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梧桐葉信
- 櫻花巷口的邂逅心事
- 上官燚倫
- 1364字
- 2025-08-14 14:57:41
暴雨砸在青桐中學的琉璃瓦上,林硯秋攥著褪色油紙傘柄,懷中檀木匣的棱角硌得肋骨生疼。三年前父親失蹤時,她也是這樣抱著他的遺物離開拍賣行。走廊轉角突然撞進一片墨香,裝裱好的書法卷軸散落一地,她慌忙去撿,青銅鎮紙卻滾進水洼。
“小心!“溫潤的男聲響起,穿白襯衫的男生俯身撈起鎮紙,指腹擦過“知行合一“的銘文,“這是故宮復刻品?“林硯秋后退半步,避開他鏡片后的探究目光:“家傳的。“
周硯舟注意到她腕間褪色的紅繩,與自己藏在袖中的一模一樣。十年前那個暴雨夜,父親書房傳來瓷器碎裂聲,他躲在門后,看見穿旗袍的女人將青銅鎮紙摔在地上,朱砂濺在《梧桐雨》抄本上——和林硯秋此刻抱著的檀木匣紋路相同。
圖書館古籍室,林硯秋用鬃刷清理《梧桐雨》殘卷的霉斑,忽然發現夾層里的銀杏葉信箋。泛黃的葉脈間,“待得梧桐落葉時“七個瘦金體字若隱若現,落款竟是祖父的名字。門鎖輕響,周硯舟舉著同款信箋推門而入:“我在父親書房見過這個紋路。“
兩人比對信箋,發現邊緣都有不規則的火燒痕跡。林硯秋突然想起祖父臨終前的呢喃:“青銅鎮紙...暗格...“窗外炸雷轟鳴,周硯舟的倒影在玻璃上晃了晃,領口露出半截銀鏈,墜著與她頸間相同的平安扣。
校刊室里,周硯舟鋪開祖傳的《梧桐雨》批注本,泛黃的紙頁間夾著半張藥方。林硯秋的指尖突然顫抖——這是祖父常用的“當歸三錢,川芎二錢“,筆跡與父親失蹤前留下的遺書如出一轍。
“硯秋,你看這里。“周硯舟指著批注本的扉頁,“萬歷年間的刻本,卻有民國時期的批注。“墨跡在燈光下泛著幽藍,林硯秋用紫外線燈一照,顯現出“青桐中學,1942“的字樣。教導主任推門進來時,兩人正將信箋對著光比對水印。
深夜的古籍室,林硯秋趴在地上測量鞋印,周硯舟用手機調出教導主任的體檢報告:“42碼運動鞋,和現場吻合。“檔案柜深處,1942年的校史記載著“青桐中學戰時圖書館為地下黨聯絡點“,照片里的圖書管理員,竟與祖父年輕時的模樣重疊。
教導主任的辦公室充斥著檀香味,林硯秋盯著他桌上的青銅鎮紙復制品,心跳如鼓。十年前拍賣會上,父親高價競得的真品此刻正在她書包里,鎮紙底部的凹痕與《梧桐雨》扉頁嚴絲合縫。
“把鎮紙交出來。“教導主任突然抽出匕首,“你父親當年不肯說暗格的位置,現在輪到你了。“周硯舟從窗外躍入,書法鎮尺精準地格擋刀刃:“硯秋,按下去!“
青銅鎮紙嵌入凹槽的瞬間,書架緩緩移開,露出暗格里的紅色印章。教導主任的匕首懸在半空,突然劇烈顫抖:“這是...故宮文物南遷的印信...“警報聲大作時,林硯秋在他口袋摸到泛黃的照片,祖父與教導主任站在故宮門前,背后是1949年的日歷。
高考前夜,百年銀杏樹下積了滿地金黃。周硯舟展開最后一片銀杏葉信箋,墨跡未干的“十年寒雨洗鉛華“旁,用摩爾斯電碼刻著“北大考古系等你“。林硯秋將鎮紙放入他掌心,金屬相觸時發出清越的鳴響。
“硯秋,我查過了。“周硯舟的聲音混著銀杏香,“1942年,你祖父和我父親都是地下黨,他們用《梧桐雨》傳遞情報。十年前的拍賣會,是文物走私集團設的局...“遠處傳來消防車的轟鳴,教導主任辦公室方向騰起濃煙。
晨光中,林硯秋望著周硯舟眼底的星河,將平安扣拽斷塞進他手心。她的錄取通知書靜靜躺在書包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燙金字,與周硯舟手中的中文系通知書相映生輝。兩枚青銅鎮紙在石桌上投下重疊的影子,“知行合一“與“格物致知“的銘文,在朝陽里泛著溫潤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