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起天井關,根據劉畿最新收到的消息,這道太行雄關現在還沒落到匈奴人手中,而是歸屬河內太守裴整統轄。
只是不論天井關現在是在匈奴人手中還是仍由裴整掌握,對劉畿來說都大差不差。
河內地區有司馬氏以托孤之臣,使陰謀手段,謀朝篡位,河內地區百姓受司馬氏熏陶,道德底線自然比較靈活。
尤其是去年劉景肆虐河內,掠走大量百姓西向平陽,剩下的河內豪強世家包括司馬氏在內都怕了。
要不是劉畿挾天子至溫縣,司馬毅既是因為大義名分,更是擔憂劉畿手中的火藥,這才咬牙開門。
否則任憑司馬熾叫破喉嚨,司馬毅都未必會讓司馬熾進溫縣。
與之同理,當今天子出洛陽,幸溫縣的消息已經傳出近一旬,在洛陽的閭丘沖、劉蕃、劉默等人都陸續突破了胡漢雙方亂兵封鎖來到溫縣拜謁。
而作為地頭蛇的裴整,直到現在還在河內治所野王縣內一動不動,連一封問候的書信都沒有。
要么裴整已經被人架空,徹底失去對河內郡的控制。要么就是聞喜裴氏、河內張氏乃至皇族宗親的河內司馬氏私下里有聯系,準備聯手跳船了。
畢竟對這些宗族來說,家族存續才是第一要務,至于洛陽晉室,都說了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晉室都沒臉說忠,那河內大族還忠什么?
根據劉畿從去年陸續收到的情報來看,最大可能真的是聞喜裴氏、河內張氏、河內司馬氏要聯手跳船以求自保。
出兵之前,劉畿在大帳旁的小營中將之前收集到的消息匯總了一番交給前來開小會的一班心腹:曹德、韓良、張平、梁大寶四人傳閱。
曹德看完消息頓時止不住的大笑道:
“小毒物,你本家張氏這是要當漢奸吶!”
“嗤,河內張氏乃后漢張歆之后,與留侯何干?”
張平才不會承認隱隱有投胡之象的河內張氏是自己本家。
張平早就想好了:要么劉畿事敗,他張平一介寒微,自然隨之覆亡,若有一日功成,他張平才是嫡傳的留侯后裔。河內張氏?冒認譜牒罷了!
對于張平那無恥的樣子,曹德十分欣賞,隨即曹德便向劉畿請戰:
“大哥,要不讓我率領軍八百,我替你拿下野王,即擒裴整奪天井關!”
說完,曹德還不忘向張平擠擠眼。
劉畿對曹德的請戰不置可否,而是向眾人詢問道:
“以當下之局勢,我等是否要克野王,奪郡治?”
如果說天井關事關晉室君臣后路,麾下部將信心,必須要握在手中才能讓手下人放心。野王縣這座郡治,在劉畿眼中就有些可有可無了。
晉室君臣還指望著劉畿北上被現實碰的頭破血流之后,能夠回心轉意,南下江南。劉畿北上之后,可就從來沒有想過再輕易回去了。
所以位于天井關側的野王縣城得失與否,甚至天井關的得失與否,對劉畿來說都是無關緊要。
河內太守裴整,或者說河內世家豪強敢不來朝拜溫縣天子,但劉畿還真不信河內世家豪強旬月之內,就敢明火執仗,攻打天子禁軍!
張平倒是挺贊同劉畿的想法:
“野王雖居韓、趙、魏之沖,得野王則能脅三晉,于我等卻是無干?!?
本來就只想過個路,耗費那么大力氣打下野王縣,劉畿這點人也守不住啊。
劉畿、張平等人用屁股想都知道,春耕結束之后匈奴必然會再度出兵,謀取河內,到了今秋必將大兵壓境,徹底打通上黨與洛陽之間通路。
以劉畿手下這兩千人,留在野王就是螳臂當車!
韓良更是在一旁補充道:
“野王可不破,然大軍行進,仍需防衛,或可遣一軍在側,高舉天子旗號,以為蕃屏。以免野王城中豪強尋機出兵,謀奪天子。”
野王可以不打,但必要有一定的防衛,高舉天子旗號則是最為節省經濟的辦法。
在匈奴兵還未入河內之前,河內晉軍先襲擊天子旌旗,那河內世家豪強的名聲就別想要了!
