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治國要勞逸結合
- 讓唐朝再次偉大
- 繞船明月
- 4024字
- 2025-08-05 09:23:54
心中惡狠狠咒罵幾句,李湛用余光瞥了一眼小心翼翼站在不遠處恭候著的劉克明。
一個借刀殺人的計劃陡然升上心頭。
本來在李湛的計劃中,想要暗中派人將隱匿于坊間的蘇玄明和張韶二人找出來,順便尋個由頭喀嚓掉,從根本上解決染工坊暴動危機。
但現在,他有點不想這么做了。
不如什么也不干預,任由事態發展下去。
讓蘇玄明挑撥張韶發起暴動,而自己則趁混亂除掉劉克明。
如果可以的話,能設計將王守澄也除掉再好不過!
思緒到了這里,李湛只感覺心中一片激動,忍不住從御椅上跳了下來,在紫宸殿中來回踱步。
伺候在一旁的劉克明一怔,心里不明白陛下這是怎么了,只當是他想到某些好玩的事情了。
李湛心中思忖:王守澄此人狡猾奸詐,心機城府極深。父皇的死一直覺得蹊蹺,定然不會那么簡單,說不定其中就牽扯到了王守澄和梁守謙等宦官。
想要神不知鬼不覺除掉王守澄,恐怕沒那么簡單,一旦讓對方察覺,定然會逼得他們狗急跳墻。
除非徹底掌控左右神策軍,否則此事有些操之過急。
左右思量了一番后,李湛還是決定,借不久后的染工案先將劉克明除掉。至于王守澄等人先緩緩,等架空其禁軍兵權后再行動也不遲。
剛放下念頭,紫宸殿大門卻被人從外推開了。
王守澄邁著步子走入殿中,他先是掃了一眼劉克明,方才將視線落在御案處。
捏著嗓子緩緩說道:“陛下,李尚書與竇侍郎求見。”
李湛沒有作聲,而是看了一眼王守澄,心里尋思:我是哪件事惹得他不爽了么?
敢在皇帝面前擺臭臉,可見平日里此人在宮中是如何囂張。
強壓下心中的不爽,李湛清了清嗓子:“讓他倆進來吧。”
說罷,重新端坐回御案之后。
隨著王守澄去而復返,李逢吉和竇易直二人跟在他屁股后面走了進來,由劉克明賜座。
李湛揮了揮手,示意劉和王二人回避一下。
劉克明雖然有些詫異和意外,但作為陛下近身伺候的狗腿子,還是照做當先退了下去。王守澄則是一臉耐人尋味的笑容,跟著退了出去。
臨關上殿門時,偷偷與李逢吉對視了一眼。
此刻殿內只剩下君臣三人。
李逢吉一臉正氣端坐在木椅上,靜等李湛先開口。
竇易直則是垂著一張臉,眼珠子在御案之后的李湛和身旁的李尚書身上飄來飄去。
“此番召見二位愛卿,是為了國庫節流開源一事。李愛卿執掌兵部,或許是忙于事務從而忽略了軍中空餉一事,此事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大唐的國庫收入。”
“還望愛卿能夠徹查此事,此為節流之一。”
李湛未等李逢吉回答,又看向一旁悻悻而坐的竇易直。
見陛下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竇易直立馬板直了身體。
“竇卿執掌戶部,一直以侍郎身份兼任檢校尚書一職,在任上的努力朕也能看得到。從今日起,擢竇卿為戶部尚書。”
“臣竇易直謝陛下隆恩,今后定當盡心盡力,創......”
竇易直話還未說完,便聽到李湛再度悠悠開口,立馬將后面表忠心的話咽回肚子里。
“對于兵部空餉一事,朕有兩個要求。”
“一是要查的干干凈凈,無論吃空餉之人是何官何爵,一律嚴懲處罰。貪墨超百貫者,嚴刑!超千貫者,流刑!萬貫者,極刑!”
李逢吉聽完,身軀震了震,但臉色依舊未變。
他情不自禁捻上胡須,陷入沉思之中。
“二是空餉案先徹查京兆府近畿駐軍,暫不在全國各藩鎮施行。對于老邁的兵士,紛紛遣散裁出軍隊,由戶部交接或歸鄉或在京兆劃分田產安置,以免引起軍隊嘩變。”
李湛又繼續說道:“由戶部帶頭,再一次清查全國田產農丁,重新丈量土地以作備用,其中隱戶一定要查清楚且登記在冊。”
“朕話講完,二位可有什么意見?”
