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開業
- 宋朝小娘子:從食肆到首富
- 墨隱南山
- 2080字
- 2025-08-29 10:04:55
樊樓開業前兩日,沈明琪特意編了一首朗朗上口的《樊樓歌》,喚來十數個總角孩童,每人給了二十文錢,教他們在汴京的大街小巷傳唱。
童聲清脆,詞句簡單易記,不過半日,城中便隱約飄蕩起樊樓新曲的調子。
到了開業當天,樊樓門前早已圍得水泄不通。
只見雜技藝人各顯神通,扛鼎走索、吞刀吐火,驚得圍觀百姓陣陣喝彩,掌聲如雷。
而此番開業最引人矚目的,還屬那小推車試吃一策。
沈明琪命人在制好幾輛精致小推車上,每輛車頭懸“樊樓”二字招牌,左右兩側卻不像尋常食攤那般簡單,而是綴滿用綢布精心縫制的食物玩偶:
包子圓潤飽滿,炊餅酥黃可愛,紅燒肉更是逼真得似能嗅到醬香。
這些玩偶,皆是沈明琪親手縫出雛形,再請城中繡藝精湛的繡娘一一仿制完成,栩栩如生,遠遠望去便覺趣味橫生。
車上擺滿試吃的佳肴:熱氣騰騰的羊雜湯、皮薄餡足的“蟹黃”包、清爽滑嫩的蝌蚪粉、晶瑩剔透的水晶膾等等美食。
盛器也極講究,銀碟映光、琉璃碗溢彩,分明是街頭試吃,卻儼然有樊樓正店的品韻。
東京官員每日五更天便需趕早朝,常常來不及用朝食,待辰時下朝早已饑腸轆轆。
沈明琪早瞧準了這一點,命人將一部分小推車沿御街隔段擺放。
才下朝的官員們騎馬乘車途經此地,皆被香氣吸引,試吃之后更是食欲大開,索性直接轉往樊樓用餐。
在其他地方的小推車,尋常百姓亦被這新奇吸引,紛紛圍攏來看。
伙計笑容滿面,殷勤遞上小碟請眾人品嘗。
一口下去,無人不點頭稱好。
有人嘆道:“這蟹黃包鮮美如此,定不便宜罷?我等怎吃得起?”
伙計早得了沈明琪親授的話術,當即笑答:“客官有所不知,這并非真蟹黃,名曰‘賽螃蟹’。是以咸蛋黃并其它食材精制而成,味道幾可亂真,價卻不足蟹黃十之一二。咱們東家特意囑咐,定要讓百姓們也嘗得起樊樓的味道!”
人群中頓時議論紛紛,有人高聲道:“兩年前我在宰相府幫工,曾偷嘗過一口蟹黃包,就是這個味兒!絕錯不了!”
伙計趁機再道:“這位官人識貨!咱們這‘賽螃蟹’就是以假亂真之味!東家常說,佳肴不該只供高門,百姓也值得一份熱騰騰的鮮味。”
說罷又揚聲道:“今日開業大吉,第一百位踏入樊樓的貴客,贈‘金旗’一面!持旗者當日所用菜肴分文不取!”
“真的啊!那我高低要去嘗嘗。”
“對對對,我去叫上我家娘子,一道去樊樓嘗嘗鮮!”
眾人愈發雀躍,紛紛呼親引伴,欲往樊樓嘗鮮奪彩。
除了各色佳肴,美酒自是樊樓不可或缺的重頭戲。
沈明琪早命人在樓前搭起一座高臺,辦起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品酒盛會”。
她深知“酒香也怕巷子深”,她巧費心思,將數十把酒壺如玉階般次第排開,每一壺后皆立一位手持樂器的舞伎。
衣裙色彩依酒性而異,醇烈者伴深紅,清芬者配淺碧月白,連發髻式樣也隨酒意變幻,或高挽如云,或低垂若瀑。
琴瑟隱隱,笙簫漸起,過路的行人無不駐足。
還未品酒,先已醉在這聲色相映的風雅之中。
后廚里,王三娘與沈明瑜雖忙得腳不沾地,卻事事有條不紊,灶火不息,鑊氣蒸騰,大堂內充滿了人間煙火香。
經白日一番熱鬧宣揚,入了夜,京中的公子王孫們也紛紛慕名而至。
夜色中的樊樓,燭光輝映、燈品新奇。
每一片檐瓦的瓦櫳內皆點亮一盞明燈,遠望之下,整座樓閣猶如一條璀璨的金龍,騰躍于汴京的夜空之中。
立于樊樓高層憑欄遠眺,東京城萬家燈火盡收眼底,人間繁華宛若星河瀉地。
劉窈昔日在樊樓歷練過,識得不少面孔,此時從容周到地將一眾貴客引至三樓,安排下雅座,更備妥美酒與歌舞。
這些錦衣郎君夜上樊樓,又豈止為飽口腹之欲?
一盞醇酒如刀,暫斬愁緒。
沈明琪亦早與劉窈立下規矩:樊樓之中,絕不留客過夜。
她語氣雖淡,卻不容置疑:“樊樓是酒樓,不是秦樓楚館。客人飲酒用膳,聽曲賞舞,一概歡迎。若要留宿,絕無可能。”
劉窈本就心存此念,見她態度明確,便鄭重應下:“姑娘放心,窈窈明白。”
許王本是樊樓舊主時的常客,如今樊樓易主重張,聲勢浩大,幾乎轟動全城,他自然也有所耳聞。
是夜,他便輕裝簡從,信步而來,欲親睹新樊樓氣象。
沈明琪與石頭曾“有幸”識得許王,沈明琪一見他踏入廳中,便含笑迎上,執禮甚恭:
“不知許王殿下駕臨,有失遠迎。殿下愿屈尊而來,實是樊樓之幸。”
許王聞言,唇角微揚,顯然頗為受用。
沈明琪親自引許王登臨三樓,又低聲囑咐劉窈:“這位是許王殿下,務必謹慎侍奉。”
劉窈豈會不認得許王?
從前她在樊樓時,這般身份的貴客,總被幾位資歷深的姊姊搶先攬去,她連近前斟酒的機會都難得。
而今不同了,整層三樓皆由她主理。
她穩步上前,親自為許王斟滿一杯酒,儀態從容,笑意溫婉。
許王飲了幾杯酒,欣賞了幾支歌舞表演后,便自顧自站起身來,眺望著皇宮所在方向。
劉窈見狀,心下了然,極有眼色地示意歌舞伎們悉數退下,只留一位綠衣佳人于室內侍奉斟酒。
她方輕掩房門轉身,卻見一名男子剛踏上三樓,目光不經意瞥見屋內許王的側影,頓時神色一變,疾步躲至劉窈身后。
劉窈被他扯住衣袖,勉強將門關嚴,便被這人拉至廊柱旁。
直至確認門扉緊閉,男子才長舒一口氣。
劉窈沒好氣地將衣袖從他手中扯回,蹙眉低聲道:“這位官人,可需尋位佳人相伴飲酒?”
男子卻微微一笑,目光落在她臉上:“何必他尋,佳人豈不已在眼前?”
劉窈輕輕瞪了他一眼。
男子不以為意,只笑道:“今日便罷,改日再來。”
說罷匆匆轉身下樓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