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我在中日文的交匯處(中日對照·精讀版)作者名: 毛丹青本章字數(shù): 832字更新時間: 2025-08-08 15:27:25
導語 推開雙語的大門
我在神戶市外國語大學講課,而且每年都觀看日本學生表演的中文話劇,已經(jīng)看了很多年。每場戲都是由學生們自導自演的,很年輕很陽光,熱情奔放。中文對這批日本學生來說,無疑是外語,但如果換一個角度觀察的話,會發(fā)現(xiàn)語言竟然如此新鮮。
比如,我想寫文章表達眼前的情景,如果使用兩種語言寫,用母語寫的時候,怎么寫,必定會受另一種語言的影響,不過,如果用非母語的日語寫的話,這個影響也是存在的。
幾乎在所有的場合,中文的主語都很明確,這跟主語含糊的日語相比,給人留下的語法印象很深;而日語中主語之所以常被省略與日式的自我否定有關(guān)系。中文和日語的這種不同給人的沖擊力比較強烈。當然,中文和日語并無高下之分,只覺得日語雖省略主語,但其中自有一股力量在后面當推手,類似日式的人際關(guān)系。
文章有走向,要么是積極的,要么就是消極的。寫文章一旦用日語,走向便總會倒向后者,而且會給人以一種代入感。即便是興高采烈,表達出來的情緒總覺得只有一半,無法盡興。中文的感覺與之相反,縱情歡樂。
心中如果的確有想要表達的東西,無論是用中文寫,還是用日文寫,多少會叫人有點兒焦躁,有時會詞不達意。這也許是因為想表達的愿望過于強烈,反而覺得像是被風一路追趕,逐漸會郁悶起來。所以,雙語寫作需要“頂風”。語言需要我們以強大的氣勢沖上前去奪取,因為語言是等不來的。
一旦語言能力達到了一定水平,無論哪種語言,都會讓我們產(chǎn)生一種取之不盡的表達心愿。尤其是雙語寫作,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也會產(chǎn)生于語言之間的相互交匯之中,妙不可言。
現(xiàn)在的年輕人跟我不一樣,大家與網(wǎng)絡(luò)、社交軟件的接觸與生俱來,無比自然,而且平時的言談話語都可以自動收集到各大平臺上,外加網(wǎng)上的熱搜功能,使語言所面臨的環(huán)境迎來了飛躍般的變革。
不過,反過來說,如今的語言環(huán)境對一個想要傳遞社會現(xiàn)狀與表達自我的人而言,也許是沒有界限的。說沒有界限也許過于絕對,但界限是可以超越的。
這是一本有關(guān)語言思考的書,也是我對日本生活的一種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