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尚書,韓愈

李渤目不斜視,直直望向前方。

面對李逢吉投來的銳利目光,他的頭顱微微低垂了幾分。

李渤與李德裕并無私交,甚至他為人較為正直忠厚,常常以魏徵為榜樣鞭策自己。

之所以在常朝上提議讓李德裕回歸中央任職,其實大多數原因還是為了自己。

隨著牛黨逐漸掌控朝政之后,李黨成員處處受到壓迫和陷害,整個朝廷陷入風聲鶴唳之中。無論是否依附李黨,只要不是投靠了牛黨的官員,人人自危生怕受到李逢吉的構陷。

李渤自然也感受到了來自牛黨的威壓與排擠,為了先發制人,他決定鋌而走險勸新帝召回李德裕。

從而達到平衡朝堂勢力,將牛黨的注意力從自己這里引到李黨眾人身上,完成一招‘禍水東引’。

李德裕在先帝時期就被外放浙西,聽說在浙西轄地頗受民眾愛戴,治理得也是井井有條。此人頗有治國之才,可惜政斗方面是個菜鳥,身為李黨領軍人物,在與牛僧孺和李逢吉的爭斗中次次落敗。

新帝與李德裕并無仇怨,恰逢很多老臣告老還鄉,三省六部空缺很多,朝廷正是用人之際,陛下沒有理由拒絕。

果不其然,在聽完他的提議之后,李湛很是心動。

剛剛在紫宸殿內,李湛也不知是觸發了‘金手指’還是因為穿越導致了記憶力異于常人,之前看過的關于唐敬宗時期的短視頻清晰展示在眼前,他對這一時代的了解已經遠超普通人。

李德裕此人在兩股記憶的交織下,也算是知根知底了。

此人在歷史上,中期仕途算是異常坎坷,數次被招回朝,可惜李德裕實在是個政斗菜雞,常常屁股還沒捂熱,就再度被貶斥出長安。

隨后又經歷了武宗滅佛,會昌一朝,才能上還是有點東西的。

最讓李湛看重的,是他對皇權和大唐帝國的忠心。

現在恰恰最缺的就是忠心可用之人!

首先李湛在腦海中排除掉了自己的那些東宮屬官們。

自打入主東宮后,除了偶爾上過幾堂令狐楚的課業外,幾乎每天都廝混在球場與戲臺之間。

穆宗對于他的生活也不聞不問,和個孤兒似的。

甚至為此還產生了一場鬧劇,翰林侍講學士崔郾未曾給自己上過一堂課,卻獲得了提拔晉升中書舍人。

縱觀整個東宮,竟無一個可塑之才。

想到可塑之才,李湛腦海中又蹦出兩個鼎鼎大名的才子來,白居易與韓愈。

這兩位詩人在華夏可謂是家喻戶曉,即便不熟悉這段歷史,也沒少讀過他們的詩。

歷史上對于此二人的評價也頗高,無論從忠心還是能力上都無可挑剔。

左右衡量一番后,李湛決定采納諫議大夫李渤的提議,將李德裕從浙西召回,順道將在杭州任刺史的白居易也一并召回長安。

至于韓愈,如今在吏部任侍郎一職。

在歷史上,韓愈在長慶四年八月,也就是五個月后因病致仕,同年十二月在家中病逝。

韓愈一生都致力于為大唐中興再創輝煌的理想而奮斗,自貞元年間出仕到如今古稀之年,已經惶惶四十余載。他數次科舉落榜,卻從未喪失信心,借節度使幕僚而出道,弘揚‘兼濟天下’的思想。

一生數次被貶,卻從未趨炎附勢。

前年又拖著佝僂身軀只身前往鎮州,宣慰叛亂的魏博節度使王庭湊,面對王庭湊與將士的刁難,仍舊面不改色用大義說服其放走牛元翼。這件事在朝廷之上廣為流傳,成為一段佳話。

李湛心中陷入兩難,一來韓愈為能臣,他‘興利除弊,心系民生’的觀念與自己不謀而合,若能重用在往后推行新政進行改革時,韓愈在朝中的影響力會是不小的助力。

二來,對方年紀已高,一想到不能讓他安享晚年心中便是百般酸澀。

想到此處,李湛目光在大殿內巡視一圈,落在了左側隊列中,站在第三排的一名白發蒼蒼的老者。

他低垂著腦袋,不知在想些什么。

當李湛的目光落在他身上時,似是有感應般抬起頭看向大殿高臺之上的君王。

兩道目光交匯,李湛面無表情地頷首,開口做出安排:“韓卿自入仕以來,秉儒家之正,懷治世之心。原吏部尚書李絳留守東都,職位空缺。特擢爾為尚書一職,加授尚書左仆射。”

