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白波軍
- 漢末:陛下何故造反?
- 有道長言
- 2003字
- 2025-08-15 22:08:49
楊奉縱馬疾行,到了營寨外勒繩停下,對面前四人道:“且隨我去面見天子!”
那四人,正是楊奉故友,昔日黃巾起義余部的白波軍將領(lǐng)李樂、韓暹、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賢王去卑。
四人為首一人拍馬上前,正是李樂,見楊奉從天子營寨而來,不由笑道:“楊將軍可是已經(jīng)得了天子御詔?”
“未曾。”
不過楊奉卻有信心:“爾等前來救駕,是大功,天子仁慈,定會召見。”
此言一出,方才還不知是否該入天子營寨的四人登時喜上眉梢。
自答應(yīng)救駕后,他們星野馳援,不敢懈怠,本來今日晨間便能抵達,誰知正巧遇到李傕,郭汜軍隊,他們從后偷襲,大戰(zhàn)了一場,這才延誤了時間。
想著楊奉既已經(jīng)被封為興義將軍,應(yīng)該不會有所差錯,四人便隨著楊奉直奔營寨而來。
剛至天子營寨之前,便見到了安集將軍,國戚董承。
“諸位不是在安營整頓嗎,為何突然至此。”
董承說罷,掃視了一眼五人身后,確定沒有重軍跟隨后方才放心。
為何至此?
楊奉聽了,心中頗為不爽利,畢竟人是他費力請回來的,當時便是以功名相勸,這才得以勸動這幾位故友領(lǐng)著部下前來救駕,若是現(xiàn)在連天子一面都見不得,打的就是他自己的臉。
想及此處,楊奉回道:“白波將領(lǐng)李樂,韓暹、胡才,以及右賢王去卑應(yīng)召帶兵前來救駕,按照舊制,理應(yīng)先面見天子。”
董承聽罷,眉頭一皺,想起自己方才已經(jīng)派人去稟報天子,讓天子盡早安寢,不必于如此晚間時候召見白波故將,他心中思付片刻,正欲再言,卻突然被一聲急促之聲打斷。
“報!”
方才由董承派出的軍卒疾步上前。
董承認出面前之人,心中稍安,以馬鞭指著,道:“我方才命你前去通稟天子,如何了?”
那軍卒抱拳回道:“稟將軍,小的按照將軍吩咐,將今夜之事如實稟報,只是………”
“只是什么?”董承眉頭一挑。
軍卒復(fù)又答道:“陛下在聽聞白波眾位將領(lǐng)率軍救駕后大為欣慰,決定親自召見。”
親自召見?
董承詫異,而李樂,胡才,韓暹等人聽罷卻心中大喜,畢竟他們此番前來救駕,為的就是功名,天子于這般晚間召見,足以見對他們的重視。
“既如此,你們便隨我入內(nèi)受召。”
楊奉說罷,便翻身下馬,他面上雖是波瀾不驚,心中卻大石落地。
四人聽罷,紛紛下了馬,又卸了刀劍,步行隨楊奉入營。
目送幾人的背影,董承眉頭直皺,不料這時身旁那軍卒復(fù)又上前。
“回將軍,除了召見白波軍將領(lǐng)之外,陛下還單獨囑咐一事。”
在董承詫異的目光中,那軍卒拱手道:“陛下明白將軍之意,只是不想讓將軍為難,故而才有了如此決定。”
為了不讓自己為難…
董承聽罷,心中這才算是有了些許平衡。
····
援軍到來,對本處于絕境的王師來說猶如雪中送炭,加之今夜不久前剛被天子激勵一番,眾官員很快穿戴官服完畢,受召入內(nèi)。
“臣李樂。”
“臣胡才。”
“臣韓遂。”
“臣去卑。”
四人先稟姓名,而后齊齊抱拳,向劉渙俯身一拜:“聞陛下車駕東歸,臣等特來護持!”
“諸位快快請起。”劉渙從主座起身,親自一一扶起四人。
“李傕,郭汜意欲不軌,諸位愿來護駕,足以稱為漢室忠臣。”
四人連忙推辭不敢,李樂先言:“臣既為漢臣,護主乃份內(nèi)之責,余事不敢覬覦。”
話畢,其余三人紛紛跟言,皆言明自己救駕乃職責所在。
四人話說的好聽,劉渙卻并未被面前虛假的忠義蒙蔽,他擺了擺手,道:“忠臣豈能被辜負?”
“卿等既衛(wèi)朕安,便為漢室之良臣,待避李傕,郭汜之鋒,朕即命尚書依勛格次第給于封賜,不遺一人之勞。”
現(xiàn)在漢室艱難,他雖名義上為天子,身邊的直系軍隊卻少得可憐,唯一僅存的可用資源就是類似空頭支票的許諾,所幸以目前的形勢,天子威嚴尚在,各個諸侯雖各自為政,但到底還是以漢室為尊,明面皆標榜自己為漢室忠臣。
加之白波軍本為黃巾舊部,以李樂為首之人此行為的就是尋求合法身份,對他們許諾封賜,才是當下穩(wěn)住他們的最佳辦法。
而劉渙之所以不現(xiàn)在便即刻封爵四人,則是出于穩(wěn)固皇權(quán)特權(quán)的目的,畢竟若是大肆封賞,雖可以穩(wěn)定人心,但亦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泛濫”局面。
天子一言,應(yīng)重如千金。
李樂等人聽罷,心中頓時涌起滔天的澎湃之情。
“啟稟陛下。”
見天子賞識,李樂率先出言,抱拳道:“我等率領(lǐng)兵馬趕路之時,正遇李傕,郭汜部下,遂率軍于其軍后偷襲,大勝而歸,此戰(zhàn),共斬敵首千余人。”
此話一出,眾人皆驚,群臣不免低聲議論,目露驚異。
畢竟自圣駕東歸后,途中屢遭涼州軍李,郭二人的追擊,此間大小戰(zhàn)役共經(jīng)歷數(shù)次,但每次都以王師慘敗告終,上一次在弘農(nóng)那場大戰(zhàn),王師更是慘敗而歸,一些官員被俘不說,甚至連公文詔書都淪落敵軍手中。
今日突傳勝績,不免讓眾臣都驚訝不已。
許是感受到了周邊大臣詫異的情緒,四人心中都生出了些許自豪之情,韓暹見李樂險些將功勞都搶了去,便緊接著出言:“依臣所見,我軍初勝,士氣正銳,當趁涼州軍卒新敗,整頓兵防之時加速向東,待到達陜縣后迅速布營防備,彼時敵騎遠追,人馬俱疲,我軍趁機擊之,可一戰(zhàn)而勝,屆時追兵已除,圣駕可徐徐而行,東歸洛陽。”
韓暹自覺這是個表明忠心的機會,當即便抱拳請命:“若再有追兵,臣只需騎兵一千,便可大破敵軍。”
其余三人又怎會放任韓暹一人邀功,當下皆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