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顛覆式革命:人形機器人產業浪潮
- 王晉 巫南克 杜澤編著
- 711字
- 2025-08-07 17:54:46
三、中國的追趕
我國在仿人機器人研究方面起步較晚,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才開始研究雙足步行機器人,但研究進度較快,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在我國人形機器人研究的早期階段,高校和科研院所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是推動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國防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浙江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等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均取得了顯著的研究成果。
1988年2月,國防科技大學在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簡稱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及湖南省政府的資助下,在機器人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研發出一款創新的六關節平面運動雙足步行機器人。這款雙足步行機器人的成功研發,標志我國在機器人技術領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6個關節的設計使得機器人能夠在平面內進行更為復雜和靈活的運動,這對于后續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此基礎上,通過繼續深入研究,國防科技大學于1990年相繼推出了具有10個和12個關節的三維空間運動機器人系統。這些機器人系統能夠模仿人類的基本行走功能,包括前進、后退、左右移動、轉彎、上下臺階、爬坡以及越過障礙等。從六關節平面運動雙足步行機器人發展到具有10個和12個關節的三維空間運動機器人系統,這表明國防科技大學在機器人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步,更多的關節意味著機器人能夠在更多維度上進行運動,從而實現更復雜的動作。
2000年11月,經過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國防科技大學成功打造了我國首個人形機器人——“先行者”(見圖1-4),這標志著我國機器人技術的重大飛躍。“先行者”不僅擁有類似人類的外形(它有與人類相似的頭部、眼睛、雙臂和雙腳),還具備基本的語言交流能力,并且能夠進行動態步行。

圖1-4 “先行者”人形機器人
推薦閱讀
- 機器視覺與人工智能應用開發技術
- 機器學習的算法分析和實踐
- 你好中小學人工智能
- 一本書讀懂ChatGPT、AIGC和元宇宙
- ChatGPT速學通:文案寫作+PPT制作+數據分析+知識學習與變現
- 模式識別與智能計算:Matlab技術實現(第2版)
- 從零開始:機器學習的數學原理和算法實踐
- 人工智能簡史
- 從機器學習到深度學習:基于scikit-learn與TensorFlow的高效開發實戰
- 展望:人工智能,物我合一
- AI客戶服務與管理(慕課版)
- 深度學習之TensorFlow:入門、原理與進階實戰
- 規則時代: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構建的游戲化未來
- 人工智能關我什么事
- 精通AI虛擬數字人制作與應用:直播主播+視頻博主+營銷推廣+教育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