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第一次飛躍!
- 重生八十年代:從擺攤酸梅汁開始
- 大掙年紀
- 2552字
- 2025-08-29 21:17:01
新廠的第一批陽光果粒橙正式下線那天,整個生產車間彌漫著甜橙清香,像過節一樣熱鬧。
橙黃透亮的液體通過自動化灌裝線注入輕巧的塑料瓶,流水線發出規律而輕快的運轉聲。
新采用的古井水賦予了飲料獨特的清冽口感,光是站在車間里就能聞到那股讓人口舌生津的甜香。
流水線末端,工人們正在對產品進行最后的檢驗和裝箱。
看著一瓶瓶飲料在傳送帶上流動,周墨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但他心里很清楚,生產出來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驗在于如何把這些產品變成實實在在的現金流。
“孫姐!”周墨招呼剛風塵仆仆從外面回來的孫麗娟,“快來嘗嘗新口味!感覺怎么樣?”
孫麗娟利落地擰開瓶蓋,仰頭喝了一大口,眼睛瞬間亮了:“呀!這味道比之前的更清甜!后味特別足!老板,換了水源后,咱們的品質簡直天差地別了!”
“這就是那口深水井的功勞。”
周墨笑著點頭,神色認真起來,“孫姐,咱們之前鋪開的銷售點,是時候全面升級了。你跑一趟,帶上這新版產品,把老版的逐步替換掉。就跟經銷商們說,咱們墨記原料全面升級,味道更好,但價格一分不變!”
“這感情好!”孫麗娟興奮地一拍手,“品質提升還不加價,那些老板肯定樂意!我這就去辦!”
“等等,”周墨叫住她,“重點攻關一下之前嫌咱們玻璃瓶貴、或者猶豫沒進貨的那些小店、攤販。現在改用塑料瓶,成本降低了,也不怕摔,他們的顧慮應該少了很多。可以跟他們說,首批進貨,我們可以多給些鋪貨優惠!”
“明白!看我的吧!”孫麗娟干勁十足,麻利地裝好幾箱樣品,蹬上三輪車就沖出了廠門。
接著,周墨找到正在檢查送貨三輪車的趙大軍:“大軍哥,新廠這邊產能上來了,送貨量和配送范圍都得擴大。這是新劃的配送區域圖,你看看,能不能吃得下?”
趙大軍接過地圖,仔細看了看,黝黑的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周老板,沒問題!這些路線我都熟!就是這車……”他拍了拍那輛飽經風霜的三輪車,“有點跟不上趟了。遠點的地方跑一趟太費時間。”
周墨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新廠的利潤讓周墨有了更多底氣:“大軍哥,你看中了哪輛二手三輪,或者有沒有相熟的小貨車資源?去看看,只要車況好,價格合適,咱們就換!效率最重要!”
趙大軍眼睛一亮:“真的?周老板!那可太好了!我早就相中一輛七成新的東風小貨斗,拉得多跑得快!我下午就去找那哥們兒談!”
“行!這事你定!談好了來找我拿錢!”周墨信任趙大軍的眼光和為人。
隨著墨記銷售戰役在羅湖區全面打響,孫麗娟果然不負眾望。
她帶著新版果粒橙和咸檸水,再次走訪了整個羅湖區的銷售網點。
憑借著品質升級、價格不變的策略和塑料瓶的便利性,她幾乎沒費太多口舌,就順利地將大部分老客戶的產品進行了升級換代。
之前許多觀望的小店、攤販,在嘗過新品、又得知塑料瓶不用交押金不怕摔后,也紛紛下了訂單。一家之前猶豫的便利店老板在試飲后當即表示:“這個口感好,包裝也輕便,先給我來五箱試試!”
