胄。
慕遠山只當女兒病中嬌怯,笑哄:“爹回來了,誰也別想欺負我鸞丫頭。”
可青鸞嗅到父親衣襟上硝石與血的味道,心尖發顫——那是北疆戰場的風。
她牽父兄入密室,關門,燭火一跳。八 密室三問
一問:
“爹爹可知,柳氏與太后已聯手?”
慕遠山虎目驟沉:“你如何得知?”
青鸞遞上芷蘭賬冊、御藥局印拓,又把前世記憶拆成“夢魘”細述:
“女兒夢見爹被誣私藏甲胄,兄長因一本禁書下獄……”
每說一句,慕遠山指節便白一分。二問:
“若有人欲在北疆關隘偽造‘通敵書信’,何處最易?”
慕云昭展開《北疆圖志》,指尖落在鷹愁峽:“此處。峽谷狹險,驛馬易劫。”三問:
“爹爹可信女兒?”
慕遠山解佩刀“斬雪”拍在案上,刀聲如裂帛:“虎父無犬女!鸞丫頭,你盡管放手,爹做你的后盾。”
青鸞指尖撫過刀鞘冷紋,聲音輕卻堅:“女兒要的,不止后盾,還要爹爹的兵權。”
慕遠山一愣,繼而朗聲大笑:“好!”九 盟誓留墨
慕云昭提筆,于《北疆圖志》封面寫下一行小字:
【元啟十三年臘月初八,慕氏青鸞立局,自此風起云涌。】
墨跡未干,窗外雞鳴初起,雪光透窗,照得那行字如鐵如血。十 冷火初燃
青鸞收筆,推門而出。
雪色鋪陳在天井,像一張無暇宣紙,等她落筆。
她輕聲喃道:“第一步,讓芷蘭自亂陣腳。”
寒風卷起她狐裘下擺,像一簇冷火,悄然點燃了整個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