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皇后,貴人
- 漢末:陛下何故造反?
- 有道長言
- 2004字
- 2025-08-18 21:25:13
一聽這開頭,劉渙便知道今日這位是來興師問罪的。
他也不急著反駁,反而先一步認下錯誤:“尚書所言中肯,我今日所為,實屬魯莽。”
梁紹見這少年認錯如此之快,還以為對方是知曉自己哪里錯了,不曾想下一秒,卻聽對方反問了一句。
“只是尚書以為王師渡河向北,錯了嗎。”
梁紹為人正直,向來非黑即白,此刻雖然板著臉,但也還是回了一句:“以長遠之計,渡河雖多耗時間,但可避李傕,郭汜追兵,與直驅陜縣相比,倒可稍降其險。”
梁紹剛答,劉渙復又追問:“那渡河之策,諸位將領可有反對者?”
“………未有。”
梁紹越答,心中卻越覺不對。
怎么越說越覺得自己不占理了。
他回身去看劉渙,臉也板不下去了。
“吾問你,董承為何支持你所提渡河之策?莫非…………是給了他什么奇異珍寶?”
在梁紹的印象中,董承一向最堅持繼續東行,此人就等著到了洛陽,得一個護衛天子遷都的名聲,怎么會愿意支持渡河這個會延遲東歸洛陽的決策。
此事太過離奇,甚至讓他懷疑是否是劉渙趁著自己與趙綏昨日不在的空隙趁機給董承塞了什么珍奇寶物。
雖然聽起來有些離譜,但梁紹還是覺得董承愿意支持渡河更離譜。
“尚書可知自己在說什么?”
劉渙險些被逗笑:“我一介鄉民,如果當初沒有遇見尚書,恐怕早已餓殍河邊,又何處有珍異之物獻給董將軍?”
…………
梁紹回過神來,亦覺得自己方才所言過于荒唐,他輕咳幾聲,轉移了話題:“縱有萬般理由,日后也不許再如此行事,凡事要先同吾商議,若事起倉促,則必須先使趙綏知悉。”
“你已不是鄉野氓夫,而是漢室天子,一旨一言,皆關漢祚興衰。”
………
屋內,梁紹尚在苦口婆心的勸誡劉渙,屋外,趙綏卻忙于應對天子后宮之事。
“今時勢艱厄,便不必循故遵轍了……”
趙綏此話剛出,卻被否定。
“今雖艱厄,但典制不可易,今日乃帝后同寢之期,猶當恪遵舊儀。”
皇后長兄伏德立在左側,而身旁,正是他的妹妹,亦是漢室皇后——伏壽。
按理來說,皇后請見天子,身邊只需內侍隨行即可,但眼下正是逃難之際,又身處于軍營之中,不比在皇宮安全,伏德不放心,便親自護送。
皇帝臨幸后妃,自是常事,只是眼下劉渙不過剛剛頂替做了天子,對于政事尚且不甚清楚,就不必說后宮之事了。
趙綏生怕事情敗露,遲遲不敢應下。
見趙綏不愿通報,伏德皺了眉:“漢室如今,風雨飄搖,人心渙散,正需嫡嗣以安眾望。”
說罷,伏德拱手,面上一派大義:“余此舉,實為漢祚,為天下計也。”
“兄長……”
伏德身邊明媚皓齒的少女抿了抿唇,面上紅了一片,心想他長兄怎將這等事說的如此明面。
合寢……
趙綏眉心一跳,抬頭看了眼天空,晨間的暖陽傾斜下來,險些刺傷了他的眼。
“按照舊制,帝后需于此日同寢,然今日曙色方明,即便……也需待入夜后方可合禮。”
說罷,趙綏指了指當空明日,尬笑一聲,道:“此時便進,豈不是過早了。”
“確實過早了!”
一聲粗糲之聲自左側傳來,幾人順目去看,卻見來者身著甲胄,腰間系刀,正是安集將軍,國戚董承。
董承……
趙綏知曉其妹亦在后宮,如今是貴人名分,他心思一轉,已經有了主意。
董承身為貴人之兄,自然希望自己親妹得到寵幸,如此一來,便可借此機會說退伏德。
“董將軍怎么來了。”趙綏一反往日常態,離的尚遠便已經向董承俯身行了禮。
不料剛抬頭,卻見董承身后還跟著一個俏生生的姑娘。
趙綏一愣,以為是自己看錯了,又眨眼去瞧,可這次卻看的越發清楚。
董貴人?
董貴人!
趙綏詫然,眼睜睜看著貴人隨著其兄董承走近。
“此何時也?”
董承站定,凝目去看伏德。
“追兵在后,伏擊在前,侍中怎還執于虛禮?”
伏德不答,只是看了眼董承身后的貴人,反問道:“將軍此番何意。”
伏氏乃京兆世家,若尚在京城,董承自然不敢同伏氏一族這般語氣。
只是眼下情況迥然,董承手中掌有兵權,又自持有護駕之功,言語間便有些許怠慢:“天子近日微恙,貴人本系掛懷,然因偶感風寒,尚未痊愈,故未得請安,如今貴體康寧,特來問陛下起居。”
董承這般答著,趙綏卻無心去聽,眼見場面越發混亂,他頭痛不已。
一個皇后已經搞不定了,如今又來了一個貴人,這可叫他怎么辦?!
瞧著眼下這局面,趙綏自認無能,實在無力再應對,只得俯了身,以言語相勸兩方,而后如實入內通報。
屋內,劉渙見梁紹一刻不停的說教了一刻鐘,實在擔心對方嗆住,便好心倒了一碗熱水,遞過去。
梁紹停了話,正打算去接,這時卻見趙綏推門而入。
對方慌里慌張,四處張望,待在里側瞧見他二人后方才長舒一口氣。
“屋外有娘娘求見,這可如何是好。”
娘娘?
梁紹一驚,心中一盤算,這才記起今日正是帝后合寢的日子。
“是哪位娘子?”劉渙不知外面情形,詢問趙綏。
梁紹聽罷嘆了口氣,搶先一步回道:“是中宮皇后,今日是天子與皇后合房的日子。”
皇后………
劉渙明了,便是歷史上一心想匡扶漢室,最終卻死于曹操手中的悲情皇后伏壽了。
“是皇后,但還有董貴人!”
見面前這兩人面上仍未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趙綏心中一急:“另外還有侍中伏德,安集將軍董承,這二人在屋外唇槍舌戰,隱有相沖之意,咱家本欲相勸,奈何實在招架不住,只得趕忙進來通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