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殿下真是在曲線救國啊
- 大明:父孝子慈,我傳嘉靖煉氣法
- 銀色潮汐
- 3228字
- 2025-08-09 22:00:00
嘉靖的聲音,緩緩傳出。
仁壽宮內,靜了下來。
嚴嵩回到原位后,已經明白了皇帝此舉的用意,隨即不再擔憂,慢悠悠的望著仁壽宮外的風景。
嚴世藩面色有些不滿,但也并未說什么。
至于掌印太監秦福,不禁露出佩服之色,這就是陛下的手段啊。
徐階手中捧著這道‘條陳’,思來想去,最終道:“陛下,臣推舉右春坊右司允,趙貞吉負責此事?!?
在座的大臣、太監們,你看看我,我瞅瞅你,心中不禁鄙夷.
嗯...
清流也就那樣嘛。
朝堂內外,諸多有能之士,你徐階不推薦其他人,偏偏推薦這趙貞吉?
還不是因為,趙貞吉是你徐階徐尚書的門生?
幄帳內,嘉靖聽了徐階的安排后,良久傳出話語:
“趙貞吉...貞者,吉也,好兆頭。就讓他去嘉興府,改革當地的駐軍制度吧?!?
“你們正好都在這里,就一起議一議,這駐軍制度改革條陳該如何在嘉興府推行,大家都幫幫忙,提前為趙貞吉規劃一番,也能讓人家省些力氣?!?
“至于這些年來很多賬目對不上,該過去的就過去吧,嚴閣老說的對,結果是好的?!?
這場御前財政會議,到這里基本上就已經結束了,嚴黨和清流的爭吵,司禮監費勁心力的從中摻和兩頭搞好關系,最終皆不如嘉靖的這一則人事任命。
幄帳內,朱載壡看著父皇嘉靖的安排,心中不禁思索,良久后,他大約看出來了其中的門道。
徐階和方鈍是清流黨,他們的目的是倒嚴。
嘉靖讓他們屹立朝堂,也是為了制衡嚴嵩。
因此徐階和方鈍明知嘉靖庇護嚴嵩,他們也要這么做。
這樣才能展現出來自己在朝堂上的價值。
當然,他們也有真正干實事的本領。
這次拆除道觀的事情,使得徐階和方鈍準備對嚴黨出手,不過問題是,若是拿這些年來建造道觀的賬目對不上的問題說事,那嘉靖十五年之前的道觀修建支出,就有可能也需要調出來核查,這代表著清流會得罪不少人。
雙方僵持住了,誰也無法奈何誰,只能繼續爭吵。
比誰嗓門大了。
而嘉靖的目的,自然是想讓這件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不希望嚴黨出事,但也需徐階、方鈍展現出自身作用,敲打嚴嵩。
最終它默認這場御前財政會議召開。
嘉靖還有著一個任務。
如何在嘉興府推行駐軍制度改革。
天高皇帝遠,更何況嘉靖不理朝政多年,一意修玄。
其實他很難改動嘉興府的沿海駐軍制度。
于是嘉靖借助這次機會,輕松的解決了這件事情。
嘉靖讓徐階派人去解決這則事情,看似是交給趙貞吉了一個苦差事,實則上一旦這個任務完成了,那么不僅徐階本身立功升官,同時他舉薦的趙貞吉也能進入到中樞擔任重官。
徐階極大可能進入內閣,趙貞吉極大可能進入到六部。
就算不能擔任侍郎,最差也是主事,進入中樞為官。
嚴黨還不能阻止,人家徐階和方鈍追著這件事情不放,你們嚴黨目前都沒有好的解決方法呢,是嘉靖提出了讓徐階安排人手立功,這才平息這場財政會議,嚴嵩和嚴世藩恐怕腦子壞了才會出言反對。
徐階得了好處,也不會追著拿這事討要說法,攻擊嚴黨了。
趙貞吉到了嘉興府改革制度,那嚴黨這邊也需要多少給出面子,畢竟皇帝都想辦法給你們擦屁股呢,你們難道還要為難趙貞吉?
嘉興府駐軍制度改革原本很困難,可同時得到清流、嚴黨、皇權的支持,也就相當于得到了司禮監、內閣、六部的支持,簡直已經成功一半了。
剩下的一半,就需要看這個趙貞吉的能力了。
在這場御前財政會議中,每個人都達成了自己的目的。
嚴嵩和嚴世藩,想要讓昔日從建造宮殿、道觀過程中所貪污的非法所得這些事情不鬧大,甚至消失,想讓徐階等人作罷,他們的目的達到了。
徐階和方鈍提出此事自然沒有想過能一桿子打死嚴黨,只需要減弱對方的力量就可以了,現在雖說沒有減弱嚴黨力量,但己方增強了,目的也算是達到了。
以秦福為首的司禮監目的是為了大家伙同舟共濟,好好的在皇帝手底下干活,別自己產生矛盾打起來,惹皇帝生氣,目的也達成了。
嘉靖皇帝的目的,一是保下嚴嵩,揭過此事;二是讓徐階、方鈍兩人敲打嚴嵩,讓嚴嵩知道就算你是內閣首輔也一手遮不住大明的天;三是在他已經多年不理朝政的情況下,成功在嘉興府改革新的駐軍制度,這三個目的嘉靖都完成了。
真的是...這么一番操作下來,感覺每個人都沒有虧呀!