混在人群中的韓愈聽罷,身子一震,眸中驚喜交加。

他顫顫巍巍走出隊列便要俯首叩謝皇恩,卻被李湛及時出言制止了。

“韓卿年事已高,今后圣前免禮。”李湛也不知自己說的對不對,反正順著以前電視劇里帝王那般文縐縐的說辭,脫口而出。

至于提拔官員一事,李湛則是‘順應’一下歷史原本的走向。

歷史上敬宗登基之后提拔了不少清流,并在登基不久后召回了李德裕。自己倒不如借花獻佛,把原本提拔的官員換成自己中意之人,順道提前把李德裕召回來壓制一下李逢吉的囂張氣焰,平衡一下兩黨的勢力。

“謝陛下圣恩!”韓愈掩飾不住自己內心的狂喜,“臣今后必當竭盡全力,輔佐圣上。”

他年事已高,本以為今生封相無望,可沒想到少年天子卻給了他一個驚喜。

加授尚書左仆射!這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了。

心中甚至不免暗想,莫非陛下看出了自己隱含的才能?難道陛下真的要任人唯賢是那中興之主?

若能看到大唐再創輝煌,那么此生也無憾了......

面對韓愈的突然升官,群臣臉上表情各異,有人驚詫有人歡喜還有人面現呆愕。

李逢吉臉色陰寒,一臉不爽。

但很快便轉瞬即逝,換上一副虛偽的笑容與其他人一同向韓愈賀喜。

唐時的常朝雖有朝堂紀律,但卻不像影視劇中那般夸張,一旦有官員獲得加封升官,大家會默契的互相道賀,負責朝堂紀律、監督百官儀態的監察御史也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總體上氣氛較為溫和,沒想象中那么嚴肅。

李逢吉與張又新二人卻是強顏歡笑,心中怒罵不已。

張又新身為吏部郎中,卻是八關十六子之一,是李逢吉忠實的狗腿子之一。

李逢吉曾許諾會在近日向圣上提議由他出任空缺的尚書一職,沒曾想被臨門擺了一道。

可想而知心中有多不爽了。

要說同樣難受的,除了他們二人,還有在吏部侍郎這個位置蹉跎了五六年的李程。

李程出身宗室,是高祖堂弟、襄邑恭王李神符的五世孫,自元和十三年被調入吏部任侍郎一職后,五六年沒動過了。本以為可以靠著宗室這層關系在新君登基后動一動,沒曾想......

他在朝中也屬于中立派,不依附牛李二黨,算是獨善其身。

如今心中卻是有苦說不出。

看到李程一臉憋屈,想哭哭不出來的滑稽模樣,李湛心中差點笑出聲來。

李程雖然貴為宗室,但懶散作風可是歷史上出了名的。宋朝詩人陸游曾做過一首詩‘欠伸看起東窗日,也似金鑾過八磚’,其中的八磚典故便隱晦暗指李程。

因為他時常貪睡晚起,任職翰林院期間,別人都是日照臺前第五格石磚入內辦公,而李程常常睡到第八磚才到。

故而還有個別號‘八磚學士’。

所以深知李程為人,自然也不會考慮將他擢升。

甚至在李湛心中,他已經登上了日后清洗革除的大名單之上。

常朝進行到這里,除了一些官員奏報江南災情以外,都是一些瑣碎雜事。在商議了一下關于先帝陵寢的事宜后,常朝也如期結束了。

退朝時,李湛在宮女的攙扶下先行離去。

王守澄走在末尾,臨出殿門前,他回首看了一眼站在原地等候的李逢吉。

二人對視一眼,眸中帶著些許意味不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沐川县| 红河县| 彭水| 沙河市| 姚安县| 大同县| 冕宁县| 垣曲县| 蓬莱市| 高清| 贵溪市| 西乌| 珲春市| 甘德县| 安泽县| 德安县| 台南市| 靖宇县| 安化县| 民县| 五大连池市| 唐海县| 化隆| 陆良县| 当雄县| 阿拉善左旗| 阳城县| 交城县| 济宁市| 广州市| 库车县| 手游| 吴桥县| 山西省| 眉山市| 文水县| 宜章县| 金门县| 深水埗区| 遂川县| 宁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