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把涇縣蔡倫祠的飛檐染成血色,沈墨白蹲在青石臺階上,手指輕輕摩挲著剛完成的紙龍。三米長的龍身用的是復原的唐代澄心堂紙,在暮光中泛著象牙般的潤澤。
“你小子手藝倒有長進。“周硯青叼著旱煙走來,枯枝似的手指突然按住龍眼位置,“但這里少了一道工序。“
老人從懷里掏出個小瓷瓶,倒出幾滴琥珀色液體。紙龍的眼睛頓時泛起奇異的光澤,像是活過來一般。沈墨白聞到熟悉的藥香:“這是...黃蜀葵膠?“
“摻了金粉的。“周硯青咧嘴一笑,露出缺了半顆的門牙,“老祖宗說,點睛之筆得見真金。“
祠堂前廣場已聚集上百人。扛著攝像機的記者在人群中穿梭,鏡頭掃過擺滿紙扎祭品的供桌。沈墨白余光瞥見幾個穿沖鋒衣的生面孔——林世襄的人果然來了。
戌時三刻,銅鑼聲響徹山谷。沈墨白高舉火把走向祭壇,紙龍的鱗片在風中簌簌作響。當他將火焰貼近龍須時,突然聽到蘇綾的聲音從耳機里傳來:“等等!先燒龍尾!“
他手腕一偏,火舌舔上龍尾金箔。奇跡發生了——燃燒的灰燼沒有四散飄落,而是凝成一條閃爍的光帶,在空中組成北斗七星的圖案。人群發出驚呼。
“果然有門道。“周硯青不知何時站在他身后,聲音壓得極低,“按星位順序點燃龍爪。“
沈墨白額頭沁出冷汗。五只龍爪對應著五星連珠的方位,每點燃一處,就有新的灰燼紋路浮現。當最后一點火星在龍角熄滅時,整條紙龍突然爆發出耀眼的金光。
“快看地面!“有人尖叫。
燃燒后的灰燼竟在地面拼出一幅完整的星圖,比殘卷上的清晰十倍。沈墨白突然明白為何要選在青石廣場——深淺不一的石板恰好構成坐標網格。
祭典結束已是子夜。沈墨白借口收拾器具留在廣場,手機電筒照著灰燼痕跡拍照。突然,背后傳來皮鞋踩碎枯枝的聲響。
“沈老師好雅興。“林世襄從銀杏樹后走出,白手套在月光下格外刺眼,“沒想到古法造紙還能玩出密碼學。“
沈墨白下意識摸向裝星圖照片的防水袋:“你們基金會也對民俗感興趣?“
“我們對即將消失的文明都很感興趣。“林世襄彎腰拾起一片龍鱗殘紙,“比如這種配方失傳的澄心堂紙...放在我們京都的恒溫恒濕庫里,能保存更久。“
遠處傳來周硯青的咳嗽聲。林世襄突然壓低聲音:“你祖父1943年死在重慶碼頭時,懷里就揣著半張這種紙。“
沈墨白如遭雷擊。這個日期與那本民國賬本記載的“星圖交易“完全吻合!
回到紙坊廂房,沈墨白用紫外燈仔細檢查照片。星圖邊緣浮現出一行小字:“四器歸位,天工再現“。
“果然要湊齊四件器物。“蘇綾的視頻通話窗口亮起來,她正在云錦博物館加班,“灰燼坐標指向我們這兒的地下庫房,但...“她突然噤聲,鏡頭轉向身后——展柜里的明代龍紋云錦正在無風自動。
沈墨白突然想起什么,翻出程繡姑寄來的蜀繡。磁針在繡繃上瘋狂旋轉,最終指向南京方向。
“不對...“他喃喃自語。照片上的星圖突然開始變化,原本的坐標像流水般重組,最終定格在——
“紫金山天文臺?“蘇綾倒吸一口涼氣,“但那里上世紀七十年代就...“
話音未落,沈墨白的房門被猛地撞開。周硯青滿手是血地跌進來,懷里緊抱著一卷發黃的宣紙:“快走!他們找到蔡倫祠地窖的...“
窗外傳來汽車急剎的聲音。一道雪亮的探照燈刺破夜色,正好照在老人顫抖的手上——那卷宣紙的落款赫然是:民國三十二年,沈知白(沈墨白祖父)絕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