朱載壡心中感嘆道。
不過就是在這個時候,他心中產生了一個想法,他打開面板。
[中型積弊與問題]:嚴黨把持朝政。
嚴黨之所以能把持朝政,是因為嚴嵩在內閣有著一言權,同時司禮監站在嚴黨這邊,皇帝某些方面也站在嚴黨這邊,也才是嚴黨把持朝政的原因。
甚至,錦衣衛也和嚴黨有著緊密的關系,現任錦衣衛指揮使陸炳是和嚴嵩共同合謀,最終誅殺的前任內閣首輔夏言。
那么...
以徐階、方鈍為首的清流,若是能在朝廷中占據一股不弱的力量,而非像現在這樣勢單力薄的話,是否能讓嚴嵩把持朝政這則積弊解決部分?
不管能也好,不能也罷,這則積弊總是要解決的,不妨提前布局一下,思索至此朱載壡看向嘉靖,道:
“父皇,沿海地區倭賊肆意,也不僅僅是駐軍制度崩潰,兒臣認為當今我大明朝的火器方面,也有著些許的不足?!?
“甚至火器威能,弱于倭賊!”
“前些時日,玉清天上的太乙仙人,賜給兒臣一本[仙書],其中撰寫了新式火藥的改良方法,并欽定翰林院編修高拱,負責此事。”
“兒臣認為,不妨就讓高拱主持新式火藥的改良工作,一旦火藥改良完成,那么同時趙貞吉在沿海地區駐軍制度改革完畢,或許可一舉解決倭賊之患?!?
他打算,第一步改良火藥。
一步步來,火藥若是改良成功了,在改良火銃和大炮。
此事交給高拱去做。。
高拱在嘉靖年間可是很有名的。
徐階高拱張居正嘛。
成順口溜了。
這位可是個辦實事的改革家,和張居正一起在大明朝改了不少積弊,同時高拱還配合徐階斗倒了嚴嵩。
嗯,相比于徐階,現在高拱僅僅是個小透明罷了,翰林院編修,七品官職,什么也算不上,但這種有才能的人,可以盡早啟用,讓其加入徐階的陣營。
一來可以提升朝堂中清流的力量,讓嚴黨把持朝廷的局面得到改善,看看這則積弊的解決進度能否增加。
二來既然高拱有能力,那么讓他負責火藥等方面的改良,或許也能事半功倍,說不定能盡快解決。
交給高拱辦這件事情,他放心。
再者,火藥落后、威能不足,同樣是一則小型積弊。
[小型積弊與問題:大明朝火藥落后,威能不足]
[積弊解決完成可獲得:國運值35萬]
[超額解決問題,可獲得:青銅寶箱*1]
[積弊解決進度:0%;超額解決進度:0%]
火藥改良算是比較簡單的了,朝廷若是提供全方面的支持,主持者也靠譜盡心的話,很快就能解決,這三十五萬國運值,相對而言很容易就能拿到。
超額解決進度,在朱載壡看來,應當是火藥改良成功后,在軍隊和地方上以舊換新,全面采用新式火藥,這倒是也不難。
錢到位就可以了。
“仙家賜下火藥改良之法?高拱...”嘉靖聽了朱載壡的話,臉色微頓,“這本仙冊,可否給朕一觀?”
他雖從未關注過火藥方面的事情,但清楚火藥威能對于軍隊的重要性,也有所了解大明朝目前的火藥已經漸漸落后了。
但,仙家還關注這種事情?
并指名點姓的,讓他從未聽說過的一個小小翰林編撰負責?
這事,聽起來怎么有些怪異。
三本冊子,朱載壡自然是隨身攜帶的,他于是從懷中拿出[新型火藥改良手冊],交給嘉靖。
嘉靖仔細看了看。
嗯...
怎么說呢。
他根本就不了解火藥方面的知識,對于這些改革基本上看不懂。
但整體看下來,各方面確實是講的很具體、詳細,大明朝是沒有人有這個本事的,看來也確實是仙家賜下的。
仙家吩咐這件事情需要辦,并且要讓高拱辦,那照做便是。
況且,既然高拱負責火藥改良、趙貞吉負責駐軍制度改革,兩人共同為了除倭做準備,也相當于有了一定的關系,按照嘉靖的預計,高拱未來或許會成為清流中的一員,這也能讓自己的安排,更加妥當些。
思索至此,嘉靖詢問諸臣:“你們可聽說過高拱這個人?”
眾人沉默不語。
他們還真沒有認識的,最終吏部尚書夏邦謨若有所思,想了良久才想起來這么一號人物。
他對高拱之所以有些印象,還是隱隱聽說在翰林院中,高拱和某人因編撰的過程中產生了爭執,差點大打出手,脾氣火爆的很,這才有了些許印象。
“陛下,臣記得翰林院中,似乎確實有高拱這樣一位編修?!?
嘉靖心中不禁無言,你又‘似乎’,又‘確實’的,到底有沒有?
算了,不用問了。
仙家都給朱載壡傳音了,怎么可能沒有?
“既然如此,就讓軍器局配合高拱,負責火藥的改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