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小皇帝氣場太強了
- 諸葛亮穿越崇禎
- 肥不是廢
- 2243字
- 2025-08-01 15:33:07
殿內秩序井然。
禮官見機,立刻便唱起了諾,開始依序請大臣們出班請奏,發表議題。
文武百官對此早有默契。
工部尚書薛鳳翔率先站了出來,開口先是一長串歌功頌德龍屁之語,跟著才引出議題,卻是在講說,給天啟皇帝打造陵寢已經到了哪一步關鍵,眼下問題,工期太趕,各種物料價格昂貴,預算已嚴重超支。
概括了就一句話:沒錢打墓,陛下打錢。
實際上,這件事被拿到新皇初次臨朝的場合來議,本就是一次針對皇帝的火力試探。
官們都很想知道,小皇帝是不是好拿捏。
再怎么說,這也是給亡君操辦身后事,只要稍加操作,簡直就是道德綁架新皇的絕對不二法門。
畢竟咱就說,哪個皇帝敢輕忽怠慢亡君國葬之事,稍有不慎,口水噴都能給新即位的小皇帝噴自閉。
至于說修個墓不到月余就已經花銷掉二百余萬兩銀子,偏又趕上災年稅賦難繳九邊欠餉國庫虧空,朝廷已經窮得要賣底褲了。
大明再窮,國葬亡君之事,又豈能馬虎應付?!
“陛下,修建先帝陵寢工程款缺額嚴重,再不抓緊籌措款項,工程就只能停擺下來,這會嚴重滯后先帝國葬之儀,會讓先帝爺在天之靈寢食難安呀陛下……”
薛鳳翔越說越來勁,最后已經泣不成聲,涕淚橫流,隨時要一口大氣難緩,就此嗝屁殿內。
諸葛亮冷冷高坐龍椅之上,欣賞著此獠表演,心里面則是在想,當年對壘司馬老匹夫時,陣前若有這般會演之丑角,讓其穿上女人衣服,扮演司馬后人哭喪。
嘿,相畢司馬老匹夫,很難再裝聾作啞下去吧!
小皇帝完全無動于衷自己的表演,薛鳳翔意識到有些玩過頭了,壓根都不用任何人規勸,突然就聲線一收,肅容沉穩再道:
“陛下,請恕臣一時情急失儀之罪,但請陛下放心,先帝陵寢工程建造臣會親自去盯死,定然不讓停工之事發生,臣惶恐,臣要奏請之事說完了?!?
諸葛亮依舊面無表情,冷淡抬手輕揮了一下。
那神態舉止,仿佛只是在驅趕一只飛落身旁的蒼蠅。
禮官見狀,立刻唱諾,讓下一位大臣出班奏請。
大殿內,薛鳳翔的這一番表演,以及小皇帝的高高在上淡漠無情反應,著實讓群臣大犯嘀咕,他們心頭,之前便冒出過的‘小皇帝氣場好強’之念,此刻越發感受深刻起來。
明明登基之前,就只是個沒什么城府,能讓人一眼看透跟腳的尋常藩王。
如今坐上那尊龍椅寶座后。
如何便前后迥異,氣場會如此駭人?
難道這便是天家龍子龍孫們血脈中所固有的本能神通,只要有機會坐上龍椅,便能自然激發而出?
諸葛亮又哪里會去揣測殿內群臣如何作想。
他只是在掐指盤算,什么樣的帝王陵寢,造價要高達近三百萬兩銀,而且即使已經花銷如此之多,工部尚書仍然敢在朝會上拿此說事,叫嚷缺銀,墓修不下去。
“這大明王朝,看來腐朽程度,已經不是簡單一句病入膏肓能夠形容了……”
有了這般印象,他對接下來的群臣奏請,壓根生不起絲毫一探究竟的興趣。
沒辦法。
縱然是他諸葛武侯在世,有通天政務之能。
直接將他扔進一堆貪官污吏窩里。
那也是一時半刻間壓根理不出頭緒來,徒勞而無功的結果呀!
大明,妥妥兒是一副,王朝將傾末日景象。
這等朽腐不堪王朝,真有必要,嘔心瀝血去逆天施為,救其大廈將傾之當下?
回想當年,蜀、魏、吳三國鼎立。
蜀漢在他的治理之下,盡管只是西南一隅疆域有限之國,但國內上下,吏治清明,政通人和,更為關鍵,還有君臣相知相攜的上佳格局。
然,便是如此,蜀漢依舊數度北伐無功,一統中原之志,更加如緣木求魚,注定徒勞而無果。
反而那司馬老賊,后來者居上,只是憑有立足中原之根基,便能先篡了魏,再而滅蜀,再而吞吳,最終統一了全天下。
天下大勢使然。
有過蜀漢當年經歷。
他實不想,再為這大明末日王朝,拋什么肝,瀝什么膽,付出一腔熱血,卻只為殿內這般一群尸位素餐之輩,續多幾年吸噬民脂民膏之局面。
“陛下,臣張維賢有本請奏,臣懇請陛下對京營所存諸多駭人聽聞問題開展清查,令大明天子親軍恢復太祖朝時之無上榮光,令大明天子亦有真正能夠掃蕩天下妖魔之實柄,令大明治下億萬臣民,皆有休養生息,免遭戰火屠戮禍患之未來……”
諸葛亮仍舊一副波瀾不驚神態。
此刻出列奏請之人,小皇帝崇禎記憶印象里同樣深刻,甚至重要程度僅次豎閹魏忠賢。
至于原因么,倒也直接。
這位大明武勛當世頂流的英國公大人,乃是一手將崇禎推上帝位的最重要推手。
某種程度上,若沒這位在關鍵時刻的力挺支持,前些時日所上演的大明皇位‘兄終弟及’大戲,同樣有資格順位繼承大統的藩王多了去。
此間事涉豎閹魏忠賢與百官朝堂權爭。
想來,其中也是多有齷齪勾當了。
“此事朕已知曉,延后再議?!?
軍權對帝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諸葛亮不想在朝會上啰嗦,再說眼下他還在搖擺不定,不知接下來的道路究竟該當如何。
不過這位大明武勛的奏請中,有一段話卻深得他意。
正所謂,亂世人命賤如狗,而王朝間的興替更迭換代,換一家他姓班底再來做帝王,其中代價,更是要千萬枯骨來填滿。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他這個大明帝王想要隨意撂挑子不干。
貌似還真不是那么能忍得下心來。
張維賢聽到皇帝如此回應,當場驚呆住。
那是因為,在此之前,他有私下進宮見過皇帝,就京營如何整治問題,有過密議,皇帝也表態大力支持,說好的今日朝會時,便會力挺他之奏請,針對京營種種腐弊,以快刀斬亂麻之勢,迅速展開大刀闊斧行動。
這可是,實實在在要給新皇掌控軍權的實措之舉。
陛下焉何食言而肥?!
他想當堂斥呵,罵醒無智小皇帝。
須知開弓沒有回頭箭,此刻奏請一出,滿朝上下皆知皇帝要動京營,以為現在改口避而不談,大家就會相信皇帝不戀占軍權了?
陛下一國之君,言而無信,心性怎會如此之幼稚!
他張維賢已經豁出去要舍命護君王,奈何……
他驚詫莫名看向皇帝,想尋求一個答案,或者臨機有變的暗示也行。
偏偏迎上的,只有小皇帝冷冰冰的掃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