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數字經濟特征

關于數字經濟的特征,早期有學者認為包括知識驅動、數字化、虛擬化、分子化、集成/互聯工作、去中介化、聚合、創新、消費者也是生產者、及時、全球化、不一致性[4]。國內有學者認為數字經濟的基本特征是:數據是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產要素;數字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基礎;數字技術是數字經濟的主要驅動力;數字產業是數字經濟的基礎性先導產業;數字經濟平臺生態成為數字經濟下的主流商業模式。

根據數字經濟的內涵,本書認為數字經濟的主要特征應包括:數字技術等新興技術的融合,數據要素化與價值化,數字化滲透的產業生態的完善,以及數字化治理的結構性、系統性的升級。

(1)數字技術等新興技術的融合

數字經濟新興技術如同雨后春筍般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典型代表有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未來數字經濟新興技術將呈現更多可能性,而這些技術之間也將存在錯綜復雜的關系。隨著技術版圖的不斷擴大完整,不難發現單一技術遠不及多技術融合的發展成效和前景。技術融合并不是“1+1=2”的加法,而是“1+1>2”甚至是可能等同于指數倍升級或兩相乘積的結果。

談到新興技術的融合性,一定要談到一項典型代表性的融合技術,即信息物理系統。顧名思義,信息物理系統就是要將信息和物理世界融合起來,作為一個系統去監管和執行。信息物理系統可以說是工業4.0的主要技術基礎,而工業4.0則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最初的核心,也是數字經濟產業數字化早期的核心。信息物理系統的重要性在于融合,它不僅融合了計算、通信、控制技術,還融合了信息和物理世界,使信息不再是獨立于物理世界的映射,而是和物理世界一體化共同作用。在這個融合的基礎上,信息世界更貼近實際,模擬仿真和演算研究更有依據;物理世界與信息世界的融合,加速了物理世界的發展,掃除了物理世界的空間距離阻礙。

信息物理系統僅是數字經濟新興技術融合的一個代表。未來更多的技術融合將不再只停留在技術層面,更多的將是以基于技術融合的新模式、新產業的誕生為典型,使技術融合更具有目的性、創新性和方向性。

(2)數據要素化

數據要素和以往的土地、能源、勞動力、資本、企業家才能、技術、信息等要素不同,流動性更快,創新性和滲透性更強。從生產要素的發展趨勢上來看,越是后出現的新生產要素,在流動性、創新性和滲透性上越優于之前的生產要素。流動性、創新性和滲透性可以看成是生產要素先進性的主要表征指標。這三大指標保證了生產要素能夠更快速地作用于更多領域和地區,發揮更多的生產效率提升作用,優化經濟與產業結構。下面將數據要素和技術、信息要素做對比。

在流動性上,數據的流動效果最好,速度最快。理論上數據比信息更細化、標準化,可以形成比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化網絡更普適化、結構更簡單化的數字化網絡。在創新性上,技術創新的投入風險相對較大,回報周期相對較長。而在互聯網經濟、網絡經濟或信息經濟的模式下,信息的不確定性、不對稱性和風險性使其對外界產生影響的創新性難以核算。數據要素綜合了技術和信息要素的創新優勢,降低了風險投入、縮短了回報周期,以數字資產化、價值化為基礎,使構建數字經濟核算體系變成可實現的目標。數據要素將在數字經濟中精準對接創新需求,發揮出最大的創新作用。在滲透性上,技術是具有一定的應用門檻的,導致技術的滲透領域和范圍是有限的。信息的滲透性一方面受限于信息網絡結構,不具備普惠性;另一方面是使用者信息能力、信息素養不一,信息的可驗性、可控性和價值化也沒有統一的標準,使需求與供給難以及時對接,阻礙了信息的廣泛流傳和應用。數字經濟的網絡化結構保障了數據的普惠性,且數據的標準化比信息的標準化更精確,數據的可滲透性潛力遠大于信息。單獨對比技術的應用門檻,技術的應用門檻各有其特殊性,哪怕是通用技術,應用門檻也和產業、行業技術基礎背景有關。但是,數據的應用門檻具有通用性,目前集中表現為數據新基建和數字素養。數據新基建區別于傳統工業產業的物理基礎設施,既包括以數字技術等新一代技術為代表的信息基礎設施,也包括傳統工業產業的物理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升級。數字素養作為數據應用的門檻,不僅帶來了數字鴻溝,還帶來了如何提高全民數字素養的挑戰。

和其他生產要素相比,數據要素由于具備了融合性,與其他要素共同作用,產生了更迅速、更深度的影響效果。數據要素使萬物互聯,互融互通,數據的質和量呈指數級提升。社會經濟發展至今,依靠“單一的生產要素聚集,或多種類生產要素的物理性聚集,產生規模效益來突破生產率瓶頸”是不可能的。世界發展急需一種“可融合各要素,并在其中發揮作用,提升要素融合效用的”要素。而這一要素只能是數據。

(3)數據價值化

數據價值化非常重要,在此之前的生產要素都沒有被刻意強調過其“價值化”。數據價值化被重視的主要原因,一是數據確實具有高價值特征,二是數據的價值具有一定的隱蔽性,需要被充分釋放。

