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風華書局,經世濟用
- 讓你做替考童生,你怎么成文圣了?
- 八方來財
- 2309字
- 2025-08-02 20:18:19
“臣,乃天子門生。”
這六個字,是投名狀,也是護身符。
御書房內的那場君臣對答之后,大離皇帝對謝遠的信任,達到了頂峰。
他知道,這個年輕人,是他可以放心使用的一把快刀。
很快,一道圣旨再次從宮中傳出。
皇帝將《大離風華報》收歸國有,并交由翰林院修撰謝遠全權負責運營。
不僅如此,皇帝還破天荒地從自己的內帑中,撥付了三萬兩白銀的啟動資金,下令成立一個全新的官方機構——風華書局。
這個書局,名義上歸屬翰林院,實際上,只對皇帝一人負責。
旨意一下,滿朝文武,再次被皇帝對謝遠的恩寵所震驚。
所有人都明白,這不僅僅是一個書局。
這是皇帝,親自將大離王朝的“喉舌”,交到了這個年僅十幾歲的少年手中!
謝遠, 頓時,擁有了向整個天下發聲的權力。
風華書局,在唐寶這位商業奇才的親自操盤下,以一種驚人的速度,迅速擴張。
它不再僅僅是印刷一份報紙。
《三國演義》的單行本,一經推出,便被搶購一空,洛陽紙貴。
謝遠親自審校的《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等啟蒙讀物,成了所有學子的必備書籍。
更重要的是,在謝遠的主導下,風華書局開始大量出版各類農學、工學、算學等實用書籍。
《齊民要術》、《農政全書》、《九章算術詳解》……
這些被傳統儒生視為“奇技淫巧”的“雜學”,第一次,被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鄭重姿態,擺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經世濟用,知行合一”這八個字,被刻在風華書局的大門之上,也成了書局的核心理念。
一時間,京城之中,風氣大變。
大批有志于“實學”,卻被傳統科舉制度排斥、終日郁郁不得志的寒門人才,仿佛看到了指路的明燈。
他們從四面八方,向著風華書局匯聚而來。
有擅長農桑的老農,有精通機關術的木匠,有對數字極其敏感的賬房先生……
謝遠對這些人,來者不拒,一一予以重用。
風華書局,漸漸成為了一個匯聚了各路奇人異士的“實學”中心。
而謝遠,也在這里,建立起了屬于自己的,第一個真正的人才庫和智囊團。
首輔府邸。
張敬聽著下屬關于風華書局的匯報,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無奈和棘手。
他發現,他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他越是想動用權術去打壓謝遠,謝遠就越是能借力打力,博得皇帝的賞識和民間的聲望。
時至今日,謝遠已經巧妙地將自己,和“民心”、“實學”,甚至是“皇權”,這三樣最不能觸碰的東西,緊緊地捆綁在了一起。
再想動他,已是投鼠忌器,難如登天。
“大人,那……我們接下來該怎么辦?”心腹問道。
張敬沉默了許久,才緩緩吐出兩個字:“等。”
“等他自己犯錯。”
他相信,少年得志,必然狂妄。只要謝遠自己行差踏錯,他就有的是機會,將其置于死地。
然而,謝遠并沒有犯錯。
他正忙著做一件,足以載入史冊的大事。
他組織了風華書局所有的人才,開始編撰一部前所未有的,涵蓋了大離王朝農業、手工業、礦業、建筑等各項技術的百科全書。
他親自為這部注定要改變時代的巨著,定下了名字——
《天工開物》。
就在京城因為風華書局而風起云涌之時,一封輾轉數千里,來自北蠻草原的信,送到了謝遠的手中。
自從“炮鎮海城樓”一聯傳出,天阿離被迫在金殿之上奉茶認錯后,她便帶著滿腹的驚疑與不甘,隨使團返回了北蠻。她本以為,那個名叫謝遠的少年,不過是運氣好,恰巧能對上此聯罷了。
然而,隨著《大離風華報》通過邊境貿易,開始零星地流入草原,天阿離第一次看到了謝遠親筆撰寫的那些文章。從“民心如水,君王如舟”的治國之論,到《三國演義》中波瀾壯闊的權謀畫卷,再到“經世濟用,知行合一”的實學理念……她越看越是心驚,越看越是佩服。
她終于意識到,那個讓她一敗涂地的南方少年,其胸中所學,早已超出了詩詞歌賦的范疇,達到了一種她難以企及的高度。那是一種足以改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命運的大學問。
于是,便有了這封信。
信,是北蠻圣女天阿離,親筆所書。
信上的字跡,清麗而有力,一如其人。
信中,天阿離沒有再提任何勝負之爭,而是對謝遠在報紙上所展現出的思想和才學,表達了極大的敬佩。
“先生之言,如晨鐘暮鼓,發人深省。阿離雖身在草原,心亦向往之。”
“然,紙上得來終覺淺。阿離斗膽,欲邀先生于雁門關外一會,不為比試,只為對談。”
“我與先生,各代表一方文明。我想當面聽一聽,先生心中那‘天下大同’的未來,究竟是何模樣。”
這場邀約,已經超越了個人,上升到了文明對話的高度。
平樂公主在得知此事后,第一時間便風風火火地沖進了謝府。
她一把搶過信,秀眉倒豎,臉上滿是“醋意”。
“好你個謝遠!本宮天天來找你,你都以公務繁忙推脫。這北蠻的狐貍精一封信,你就要千里迢迢赴約了?”
她叉著腰,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
“怎么?我大離的公主要見你,還得排在那北蠻圣女的后面不成?”
謝遠苦笑著從她手中拿回信。
“殿下,此事非同小可。”
他收起玩笑的神色,變得無比鄭重。
“這,或許是一個能真正解決我大離與北蠻,長久以來邊境沖突的最好契機。”
他知道,拳頭,永遠無法真正征服人心。
但思想,可以。
他當即入宮,向皇帝上奏,請求以“文化交流使”的身份,代表大離,前往邊境,與北蠻圣女,進行一場關于兩國未來的“巔峰對話”。
皇帝沉吟許久,最終,準了。
“朕,信你。”
但他不放心謝遠一人前往,便下令,由平樂公主,帶一隊皇家衛隊,一同前往。
既是代表皇室,彰顯重視,也是監軍,更是……保護。
一場關系到兩國未來命運的“雁門之會”,就此敲定。
然而,就在謝遠和公主一行,準備出發的前一夜。
京城,謝府。
夜,如濃墨。
數十名身穿夜行衣的蒙面刺客,如同鬼魅一般,悄無聲息地翻入了謝府的高墻。
他們的身法利落,配合默契,手中握著的,是清一色,泛著寒光的北蠻彎刀!
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謝遠的臥房!
“噗嗤!”
守夜的家丁,甚至沒來得及發出一聲慘叫,便被一刀封喉。
刺客們如入無人之境,直撲內院。
刀光劍影之中,為首的刺客一腳踹開謝遠的房門,用一口生硬的漢話,冷聲道:
“敢辱我圣女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