竇易直與李逢吉面面相覷。
李逢吉囁嚅片刻,終是開了口:“陛下,臣覺得徹查空餉一事過于草率。”
“哦?”
“即便是先從京兆地區開始清查,也會引起地方藩鎮軍隊的警覺,從而導致地方嘩變的可能。空餉一事自憲宗時期便一直存在,如今地方藩鎮與朝廷貌合神離,恐怕此事不太好推進啊......”
“是難,還是壓根不想做?”李湛淡淡開口問道。
李逢吉臉色一沉,竇易直此時卻開口幫襯道:“陛下,李尚書所言有理,空餉一事不可操之過急。”
竇易直的態度引起了李湛的警覺。
在記憶里,竇易直一直是個中立派,今天卻一反常態為李逢吉發聲。
這倒整的李湛有些不自信起來,莫非自己的決策真有什么不妥之處?
“且說說具體原因。”
“回陛下,引起地方嘩變這是其一,京兆近衛軍隊里派系林立,勢力盤根錯節。光說宗室子弟便為數不少,不是李尚書一人便能應付的了。再有就是清查軍隊裁撤老兵會動搖軍心,如今正是用兵之際,三鎮叛亂尚未平息,若是軍心受到了動搖,怕是......”
“竇尚書說的在理。”李逢吉表態。
李湛坐在御案后,右手捏著一枚精致小巧的玉章,不停地敲擊著桌面,滿臉沉思之色。
噔噔噔——
玉章在桌面發出有節奏的敲擊聲,如同敲打在兩位尚書的心尖尖上。
李逢吉此刻心里是驚疑不定,他有些摸不清楚皇帝好端端地為何要徹查空餉一事,態度還如此堅定。
莫非真的感受到了王朝危機,想要洗心革面做個好皇帝?
那對自己來說,可不算是什么好事情。
剛坐上攝冢宰的位置沒幾天,屁股還沒捂熱,任誰也不想放棄手中的權力。
“那這樣可不行。”李湛忽的笑出了聲,說道:“宮中新修的馬球場尚未完工,還需要大量的錢帛,不查空餉怎么省錢?難道二位愛卿不想讓朕打球了嗎?”
“呃......”竇易直呆愣在座椅上,下意識轉頭看向身旁的李尚書。
李逢吉臉皮微微一皺,心中卻長舒一口氣。
原來陛下拼了命搞錢是為了修建球場!
那就好,那就好......
既然是為了玩,那也不能讓陛下下不來臺,得哄哄他。
“陛下莫要著急,臣有一策。”李逢吉拱了拱手。
“且說。”
“雖然徹查空餉一事容易動搖軍心,有軍士嘩變之風險。但可以將此事由明轉暗,由兵部在暗中調查此事。雖然無法完全杜絕查清,但在最大程度上消弭了此事的惡劣影響,還能為國庫節省一筆開支。”
李湛心中冷笑一聲。
他就知道此事想要順利推進幾乎不可能。
能放任下面軍隊吃空餉,要說其中誰撈的好處最多,不用想也知道是他李逢吉。
此事由明轉暗去調查,能查出多少吃空餉的人,還不是他李逢吉說了算?如果這點都看不出來,李湛這兩世算是白活了。
李逢吉不僅可以借此事打壓軍中異己,還能從自己這里撈到不少好處。若是自己迫切想要錢,那就用其他東西來與李逢吉交換,把他喂飽以后,說不定查出的貪墨吃餉之人會多那么幾個。
且此事最棘手的地方在于,經過李逢吉這么一折騰,今后如果朝廷再去查空餉一事,勢必會引起軍士的不滿與怨恨。
到時候立馬產生嘩變也不是不可能。
李湛心中怒罵,這人真是個兩面三刀的老狐貍,著實難搞。
但眼下自己和個傀儡一般,除了咬牙接受,好像也沒其他路子可選了。
李逢吉敢當著面提出這個折中的辦法,肯定是有信心即便自己堅持下去,恐怕也討不得好。
“那行吧,就依李卿的辦法來吧。”李湛故作無奈答應。
反正隨后要編練一支屬于自己的新軍,李逢吉愛咋咋地吧。以如今大唐的糜爛局面,未來想要穩定地方遲早會內亂再打一場,慘烈程度甚至不亞于安史之亂。
大不了到時候在京兆附近打一場。
革新嘛,不流血怎么能行?