當前,各國將數據當作重要的戰略資產和國家競爭力核心資產,同時數據也被看作一種極具挖掘價值的新資源——“新石油”。數據既是核心資產也是核心資源,其蘊含的高價值不言而喻。之所以用資產和資源來形容和類比數據,是因為在之前的工業發展進程中,資產和資源始終是工業革命的重中之重,是各國爭奪的關鍵。另外,數據同資源、資產有一定的共性特征。特別是在價值層面,數據只有資產化后才可以流通和交易,數據只有作為資源才有流通的必要性和為數字經濟革命提供驅動力的可能。數據資產化向我們直觀地表述了數據的價值所在,而數據資源化則顯示出數據在數字經濟革命中的使命和形態。

更重要的是,數據作為知識和智慧的“分子/原子”形式,滲透進經濟、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把知識和智慧的根本植入其中,全面提升了數據要素帶來的增加價值。數據的這一作用和技術的作用相似。兩者區別在于:技術像是知識和智慧的化學方程式,更側重于揭示技術及其相關外界變化和規律,因此技術對外界的價值外化形式更直觀;而數據是知識和智慧的“分子/原子”形式,更側重于加速包括自身在內的所有要素轉變、融合與分割,從而構建自身及其相關外界新的變化和規律,因此數據對外界的價值增值作用更具長期性、動態特性、衍射性、多維度和難測性。這也導致了,數據要素的價值化升值空間很大,受外界因素影響的可能性也更大,因而為了價值最大化,與數據要素相關的資源配置和治理變得格外重要。

(4)數字化滲透的產業生態的完善

對于企業和各產業來說,掌握足夠的數據才能夠做出正確的、甚至精準的決策,才能夠優化配置、降低成本,才能夠做出低風險、高價值的創新性工作,進而提高勞動效率,提高核心競爭力。因此,企業和各產業對數字化轉型的熱情較高,各產業數字化滲透率正在不斷攀升。

在數字化之前,生產與生活是兩個時空上割裂的主體。數字化以后,兩者的時間隔膜逐漸被打通。人們可以在數字化消費中產生基于數字價值升值的“消費式生產”,也可以在生產中產生基于數據交易價值實現的“生產式消費”。例如,數字化娛樂過程中,用戶既是消費者,也可以在娛樂中出品自己的數字化產品。數字化產品的運營者,出于應對消費者需求升級數字化產品的目的,也可以在生產過程中以消費者身份進行數字化產品消費,通過大數據技術挖掘用戶需求,以重構或優化產品。這種數字化生活與數字化生產的完美鏈接,催化了數字化滲透在各領域的相互影響和合作。

數字產業是數字經濟的先導產業,但數字化滲透性強,滲透領域正在不斷增加。 例如共享經濟、眾包眾籌、智能制造、數字金融等新模式、新業態的出現說明了數字化滲透已形成了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在此基礎上,數字經濟新生態是數字化平臺的多領域應用和集成支撐的。數字化平臺經濟具有結構上的普惠優勢,能夠幫助相關企業迅速地借助平臺力量成長起來,并加強企業、用戶、產業行業和外界因素等的鏈接,鼓勵相互間和整體的資源配置優化,支持多方共贏互利,從而完善產業生態。

(5)數字化治理的結構性和系統性升級

數字化網絡鏈接了更多人、機、物,數據量爆發,數據治理的需求迫切。以往由政府主導的治理模式,不再符合數字經濟時代的治理要求。一是成本上,數字化治理的總成本更高,要達到治理要求,成本均由政府承擔不太現實。二是數字化治理和傳統治理模式不同,數字化治理是有一定有形和無形收益的,政府如要獲取治理收益,不僅需要投入更多,且治理收益如何改革才不違背傳統的政府職能也是個難題。因此,未來“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模式更符合數字化治理的實際要求。

數字經濟注定是全球化的,數字化治理同樣注定是全球化的。當前全球化治理的水平其實還很低,很多標準和方法都沒有明確。數字化治理有人認為必須是平臺化的,因為只有平臺化能達到打破人、地的局限,實現共同治理的目標。假設數字化治理就是平臺化的,那么誰來構建呢?誰來統籌呢?未來應該會采用“參與者共識+平臺智能”的方式來解決。那么,數字化治理的難點和重點,恐怕還在于參與者共識。好消息是,雖然絕對的共識是難以實現的,但是普惠、綠色、高效等目標是能夠依靠平臺智能化達成的。這才是參與者愿意參與數字化治理的前提。

在這里,提到數字化治理的結構性和系統性升級是為了說明一點:由于數字化治理的范圍廣、涉及的參與者多,數字化治理的結構性和系統性升級問題是必須持續研究和改進的。數字化治理的結構性和系統性不但要簡潔且條理清晰,還必須能反映出數字化治理的優勢和治理對象的問題。數字化治理的技術、結構、范疇、目標都應隨著治理對象和外界環境進行調整。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镶黄旗| 韶关市| 石景山区| 汪清县| 阳曲县| 申扎县| 白银市| 永福县| 阳东县| 新蔡县| 宝丰县| 平塘县| 米脂县| 白朗县| 深水埗区| 武平县| 龙江县| 淮滨县| 葫芦岛市| 诸城市| 建阳市| 大余县| 安庆市| 安远县| 宜阳县| 磐安县| 永和县| 玉田县| 夹江县| 宁陕县| 无极县| 维西| 泾源县| 开阳县| 崇仁县| 河北区| 连江县| 鄂州市| 凤城市| 蓬安县| 崇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