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又豈有不知,黃立極幾人,分明已經和魏忠賢達成某種約定。
此刻看似在據實講述陜省民亂之源。
但趁機落井下石,要給帝師孫承宗派系當頭一棒的意圖,簡直不要太明顯。
讓人厭惡的朝堂黨爭啊!
大明王朝都已經快要變作四下漏風的風箱了。
你們最先的反應,不是摒棄前嫌,精誠合作,求同存異,反而把聰明勁,全都使在了給政敵下絆腳死手上面了?
不過,丞相表情,反而越發諱莫如深了。
他沒有表露任何傾向情緒。
冷冷掃視群臣一眼,忽而點名兵部尚書崔呈秀道:
“崔卿家,你主掌兵事,對如今遼東局勢、陜省民亂,都有哪些高見呢?”
崔呈秀突然被小皇帝點名,很不爭氣地,小腿肚兒直接就轉了筋,死命顫抖起來。
人跟著撲通一聲跪地,惶急失色道:
“陛下,臣以為,遼東局勢,自當還得仰仗孫帝師,再度披掛上陣。至于陜省民亂,朝廷自當是派出平亂大軍,火速將尚未成氣候一省之亂徹底鎮壓。自古而今,敢叛亂地方者,都要誅滅其九族。唯有嚴苛鎮壓,方能穩定西北局勢,不至于……不至于形勢,徹底一發不可收拾……”
孫承宗頗為詫異,飛瞥了崔呈秀一眼:這廝,居然肯替老夫說話?
不怪他訝異,沒瞧見一旁,魏忠賢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么。
實在是,崔呈秀那可是標準的閹黨核心,更是魏忠賢近期那般狠辣一波肅貪行動,都沒舍得動一下的最鐵桿走狗,同時也是閹黨極力想插手邊軍的關鍵捉手。
崔呈秀有苦難言,被小皇帝當面問策,可他的兵事韜略實在有限之極,可以說完全就是個外行。
所以在突然被小皇帝點名之際,腦子一陣飛轉,妄加揣度一番。
竊以為,小皇帝是在給帝師孫承宗,順理成章復出打埋伏,于是便自作聰明,給孫承宗說了一番好話。
至于平叛地方,鎮壓陜省民亂。
他則是自籌回答得絕對天衣無縫,暗想即便小皇帝點名孫承宗,對方也只能照此回答。
這便是大明王朝執掌兵事的最高大員之水平?!
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
悲乎哉,堂堂大明,大一統之漢家王朝,有民上億之海量,竟而弄了這么一玩意兒來執掌全國兵事。
丞相未置可否,轉而目光又投向了另一人,再次發問道:
“郭愛卿執掌戶部,方才黃卿悲呼大明財政已崩,你有沒有什么想說的?”
這話意思很簡單。
翻譯過來,就是在問,朝廷沒錢花,有沒得好主意出一個。
郭允厚倒是沒有方才崔呈秀那般不堪,給小皇帝點名一問話,直接要當場嚇尿。
他躬身一禮,方才答道: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以微臣淺薄之見,朝廷財政想要有所改善,有二法可用,其一,開源;其二,截流。”
丞相點點頭,示意對方繼續。
郭允厚信心頓時越發足了些,
“開源之法,無非是加征稅賦,奈何遼餉都已經加征到了天啟十七年,故而此法實則已經形同虛設,不可再過度壓榨百姓了。
至于說如何截流,臣有一策,精簡裁汰一些不甚重要,且日漸冗余的邊緣衙屬機構。
如此一來,僅就每年所需奉?支出,便可有效節約相當規模一筆銀兩。
臣斗膽,請陛下優先裁汰大明驛丞……”
遠在千里之外,陜北某地,一名與上官討要餉銀未果的大明李驛丞,身體莫名顫抖了一下。
冥冥之中,仿佛有股潑天氣運,正直降他這個倒霉催末流大明吏員之身。
丞相嘆息一聲,心中暗罵何苦來哉,為何還要對面前這群厚顏無恥之輩,心存某種根本不可能出現的幻想。
這些大明的官老爺們,他們但凡有十分之一人心,尚且撲在朝廷政務治理上面,大明王朝的末日朽腐之氣象,也會減弱至少一半呀!
郭允厚一句臣斗膽過后。
小皇帝突然間就不說話了,端坐御座,閉上了眼假寐。
文華殿內,氣氛驟然直降冰點。
郭允厚尚且不知,自己究竟哪一句話沒說對,竟讓皇帝干脆懶得再聽下去,多看他一眼都不肯之地步。
他惶恐不安起來。
有心想再爭辯一句,巧婦當真難為無米之炊。
關鍵時刻,反而是孫帝師沖他擺了擺手,示意其退開一旁。
郭允厚同為閹黨關鍵核心成員之列。
同樣是沒上魏忠賢的清洗大名單之列。
可此刻,魏忠賢沒給他任何行動上的支持,反而孫帝師站出來,要替其擋下皇帝的無形無影暗槍穿刺。
郭允厚心情復雜,心思一下子雜亂起來。
“陛下,遼東之事,老臣此前已經有所建言,在此便不多贅述。陜省民亂消息傳回突然,能讓地方出動八百里加急奏報,想必地方亂象已經到了無可挽回地步。老臣不自量力,愿自請督師山陜豫綏諸地,給臣一年半之期,臣定當還大明一個安定有秩西北之地……”
孫承宗的打算很簡單。
前面就已經向皇帝舉薦過,唯一能接替自己,肩負督師薊遼的人選袁崇煥。
相信皇帝只要腦子不進水,一定,也只能是肯定地,緊急召回袁崇煥,授予袁崇煥督師薊遼之權。
那么他現在又開口,大包大攬下平定陜省民亂之責。
皇帝除他之外,同樣也沒什么更好人選可用。
如此一來,東林黨一系,便同時手握有兩大邊疆重鎮兵權。
如此形勢之下,豎閹魏忠賢之流,縱然在京師里再是能上天入地,怕是也得乖乖夾住尾巴。
即便陛下,仍然不肯誅閹,豎閹魏忠賢要還想再現天啟朝之權傾朝野局面,他是做夢也休想了。
彼時彼刻,朝堂內外,自是有清流言官,不斷加強約束小皇帝行為的種種措施。
大明天下,可以沒有皇帝專權。
甚至可以讓坐在皇位上的,只是個什么都不用做的傀儡。
但這治理天下,恢復天下太平的重任,從來卻都只能依靠越來越多的志向遠大東林清流。
皇權獨裁,帝王亂政,進而所帶來的,千年以降,世間動蕩不休,王朝更替之死循環。
該是到了,永久終結的時候了。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想當初,當他第一次聽聞,東林書院那些大賢們,拋出如此高論時。
心中便已經深深埋下了一粒種子。
一粒,讓這天下,永久不再受皇權獨裁、帝王亂政,進而導致民亂頻起,幾如蒼生浩劫般的,那一次又一次慘絕人寰王朝末年之大劫。
天下,從來不該只是某一族、某一姓氏,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