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認識2型糖尿病逆轉、緩解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急劇變化,糖尿病已經成為威脅現代人健康的隱形殺手之一,被稱為21世紀的“健康海嘯”。國際糖尿病聯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有5.37億成年人(20~79歲)(占全球20~79歲人群的10.5%)患有糖尿病,至2045年這一數字可能要超過7.8億[1],到2050年預計超過13.1億人[2],其中中國是糖尿病的重災區。數據顯示,中國糖尿病患病人數高達1.4億,其中90%以上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同時,《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顯示我國糖尿病控制率不足50%[3]。如圖1-1所示,糖尿病患者長期慢性高血糖狀態可引起多個系統損傷,包括多種微血管、大血管并發癥,如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糖尿病心肌病等。研究數據表明,糖尿病患者整體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接近70%[4],是影響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至2045年每年消耗在糖尿病上的醫療費用將高達8500億美元,會造成嚴重的社會經濟負擔。

圖1-1 糖尿病的多種并發癥

那么,得了糖尿病能不能治愈?有沒有辦法延緩糖尿病的進展?有沒有希望能夠與糖尿病和平共處甚至找到“逆轉”節點呢?——這是廣大“糖友”最常見和迫切關注的問題。

眾所周知,糖尿病發病機制較為復雜,主要在分子損害方面,有證據表明幾乎所有形式的糖尿病都存在胰島β細胞功能障礙、凋亡和質量丟失。近年來,對胰島β細胞凋亡的分子途徑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細胞和環境因素通過激活并加劇內質網應激、綜合應激反應、炎性因子應激、氧化應激和自噬受損的分子途徑,以及胰島β細胞去分化和轉化、胰島微循環和微環境異常等病理生理機制因素[5~12],導致β細胞功能障礙或質量丟失。這些應激反應途徑相互聯系、相互反應[13],但引起上述變化的主要機制是高血糖毒性、脂毒性或糖脂毒性。尤其是高血糖毒性不僅可直接造成對胰島β細胞的毒性作用,還可誘發細胞內氧代謝障礙,損傷線粒體的呼吸功能,導致活性氧(ROS)過量產生,既能夠直接損害胰島β細胞本身,又能同時誘發上述諸多分子傷害的機制,包括激活或增強誘導細胞凋亡的信號。脂毒性即血中游離脂肪酸水平高于正常,抑制胰島素的信號傳遞,從而誘發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從某種意義上講也可考慮是一種疾病,可誘發2型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其主要機制是抑制了葡萄糖轉運和磷酸化,同時降低葡萄糖的氧化率,減少糖原的形成。胰淀粉樣多肽(IAPP)增高也是引起胰島素抵抗的重要因素。另外,IAPP可抑制胰島素分泌,這與其誘導胰島β細胞的死亡呈正相關,與胰島素分泌面積呈負相關[14]。從臨床上講,胰島β細胞功能障礙甚至凋亡可見于1型糖尿病(主要因自身免疫導致胰島β細胞死亡)和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見于2型糖尿病。傳統觀念認為,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無法治愈。所以,如果患者被確診為糖尿病,理論上講,病情是不可能逆轉的。

值得欣喜的是,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糖尿病無法治愈的觀念受到了挑戰,有些臨床醫生采取有效措施,使糖尿病高危人群延緩發病時間,甚至終身不發病;或者使已經確診的糖尿病患者延遲并發癥的發病時間,甚至終生遠離并發癥。關于緩解甚至逆轉糖尿病的研究工作已漸漸撥開迷霧見到曙光。早在1940年,Jackson首次描述了兒童1型糖尿病患者發病早期經胰島素治療后出現糖尿病緩解的情況,隨著胰島素用量的逐漸減少,有些患兒甚至在完全停用胰島素數月后,血糖水平也能維持在接近正常或正常范圍內,這一緩解時段又被稱為“蜜月期”[15]。目前國內外已有多項1型糖尿病“蜜月期”的研究,外源性補充胰島素可以減少“高糖毒性”,使人體分泌胰島素的胰島β細胞得到休息和恢復。同樣,現已有學者提出了2型糖尿病的“蜜月期”。1997年以色列Erol Cerasi博士開展了一項針對13例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強化治療的研究,強化治療過程即胰島素泵靜脈注射兩周。結果發現,有9例患者強化治療后停用胰島素,在此后的9~50個月內可以不用任何抗糖尿病藥物維持血糖正常[16]。Erol Cerasi博士稱該現象為2型糖尿病“蜜月期”,這也是國內外2型糖尿病緩解最早期的研究報道之一。雖然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很復雜,但是所幸,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誘發因素還是比較清楚的(如圖1-2所示)。

圖1-2 糖尿病的風險因素

例如,高熱量食物攝入過多的同時不愛運動,肥胖,有吸煙喝酒等不良嗜好,生活不規律;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的β細胞功能越來越差,胰島素抵抗越來越重。這些誘發因素中有些是無法控制的,如年齡和遺傳因素,但是也有很多因素是可以干預和控制的,如“管住嘴、邁開腿”。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可以幫助我們預防糖尿病,甚至逆轉早期的糖尿病。

2004年,翁建平教授團隊對138例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為期2周的胰島素泵靜脈注射強化治療,強化治療后第3、6、12、24個月糖尿病緩解率分別為72.6%、67.0%、47.1%和42.3%,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國際權威期刊Diabetes Care[17]。隨后,該團隊進一步對382例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一項多中心、隨機、平行對照研究,比較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三種方法對2型糖尿病的緩解效果。結果顯示,胰島素強化治療組(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和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糖尿病緩解率較口服降糖藥組明顯增高[18]。除翁建平教授團隊的創新性研究結果外,近年來也有多項國際熱點研究將糖尿病緩解、逆轉作為糖尿病的治療結局之一,包括美國糖尿病患者健康行動研究、瑞典肥胖受試者代謝手術研究、蘇格蘭和英格蘭糖尿病緩解臨床試驗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部分初診的糖尿病患者在接受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解除糖毒性后可使糖尿病“逆轉”;對超重或肥胖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強化飲食干預,患者在體重明顯下降后,血糖可以逐步恢復正常,病情達到臨床緩解狀態,甚至部分患者可以多年不需要用降糖藥。從上述意義來說,我們實現了糖尿病的部分“逆轉”,從而使患者獲得了更高的生活質量。隨著國內外糖尿病逆轉、緩解相關研究的有序開展,逆轉策略、逆轉機制及預測因子等日趨明晰,目前已有多項國內外專家共識發布。接下來,讓我們基于國內外權威專家共識了解一下糖尿病逆轉、緩解相關的最新動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伦市| 阳谷县| 苏尼特左旗| 彰化市| 曲阜市| 饶阳县| 南岸区| 平谷区| 龙岩市| 璧山县| 无极县| 资溪县| 兴山县| 军事| 四子王旗| 天长市| 清丰县| 玉溪市| 从江县| 宝坻区| 唐海县| 鹤峰县| 长岭县| 唐海县| 同仁县| 镇远县| 仙游县| 高清| 仁寿县| 淅川县| 昌平区| 涟源市| 瓦房店市| 息烽县| 大田县| 呈贡县| 城固县| 封丘县| 墨竹工卡县| 鄂州市| 昭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