孫麗娟還特意帶了幾箱精品玻璃瓶裝的特供版去了南海賓館和友誼商店。
采購主任嘗過后,對那更上一層樓的口感贊不絕口,當場就簽了加大采購量的單子,月訂貨量直接增加了百分之三十。
與此同時,趙大軍開回了那輛二手但保養得不錯的東風小貨斗。車斗漆成了醒目的橙色,還噴上了墨記食品的字樣,成了移動的廣告牌。
運輸效率大大提升,以前三輪車跑三趟的量,現在一趟就能拉完,覆蓋范圍也延伸到了更遠的區域。
趙大軍能更準時地將冰鎮好的飲料送到客戶手中,服務質量提升了一大截。
“現在一天能多送十幾個點,客戶都說咱們送貨及時多了!”趙大軍高興地匯報。
市場的反饋是即時而熱烈的。
銷售點的回單顯示,新品上市一周后,復購率達到了百分之八十五,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周老板,你家這新版的果粒橙太好賣了!下午放學那波學生娃,直接搶光了!”學校附近的小賣部老板高興地說。
“墨記的咸檸水還有沒?工地上那幾個大哥天天點名要,說干活喝了解渴又來勁!”建筑工地的采購員打電話來催貨。
“友誼商店那邊打電話來催了,說玻璃瓶裝的賣斷貨了,讓趕緊補!”孫麗娟急匆匆地從外面回來匯報。
這樣的好消息幾乎每天都會傳回來。
新廠的產能被迅速填滿,甚至開始需要安排兩班倒來滿足訂單。
“車間主任”老李說:“這條生產線現在每天能產一萬五千瓶,都快趕不上訂單了!”
李曉的倉庫賬本上,出貨的數字每天都在瘋狂刷新。
進出的現金流變得愈發充沛而穩定,銀行的賬戶余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
月底盤賬的那天晚上,周墨和幾個核心成員又一次圍坐在一起。李曉拿著賬本,聲音都比平時洪亮了幾分:
“周老板,孫姐,大軍哥,這個月,咱們新廠老廠加起來,陽光果粒橙總共出貨九萬八千瓶!咸檸風味飲料出貨三萬兩千瓶!”
“因為塑料瓶降低了成本和損耗,加上井水省了水費,咱們的整體利潤率比上個月還提高了三點五個百分點,達到了百分之三十八!”
“扣除所有開銷,包括大軍哥的新車和給趙工頭的第二期工程款,”李曉頓了頓,臉上抑制不住地激動,“這個月的凈利潤是三萬兩千元!”
三萬二!
雖然周墨心里早有預期,但聽到這個數字,心臟還是猛地跳快了一拍!孫麗娟和趙大軍更是倒吸了一口涼氣,臉上寫滿了震驚和狂喜!
“這么多啊!都三萬多了!”孫麗娟喃喃道,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趙大軍搓著手,憨厚的臉上笑開了花:“這下好了,咱們能換更好的設備了!”
周墨強壓下心中的激動,深吸一口氣:“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孫姐前線開路功不可沒!大軍哥后勤保障堅強有力!李曉賬目清晰,李師傅生產把控嚴格!還有每一位工人兄弟的辛苦付出!獎金!這個月獎金翻倍!”
小小的辦公室里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
孫麗娟已經開始計算能拿到多少獎金,臉上樂開了花;趙大軍憨笑著盤算著下一步該更換哪些運輸設備;李曉則認真地記錄著獎金分配方案。
看著報表上那驚人的數字,周墨知道,墨記憑借新廠和新水源,真正實現了產能和銷量的第一次飛躍!
墨記不再是小打小鬧的作坊,而是在羅湖區的飲料市場上,實實在在地打下了一塊堅實的江山。
然而,在喜悅之余,一個更龐大的計劃在周墨心中越發清晰——現有的銷售網絡雖然穩固,但終究局限于羅湖。
深圳這么大,特區發展日新月異,更廣闊的市場還在等待墨記去征服。
數據顯示,深圳特區1985年的飲料市場規模預計達到千萬級別,而現在墨記的市場占有率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周墨敲了敲桌子,讓興奮的大家安靜下來,目光掃過每一張充滿干勁的臉:“大家先別急著高興。咱們墨記是時候邁出羅湖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