流的血越多,改革的力度越強!
李逢吉的提議遭到了陛下的允可,這讓竇易直有些坐不住了,他連忙拋出了自己的難處:“陛下,關于丈量土地清查人口這件事,恐怕老臣有些難做。”
“那竇愛卿這是要告老還鄉?”
“不不不,陛下誤會了!”竇易直擦拭了下被嚇出的冷汗,訕笑說道:“玄宗之后,大量百姓流離失所,兩稅征收異常艱難。大部分土地被豪強兼并,這些人仗著藩鎮庇護,其中......”
“行了。”李湛打斷了話,想著自己也該表演一下了,把昏君這一面給徹底展現出來。
只見他抄起桌上的硯臺狠狠砸向地面,怒氣沖沖地罵道:“這個也難,那個也難,你們且說說能辦成什么事?!”
“這是朕的大唐,還是他藩鎮的大唐?!”
“陛下息怒!”竇易直嚇得從座椅上站起便要跪下謝罪。
李逢吉則是站起身來,勸道:“陛下剛登大寶,對朝堂政務不熟悉,不了解其中的苦楚,老臣們也是有心無力啊!”
“竇易直你且跟朕說說,朕的球場還能建好么?”
“能!絕對能!”竇易直從地上爬起來,連忙應聲。
“那好,修建球場的錢按時撥付給大盈庫。”
“啊?”竇易直一愣,這大盈庫可是皇帝專屬的私人錢庫,從國庫劃撥過去這不是相當于多走了一個流程?麻煩且不說,這也不合規啊!
歷朝歷代都未聽說過有這樣的操作。
“啊什么啊?朕讓你怎么做就怎么做!”李湛見二人一臉疑惑,便又補充上一句:“由你們戶部撥付工錢,朕怕到時候又出什么幺蛾子影響球場的修建,懂了嗎?”
也不知道竇易直真的聽懂了沒有,反正是呆滯的點了點頭。
“對了,還有一事。”李湛抿了一口油茶,潤了潤嗓子說道:“戶部拿出一萬貫來,在長安放出消息,朕要收羅天下珍玩。要的是各種精致的工藝小玩意,凡是能讓朕看上眼,賞百貫。至于哪些東西能入朕的眼,隨后劉克明會遞給你一張單子。”
“陛下,這不是工部應該做的事情么?”
竇易直忍不住發問,戶部如今忙成一鍋粥,又得查土地又得清點錢帛入庫,哪里還有富余人手去幫皇帝收羅珍玩啊。
這么搞下去,豈不是亡國的下場?
在竇易直心里,李湛已經深深刻上‘昏君’二字。
“這不你正好在么,朕懶得去通知工部,你且代朕跑一趟吧。”
隨著竇易直囁嚅,花白的胡須一抖一抖的。
“今日且議到此處。”李湛不耐煩地擺了擺手,示意二人退下。
在李、竇二人施禮告退后,劉克明方才回到紫宸殿中,他悄聲說道:“陛下,午膳已經備好。”
“朕沒什么胃口,撤了飯菜吧。”
劉克明啞然,悻悻而去。
殿內暫時沉寂下來,只有嘩啦啦翻閱紙張的聲音。
李湛快速過了一遍御案上的奏章,一邊翻一邊罵個不停。
各地災情的奏章遞交到御案上也就罷了,怎么連一些官員肉麻的問候賀喜奏章也遞了上來?
難道皇帝平時處理政務還不夠,還得和他們聊聊天?
這可不行!
以后這種垃圾話奏章直接扔掉算了,要不然每天光處理奏章就要累死個人。
自己好不容易穿越,還沒享受享受人生呢!
可不想累死在御案上。
說到享受,李湛忽然萌生出溜到宮外看一看的念頭。
反正自己時常跑到驪山打獵,下午時分溜到長安城逛一逛,親自體驗一下長安的風土人情也不為過。
大臣們要是提起此事不妥,就說自己這是在微服私訪,親近百姓,視察民間疾苦。
這個念頭自腦海中迸現出來,一發不可收拾。李湛趁著時日尚早,決定先把堆積的奏章處理完再跑出宮去,這樣心里上也過意的去。
還能安慰自己,當皇帝嘛,要勞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