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永遠是曠野:一個人去南極
- 李夢霽
- 1305字
- 2025-08-04 15:30:50
02
夢霽的每一本書,我都買來認真讀過,是當之無愧的老讀者、老粉絲。
但讀完這本,我欣喜地發覺,夢霽的文字功夫、思想深度、視野寬度都有了巨大的飛躍,從一個治愈系小作家,變成了關心人類、關心地球、擁有責任感的“世界作家”!
這本書,當屬她寫作生涯中劃時代的精品,她不僅腳步走向了世界,思想也走向了世界。
相較于她的過往作品,以及市面上其他關于南極的圖書,這絕非一本簡單的游記,亦或小女孩的成長故事,它體現了夢霽對地球生態的關注、對人類命運的關切、對國際局勢的探討,或許尚不成熟,卻是青年作家承擔社會使命,一個最小角度的切入。
在百年未遇之大變局的歷史洪流里,在中國和平崛起的歷史坐標中,在大國博弈、國際秩序重構的歷史背景下,一代青年作家積極思考世界的變化、地球的發展、人類的未來,是極具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的卓越著作。
這本書自有其生命力,哪怕30年后,科技進步,社會發展,人人都來到南極,但這本書依然值得一讀,讀的是30年前的年輕人,如何思考時代的命題。
在高遠恢弘的立意下,夢霽保持了語言的靈動性和極高的可讀性,沒有空話套話,以“人人心中有”的生活實例入手,以小見大,深入淺出,用老幼咸宜的文字,探討宏大命題,是非常高明的寫法。
如今,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日益嚴重,南極洲的冰架加速消融,曾被認為“永恒穩固”的冰原裂縫悄然蔓延,導致阿德利企鵝棲息地大幅縮減,帝企鵝的繁衍成功率跌破歷史最低;磷蝦種群數量銳減,引發南極食物鏈崩塌,極地生態漸趨失衡……這些現象背后,是極地微生物群落解體、洋流系統紊亂、極端天氣頻發的多米諾效應,整個地球的生態平衡,正在經歷一場靜默的革命。
與此相對的是,當前國際上竟出現了“反全球化”的聲音,在《巴黎氣候協定》簽署十年后,“本國優先”的民粹主義浪潮,讓人類共同應對氣候危機的承諾淪為紙上談兵。這種短視思維,令人想起上世紀《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引發的貿易雪崩,彼時,各國筑起的關稅高墻,不僅未能緩解經濟危機,反而將全球經濟拖入更深的泥潭。
我一向反對國與國間的孤立、傾軋,這是時代的噪音。人類命運本是一體,若全球變暖導致南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被淹沒的難道只有一國嗎?
在自然面前,沒有國別、沒有種族,地球是全人類共有的家園,我們需要精誠合作、共同守護,而南極恰是一個無國界、無主權、無戰爭與割裂的所在,在《南極條約》的保護下,不同身份的科學家在此和平科研、共享成果。
本書后半部分,提到了南極科考隊員的故事。在日益分裂的世界中,南極科考站提供了一個理想模型,不同國籍的科學家,為了共同的科學目標努力,這種超越地域與文化的合作精神,在當今世界尤其寶貴,它提醒我們,盡管存在分歧與差異,但人類作為一個整體,依然面臨共同的挑戰。
沒有人能獨善其身,我們要與世界人民做朋友,要試圖了解其他地區人民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
夢霽在這本書里做到了,她站在人類命運的角度書寫南極,懷著對這顆星球和全人類的熱愛,探討人與人、人與地球的關系,她心底的大愛使這本書的格局和高度難以超越。
我期待她在文學路上走得更遠,出版越來越多有內容、有思想、有價值,能影響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作品,爭取成為“諾獎中國女作家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