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教唆他人犯罪!
- 秦法之上
- 歲月如夢
- 2072字
- 2025-08-06 21:50:34
廷尉府并大,采用的格局也是前堂后寢,自外向內分別由門庭,庭院,前堂,回廊,廂房,后寢。
前堂和后勤各有一個從院外引入的自流水池。
前堂的水池呈方形,池邊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明鑒’二字。
后寢的水池為不規則,算是后花園,種著少許的菊花和幾棵酸棗樹。
這其中,就包括李鞅的住所,一間總面積不到五十平方丈院子,院子中有八間房和一個小院子。
小院子內,有一棵酸棗樹,此時就在酸棗樹旁邊,李鞅趴在木床上,一副苦大仇深的盯著黃土地。
“二哥,你說這軍功爵一案,真的是陛下默許,有軍功貴族背后支持,沒有人敢查,這么多年一直存在的事情?”
李鞅還是想不明白,一遍一遍的過濾馬車上李斯說的話。
“要我說啊,其實你完全犯不著!”
“以咱爹的功績,咱們遲早是要前往封地的,管好咱們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再說了,咱爹現在還在上升期,努努力,說不定將來咱就是封國的世子,到時候,不是你想干啥就干啥?”
李槐躺在躺椅上,翹著二郎腿,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拿著棍子撥弄著只有豆丁大的酸棗,時不時的杵下來幾根倒刺剔牙縫。
李鞅頓時無奈的瞅著這位真正名副其實二世祖的二哥。
嫡庶有別,若非他靠著才學受到李斯的青睞,他連和李槐坐在一個桌子上吃飯的資格都沒有。
李斯只有兩個嫡子,李由和李槐。
這是真正有地位受人尊敬的身份。
至于他,他是妾室所生,頂多成為二人的謀士客卿。
雖然他在機緣巧合之下受到了李斯的青睞,并且被重點培養。
但論身份地位,他是比不了李槐的。
李槐說的沒錯。
如果按照正常的軌跡來說,現如今的滿朝文武,都在期待一件事。
和昔日的周武王一樣,分封天下,重新瓜分九州地盤。
“二哥真的以為,陛下會分封天下?”
李鞅搖頭,直接打破了李槐的期待。
他和李槐相處的時間并不多,雖然在稷下學宮學習的時候,他一年都會回家一次。
但是,在他學習的時間里,滿打滿算,他就見過李槐七次,算不上熟悉。
真正接觸也是在回國后的兩個月前,內尉衙役巡街時當街抓到一起縱馬撞人致人傷殘之事,內尉衙門當場將人抓捕并押入刑獄。
李槐來內尉衙門撈人,原本死罪流放的他只判了貲二甲,這才開始相熟頻繁接觸。
并且受李槐邀請,他開始和京師二代圈接觸。
而這,也讓他更為清楚,
此時此刻包括李槐在內的京師二代圈,都在等待什么。
侯國,封地,食邑,離開京師,去自家封地當世子!
“那肯定啊,昔日武王分封姬姓封國五十余,咱們秦國六百年,宗室人數眾多,把一半的封國拿去,那剩下的,就是異姓諸侯國了。”
“這異姓諸侯國,一個是軍功封,另一個就是功臣封!”
“咱老爹一道諫逐客令,自此之后在秦國身負秦法之重任,謀劃六國,這怎么算,咱家都能落到一個異姓封國吧!”
李槐談起這個,就逐漸興奮,振奮不已,眼睛里面的光止不住的外放。
“問題是,大秦和周武不一樣,周武聯合各部落伐商,推翻了商朝,不得不分封諸侯國來拱衛周王室,但咱們秦國,那可是以一己之力統一了九州。”
“朝野上下,全是陛下一手提拔的文臣武將,而且自商君變法開始,咱們秦國就大力推行郡縣制,有著極為完善大一統制度。”
“不是我潑你涼水,這分封制,是絕對不可能在我們大秦實行的。”
李鞅搖頭,這不止是他自己的判斷,也是站在歷史角度上準確的回答。
“這不可能,我去問爹,絕對不可能!”李槐一骨碌坐起來,不相信李鞅的話。
因為接下來,整個大秦朝堂的中心議題,就是分封,就是怎么治理天下。
即便是他不參與國事,也知道,最多三個月,這個大方向就能定下來。
“二哥,你還是別去問了,你還是沒有明白,我們李家的立足根本是什么!”李鞅搖了搖頭。
“是什么?”李槐面容之上逐漸失去了喜色。
對李鞅的話,他還是比較相信的,因為,這個三弟真的很聰明。
“法啊,秦法才是我們李家在秦國立足的根本,而且你別忘了,咱爹之所以受陛下重用,就是因為向陛下諫言,掃平諸侯,一統天下。”
“再說了,咱爹非軍功出身,在秦國雖受陛下重任,但根基并不深厚,只有推行郡縣制,天下同行一法,才是對咱最有利的。”
“所以說,咱爹,那是廢分封最堅定的支持者和推行者。”
“封國,這天下一旦封國,各國各行其法,那相當于咱爹斬掉手足,權勢大減。”
李鞅輕嘆一聲。
煩心事一大堆,其實,相比起軍功爵一事,他現在更發愁的是該怎么勸說李斯,實行分封與郡縣并存,而不是完全廢分封。
廢分封可以說是秦國滅亡的最大原因之一。
“這,不行,三弟,你確定咱爹會這么做?”李槐逐漸憤怒起來,起身站在酸棗樹下,變得非常的陰沉。
“我百分之百確定!”李鞅點了點頭。
“哼,三弟你好好休息著,我要去找咱爹問清楚,就算是不為他自己想,也要為他兒子和兒子的兒子想吧!”
李槐氣沖沖的說著,甩著袖子大步流星的去找李斯。
看著李槐的背影,李鞅不由在地上畫圈圈的呢喃起來:“我這不算是壞吧,教唆他人犯罪!”
“二哥啊二哥,希望你別挨打!”
就在李槐剛離去不久。
七八道焦躁的聲音急促的從院外傳來。
“內尉!”
“大人!”
“師弟!”
“師兄!”
李鞅不由杵著腦袋,側頭看向了門口。
許成鋒,蘇亮,衛宇,毛彤,燕軒,孟周,王兵!
七道熟悉的身影聯袂而來。
“這廷尉未免也太不講情面了,內尉好歹也是陛下欽命的京畿法官,廷尉竟然說打就打!”
燕軒見到連起身都做不到的李鞅,忍不住氣憤的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