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師史蒂文斯
早在鴉片戰爭之前,一些西方傳教士就在中國個別地方開始小規模傳教了,鴉片戰爭之后簽訂的條約只是將這些傳教活動合法化和規模化了而已。
埃德溫·史蒂文斯是個美國人,在耶魯學院(Yale College)讀書時,正趕上席卷新英格蘭的第二次“宗教大覺醒”的大潮。后來,他進入紐黑文神學院(New Haven Theological Seminary)學習,之后被授為牧師。1832年,他來到中國廣州擔任“美國海員之友會”(American Seaman's Friend Society)的專職牧師。
史蒂文斯是個盡職的牧師,嚴格地堅守自己作為傳教士的職責。每個禮拜六,他都坐上那些愿意載他一程的洋船或是雇用當地的華人船只,順著珠江而下,到廣州的黃埔一帶傳教布道,同時散發教會印制的各種傳單和手冊。禮拜一他會返回駐地。
這趟路程也不算遠,大概是十二英里長,也就是二十公里的樣子。但是這條水路卻很兇險,因為他們這些洋人碰上海盜的可能性非常大,極有可能被洗劫一空甚至葬身水底。
史蒂文斯也經常說服船長讓他在甲板上給船員們布道。但是這些水手們明顯對喝酒和漂亮的女人更感興趣,很少有人對史蒂文斯的說教有什么認真的反應。史蒂文斯曾在日記中寫道:“今天在‘光榮’號上布道,來聽的人約有百八十個,宣講內容是‘蠢人嘲笑罪過’。我有相當的揮灑空間,聽眾聽得入神;但是我看不到他們有絲毫認罪或悔過的跡象。”[1]很明顯,這些水手在酒足飯飽、花天酒地之后并不打算悔過。在他們看來,為什么要對這種快樂的事悔過呢?
史蒂文斯的傳教事業好像并沒有什么大發展。但是,史蒂文斯并不這么認為,他覺得這是上帝對他的考驗,而且不管聽眾信與不信,反正他已經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出了主的話語和福音,這就夠了。
然而,傳教工作總得繼續發展啊,也許得換個新的更有效的傳教方式了。
于是,史蒂文斯認識了另外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梁阿發,一個華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
1789年,梁阿發出生在廣州,家里很窮,只讀了四年書就不得不外出謀生,后來在廣州附近以刻字版為生,主要是為蘇格蘭新教傳教士米憐(William Milne)刻制關于《圣經》的一些小冊子。梁阿發原本信佛,但是他的老板(米憐)要求給他干活的人無論是否信教都得參加每天的宗教儀式。因此,耳濡目染的阿發在經過內心的掙扎之后,將自己信仰的對象從如來佛祖改成了上帝。
1816年11月的一個禮拜天,阿發受洗做了基督徒。
做了基督徒之后,阿發不僅刻印一些基督教書籍,也開始嘗試寫一些關于基督教的小冊子,并于1827年被任命為傳教士,為“倫敦傳道會”工作。經過多年努力,阿發在1832年終于寫成了一本名為《勸世良言》的小冊子。這本小冊子包含九篇內容,阿發將他跟隨洋人這些年所學習到的基督教知識都寫了進去。在這本小冊子中,阿發將《圣經》里那些難懂的話語轉化成普通中國人能看懂的文字,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通俗易懂,方便閱讀。在《勸世良言》這本小冊子中,阿發摘錄了《圣經》里的大段章節,宣稱上帝耶和華是第一真神,號召人們信仰上帝而不要信仰別的邪神偶像,否則就要下地獄,而信仰上帝的人則可以上天堂。
寫完這本《勸世良言》之后,阿發覺得自己有義務讓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自己的這本神學專著,于是他便雇用最好的刻工將自己的專著印出來,然后在廣州的近郊發放給那些處于迷茫中的大清子民。一次傳教就可以散發七千冊。而且,阿發還想到了一個更好的辦法,那就是在科舉考試時,到貢院門口將自己的神學專著散發給那些童生、秀才們。在阿發看來,這些童生和秀才有文化、有知識,理解能力較強,也許能夠更懂得《勸世良言》的意義和價值。
后來,史蒂文斯和阿發談話時,阿發將自己先進的傳教經驗毫無保留地教給了史蒂文斯。史蒂文斯覺得這真是個好辦法。在史蒂文斯看來,“留下《圣經》和書籍,讓一兩千萬人接而觸之,說不定沒有講道也能宣教……也許它們(這些書籍)正在把來自天國的真正曙光照進失落在異教黑暗中的某些心靈”[2]。
懷抱希望,史蒂文斯帶著很多有關基督教的書籍,其中當然包括阿發的《勸世良言》,偷偷跑到上海、山東等地傳教。大清水師對史蒂文斯這些西方傳教士的傳教活動是非常緊張的,盯得很緊,經常嚴陣以待,甚至派出兵船或是炮船跟著史蒂文斯他們,有時候實在看不慣了就給史蒂文斯來一炮,或是將他們的書籍燒掉。但是,在史蒂文斯他們看來,這些都不是事,只不過是上帝對他們的考驗,他們所能夠做的就是堅持下去。
大清子民對于這種免費發書的事當然是歡迎的。免費的事情誰會去反對呢?不管讀不讀這些書,將這些書放在村頭的廁所里總是能發揮一定的用處。
于是,所到之處,史蒂文斯他們帶的書很快都被爭搶一空。大多數老百姓拿走這些書并不是為了信教,而是覺得反正是免費,不要白不要,拿了書去賣廢紙也能換個饅頭吃,何樂而不為呢?其實,這種事,外國的傳教士已經堅持了很多年,即使是現在,他們還對給人免費發書這種事樂此不疲。當年,我在美利堅留學的時候,就經常會收到他們送給我的各種書籍,有各種版本的,還有各種語言的,當然也有中文版的。我也曾經批判性地翻看過一些,不過,實在是看不懂,就束之高閣,不再問津了。
到1836年,像史蒂文斯這樣的西方傳教士,發現在廣州等地傳教的機會越來越多,他們甚至可以偷偷地跑到廣州城里去散發書籍了。
在廣州,史蒂文斯將在貢院門口遇到一個人,并且會把梁阿發的《勸世良言》送給這個人。
但是,史蒂文斯和梁阿發絕對沒有想到的是,這本小冊子竟然會深深地影響到這個人,而這個人將從這個小冊子里汲取片言只語,創辦“拜上帝會”,進而匯集起千軍萬馬,掃蕩大半個中國,撼動大清帝國的統治根基,令幾千萬生靈魂飛魄散。
這個人,就是上帝的中國兒子——洪秀全。
正所謂:
不遠萬里傳福音,碌碌無為半世迷。
翩翩一刻偶插柳,星星之火入心機。
[1] [美]史景遷著,朱慶葆等譯:《太平天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29頁。
[2] [美]史景遷著,朱慶葆等譯:《太平天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