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攢錢買發卡
- 八零年代獨生女,卷王爸媽帶我飛
- XNYS
- 2015字
- 2025-08-01 18:07:02
“阿媽,阿媽,我來開門!”喬清梧焦急的跑到門前,從脖子上掏出掛著的鑰匙,打開房門。
江蕓滿眼笑意的看著閨女:“細妹以后不用著急,阿媽不和你搶著開門。”
喬清梧上一年級的第一天,江蕓就給她配了把家里的鑰匙。
她和喬沛林上班沒時間接孩子,細妹就和她堂哥結伴回家。
喬清梧開完門,小心的把鑰匙放回脖子里。
拿到鑰匙要到現在有半年了,喬清梧對開門這件事樂此不疲。
鑰匙插進鎖孔,旋轉開門,是只有大孩子才能做的事,她現在就是大孩子了,可不是沒有鑰匙的小屁孩了。
喬清梧換了鞋子,就跟在江蕓身后念叨:“阿媽,細妹的肚子在叫,你聽到了嗎?”
江蕓戳了下她的小腦袋,沒好氣的問:“剛剛是誰賴在外面不肯回家,回家就喊餓?”
喬清梧眼睩睩望著阿媽,歪頭裝無辜:“細妹不知道埃,阿媽知道是誰嗎?”
江蕓刮了下喬清梧的小鼻子:“細妹的鼻子都變長了,你這個小騙子。”
“阿媽這就去做飯,你自己去櫥子找點東西先墊墊。”
喬清梧捂著鼻子,扭著屁股就跑著去找吃的了。
江蕓現在住的房子是結婚后分配的,廠里照顧她父母因公犧牲,分配的的是兩室一廳的房子。
服裝廠家屬院的內部結構和時下其他家屬院大差不差,廁所、水房、廚房都是集體公用。
每層樓的西側盡頭是廁所,東側盡頭是水房,正中間最大的屋子是廚房。
“阿蕓來煮飯啊,這兩天都沒見你來煮飯,在加班嗎?”
問話的是住在喬清梧家隔壁的張阿嫂。
“是啊張阿嫂,我們生產線這兩天加緊做了批出口的襯衫,沒時間煮飯。”江蕓洗著菜回話。
張阿嫂聊天煮飯兩不誤:“我記得喬科長去出差了,細妹這幾天怎么吃的飯。”
“在我哥家吃的”,江蕓噔噔噔幾下,就把菜切好了,旁邊的肉香味傳過來。
“張阿嫂做梅菜扣肉了?今天家里有什么好事啊?”
張阿嫂眼里盡是掩不住的興奮,高興的說:“我們家阿珍考上了糖果廠,以后就是工人了,可得做頓好的慶祝慶祝。”
元旦后市里糖果廠發布招聘通知,招收三名車間工人。
陽歷年年前,上山下鄉的大政策還在施行,畢業的知識青年沒有工作必須要下鄉,報名人數之多可想而知。
江蕓聽說報名人數將近千人,比百里挑一還難,沒想到張阿嫂家的阿珍考上了。
“恭喜恭喜啊張阿嫂,阿珍以后就是工人了,你以后就不用操心了。”
張阿嫂樂呵呵的收下祝福,嘴里謙虛著嘴角卻落不下:“養兒九十九,哪能不操心,阿珍的終身大事有的操心呢。”
一聲不和諧的嘲諷打斷了兩人的熱聊:“腦子壞掉了,丫頭考進廠子,工作將來是要帶到別人家的,有什么好慶祝的。”
張阿嫂輕蔑地笑了下:“錢阿婆給你家阿成準備好東西了嗎,還有兩個來月就下鄉了,可別苦著阿成嘞。”
錢阿婆被戳到了肺管子,手指哆哆嗦嗦的指著張嫂,半天沒說出一句話。
最后憋出了句:“...關你屁事!”
張阿嫂翻了個白眼,同樣回道:“我們家的事關你屁事?!”
江蕓沒有插入兩個人的戰爭,張阿嫂擅長四兩撥千斤,一句話就能懟的錢阿婆啞口無言。
...
喬清梧皺著眉,腮幫子一鼓一鼓的嚼著蔬菜,感覺差不多了。頭一伸,脖子一仰,咕咚一聲咽下去。
“阿媽,細妹不想吃青菜了,嚼不爛,不好吃。”她撒嬌的說。
江蕓把盤子里菜分成兩份,指著零星幾根蔬菜說:“把這幾根吃掉,多吃點炒雞蛋,可以嗎?”
喬清梧心里嘆了口氣,就知道還是逃不過。
她猛地夾走自己那份青菜,啊嗚一口塞進嘴里,一口氣吃完算了。
喬清梧吃飯速度很快,江蕓吃到一半她就吃完了,也不下桌,就趴在桌子上盯著江蕓看。
“阿媽,你還要多久吃完啊,今晚我來刷碗。”
江蕓歐呦一聲:“想買什么沒錢了?”
喬家雙職工生活寬裕,喬清梧六周歲以后,每月有一毛錢的零花錢。只要花錢的去處清晰,江蕓和喬沛林不管她買了什么。
喬清梧比較貪吃,零花錢大多數用在不要票的小零食上。
不過,一般撐不到月底。
喬沛林就想出個辦法,既能讓喬清梧賺到錢,又能讓她心甘情愿地干活。
刷碗就是其中一項,刷一次一分錢。
喬清梧想起這個就來氣:“我們班的袁媛前幾天戴了個新發卡,專門來我面前炫耀,說是百貨大樓的最新款,還說這個新發卡很貴,你們不會給我買。”
江蕓心想這孩子誰家的,說話這么討厭,小小年紀就攀比。
喬清梧上的小學,是附近幾家工廠合辦的工人子弟學校,不只有服裝廠的孩子。
“細妹怎么現在才和阿媽說,你當時難受了嗎?”
她不支持孩子攀比。
喬清梧雙手叉腰,做大人狀:“這有什么好傷心的,我知道告訴阿爸阿媽,你們也會給我買的,但這樣有什么意思。
自己買的才有意思,所以我告訴她我自己有零花錢,自己還會掙錢,我自己可以給自己買,你能嗎?”
江蕓摸摸細妹的小腦袋,欣慰的說:“阿媽等細妹攢夠錢,就帶著你去買。”
...
母女倆洗完澡回來,江蕓就要檢查喬清梧的練字本。
喬清梧一拍腦袋,這才想起來今天收到的陌生信件。
“阿媽,沒聽過阿爸還認識皖省的人啊。”
喬沛林作為機械廠宣傳科的副科長,有時會跟著廠里其他部門的人出差,不過都是去京市、申城這樣的大城市。
江蕓也沒想起丈夫提到過認識皖省的人。
“可能是你阿爸的初高中同學吧,知青遍布全國各地,也不是很稀奇。”
江蕓把信放回桌子上,繼續檢查閨女的練字情況。
除了一個寫出格的,其他的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