當然,河內有司馬氏前科在,也不能將希望全部寄托在河內世家在乎名聲上,該有的防衛還是要有的。
隨后,劉畿又將諸心腹的意見總結了一番,將能想到的可能盡數復盤一遍后,劉畿這才正式下令點兵。
不多時,軍中聚將鼓聲起,早已等候在外的諸將在鼓聲結束之前陸續入大營。
待麾下諸將依次站立之后,劉畿起身,頭一回以正經揚威將軍身份下達軍令:
“令:揚武校尉韓良領千人督裴倫,率軍五百屯駐野王城外,無賊來襲不可擅動,謹守要道,護衛糧草即可?!?
“得令!”
韓良、裴倫同時應命。
即使裴倫心中對劉畿此番軍令分自己麾下之兵有些不滿,但在大營之中,若無故抗拒軍令被劉畿下令斬首,想來并無一人會替他裴倫喊冤。
因此,裴倫強行按下心中不滿,俯首接令。
一旁擔任劉畿親衛的曹德將代表軍令的令箭交予韓良、裴倫之后,劉畿再度下令:
“令:司馬凱、司馬力令溫縣守卒戍守溫縣,守天子祖地,戍先帝舊居。”
“得令!”
司馬凱聞言當即納頭便拜。而跟隨劉畿許多時日的司馬力卻立在營中,一時猶疑。
劉畿見狀當即寒聲喝道:
“司馬力!爾欲違抗本將軍令乎?”
司馬力聞言當即跪倒在地:
“屬下不敢!只是屬下得蒙將軍恩遇,斗膽想請隨將軍左右,屬下愿為先鋒!”
看過《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尉繚子》等兵書戰策,司馬力再難舍棄這些文字。
只是劉畿當初只答應送《孫子兵法》一書,算所謀奪司馬力兵力的補償,剩下的書籍劉畿只給司馬力看,以司馬力并無寸功為由,不予。
司馬力對此也是無可奈何,只能盡力背誦,然而司馬力天賦實在太低,縱然傾力背誦,往往幾日之后就慢慢忘記。
書寫下來?在世家大族通力合作封鎖文字的情況下,以司馬力在溫縣內的地位,司馬力可弄不到筆墨、竹簡等物。
若是司馬力慢慢刻蝕木頭、石料等物留書,那司馬力不知道要刻到什么時候去了。而且刻出來的文字,司馬力也未必刻的對。
為了替自家兒孫再多弄幾本兵書,司馬力也是賭上了性命,在大營之中恭請隨劉畿尾驥。
當然,此一時彼一時,此時司馬力是真心愿為劉畿效力,可若劉畿現在與天子發生沖突,司馬力改投天子也是真心實意。
說到底,司馬力求的是劉畿的書,而不是追隨劉畿本身。
不過司馬力愿意為自己效力,劉畿就已知足,當即順勢同意:
“既如此,念你一片赤誠為國之心,暫不追你抗令之罪!你且隨我左右,靜候召喚!”
“謝將軍!”
聽到劉畿同意自己的請求,司馬力頓時長出了口氣。至少此番命是保住了。
同意司馬力隨己左右之后,劉畿轉頭看向司馬凱,見司馬凱依舊一動不動,劉畿也對司馬凱徹底死心,只是淡漠說道:
“司馬力既隨本將左右,溫縣防務則由司馬凱一力擔之!溫縣但有閃失,朝廷自有罪責!”
“屬下必當傾力保衛溫縣!必不負將軍及朝廷所望!”
聽著司馬凱的保證,劉畿只是心下暗笑:希望今秋你還有這般信心!
處理完司馬凱之后,劉畿再度抬頭看向營內還未得軍令之人:
“郭令、曹德隨本將率軍五百為先鋒!張平、梁大寶率軍千員為中軍,護衛陛下!各司其職,不得有誤!”
“得令!”
其余諸將聞令登時拜倒,一一接令。
令箭既下,各將各自回營點兵籌備。
溫縣之內,未入軍屬的蕭及也沒閑著,帶著司馬熾在為北上后勤做著最后的準備。
北上之軍,旦夕既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