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得了了,咱院兒出作家了!
- 重生1979:女兒國國王想收我
- 蟹老板的蟹黃堡9
- 2209字
- 2025-08-02 20:03:56
綠褂子顯然沒料到李春明這么橫,兩人一對眼神,大拇指往胡同口一撇:“走著!”
李春明冷笑一聲,推著自行車不緊不慢地跟在后頭。
三人前后腳出了胡同口,眼前豁然開朗。
這里還是一片荒涼的城郊結合部,枯黃的野草在寒風中。
“就這兒吧!”
藍布衫轉身就亮出了架勢,軍綠褂子也擼起了袖子。
兩人一左一右包抄上來,臉上還帶著輕蔑的笑。
誰知李春明突然一個箭步上前,右腿如鞭子般甩出,‘啪’地一聲正中藍布衫胸口。
那小子‘哎喲’一聲,像個破麻袋似的倒飛出去,在枯草地上滾了好幾圈才停住。
軍綠褂子見狀急了,掄起拳頭就朝李春明面門砸來。
李春明不慌不忙,左手如鐵鉗般扣住對方手腕,順勢往上一托,腰胯一擰——只見軍綠褂子整個人騰空而起,‘砰’地摔了個四腳朝天,揚起一片塵土。
“就這兩下子也敢聒噪?”
李春明拍了拍手上的灰,居高臨下地看著地上哼哼唧唧的兩人:“記住了,以后見著爺繞道走。”
說完推起自行車揚長而去,只留下兩個倒霉蛋在野地里哎喲連天。
李春明撣了撣衣襟上并不存在的灰塵,心里暗笑:這倆慫包連個衣角都沒蹭著,回家倒省得聽老娘嘮叨。
等回信的日子比想象中愜意。
早晨,就著豆漿翻《人民日報》;晌午往他的木板床上一癱,拿著本《人民文學》蓋臉上打盹;躺累了就溜達到胡同口,看幾個大爺殺象棋。
“跳馬啊老爺子!”李春明蹲在石墩子上看得著急,“他那車都懟您炮跟前兒了!”
“去去去!觀棋不語真君子懂不懂?上回就是你瞎支招,害我丟了個車!”
被轟走的李大作家也不惱,揣著兜往胡同深處晃悠。
路過副食店時,柜臺后的售貨員探出頭:“明子,新到的山楂糕,來點兒不?”
“下回吧姐。”
苗桂枝喜歡吃山楂糕,他倒是想買點孝敬孝敬老娘,可兜里沒有糕點票。
這年月連零食都透著股計劃經濟味兒。
轉過彎看見幾個半大孩子在地上拍洋畫,忍不住又湊過去:“你這手法不對,得用巧勁兒...”
話沒說完就被孩子們齊聲轟走:“大人別搗亂!”
得,這胡同里是混不下去了。
李春明索性蹬上二八大杠,漫無目的地穿行在京城的大街小巷。
曾是煙花巷柳代名詞的八大胡同、穿越大軍酷愛的南鑼鼓巷、東四到東八條那些個朱漆大門的官宅老院,都讓他溜達了個遍。
要說最讓他開眼的,還得數東四那家文物商店。
這年頭老百姓想出手個老物件,可沒后來那些個拍賣行、古玩城的花活兒。
瓷器字畫得上琉璃廠,珠寶玉器得去八面槽,金銀首飾得跑人民銀行。
規矩嚴著呢!
李春明揣著兜進去開眼界,可他那雙‘棒槌眼’哪分得清官窯民窯?
也就是看個熱鬧。
倒是隔壁委托商行更對他胃口。
比方說家里用不到的桌椅板凳、破衣爛衫,長槍短炮、坦克航母等物品就到委托商行代銷或者收購。
賣東西都得憑戶口本,價錢全由國家說了算。
突然,玻璃柜臺里一個黑黢黢的物件讓他眼都直了:嶄新锃亮的‘萊卡’M3!
不對,是‘徠卡’。
‘萊卡’那是大褲衩。
好家伙,擱幾十年后,這都是上拍賣行的老古董!
再一看標簽——188塊!
李春明摸摸兜里皺巴巴的‘拖拉機’,連零頭都湊不齊,只能干咽唾沫。
他這兒正對著相機流哈喇子呢,那邊大雜院里卻因為他炸開了鍋。
許大媽正坐在大雜院門口的小馬扎上納鞋底,突然,一個穿著藏藍色列寧裝、留著齊肩短發的姑娘站在了她跟前:“大媽您好,請問李春明是住在這里么?”
許大媽手里的針線活立馬停了,眼睛滴溜溜地把人從頭到腳掃了個遍:“你是...”
“我叫何曉曉,是《國家青年報》的編輯。”
姑娘從挎包里掏出個工作證遞了過去。
許大媽起身在圍裙上擦了擦手,瞅了一眼工作證上的大紅戳,頓時換上了笑顏:“哎呦,何編輯您好。明子是住這個院兒,估計著這會兒還沒回來。不過他姐今兒休息,我帶您過去。”
“大媽,不用這么麻煩,您跟我說是哪一戶,我自己過去就成。”
“我們這院兒啊,七拐八繞的,說了您也不一定能找的準。我也沒啥事,帶你走一趟。”
許大媽是何許人也!
爛縵胡同最能白話,最喜歡八卦的!
不聲不響的,突然有報社的編輯找李春明,這讓許大媽八卦之心熊熊燃燒。
不讓她知道到底是因為啥,她今晚都睡不著。
何曉曉剛要推辭,就被許大媽一把拽住了胳膊向院內走去。
不過,有一點,許大媽還真沒忽悠何曉曉。
沒有許大媽帶著,她還真不一定能找準。
這座原本規整的四進四合院,如今硬是塞進了二十多戶人家。
各家見縫插針地搭著廚房、窩棚,房前屋后堆滿了蜂窩煤、腌菜缸子。
過道窄得只能容一人通過,稍不留神就會碰倒誰家堆著的雜物。
雜亂的院落,在電影鏡頭里或許是煙火氣十足的市井畫卷,可真正生活在這種環境,滿腦子想的都是怎么搬出去。
應了那句:站在一樓,看到的全是垃圾;站在頂樓,入目皆是風景。
“春華、春華,你家來客人了~”
許大媽的大嗓門兒還沒落,李春華就掀開了藍布門簾。
她瞅著眼前這個生面孔的姑娘,正納悶兒呢。
何曉曉主動自我介紹道:“同志您好,我是《國家青年報》的編輯何曉曉。”
李春華盡管不明白報社的編輯怎么會來自己家,秉著上門是客,緊忙邀請對方進屋坐。
何曉曉擺擺手:“不麻煩了,就幾句話。李春明同志向我社投稿,作品是挺好,就是有些細節需要修改...”
聽到李春明居然寫文章了,還投到了《國家青年報》這樣的大報社!
這話還沒說完,一旁的許大媽耳朵早豎成了兔子,眼珠子瞪得溜圓。
也不等何曉曉把話說完,她跟踩了電門似的,扭頭就往院門口跑。
見許大媽回來了,跟她一起做手工活的大媽問道:“許大姐,那編輯姑娘去李家啥事兒啊?不會是明子在外面惹事兒了吧?”
許大媽拍著腿:“不得了了,可不得了了!”
“啥事兒啊?”
許大媽越是不說,幾位大媽越是著急。
“咱院兒出作家了!”
(新人新書,求收藏!~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