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紀靈撿信果然中計,孫策奇襲直取宛城
- 三國:這個小霸王,謀略無雙
- 橫江校尉
- 2058字
- 2025-08-18 00:01:00
快馬沿著小路,向前飛馳,正欲越過棘陽地界。
忽然。
道路兩旁的樹林之中,一聲梆子乍響。
一根絆馬索突然橫在路中間。
快馬猝不及防,被猛然間絆倒。
馬上那人摔倒在地。
這時。
樹林之中,沖出數十名袁術軍士卒,并將那人團團包圍。
其中更有一人高聲喊道:“放下兵刃,饒你不死!”
馬上那人也不答話,拔出腰間佩劍,就與袁術軍士卒混戰起來。
此人雖是勇猛,但雙拳難敵四手。
不多時,這人就身負重傷,流血過多而亡。
眼見那人死了。
袁術軍士卒迅速上前,對那人隨身之物,進行搜查,很快就在包袱內,找到一封書信。
眾人知曉這封書信,事關重大,立刻將書信送回新野城中,上報主將紀靈。
……
片刻之后。
在新野城中。
紀靈正在軍營內巡視。
忽然。
一名副將急匆匆趕來,將一封書信雙手奉上,說道:“將軍!”
“方才尋路軍士在棘陽境內,發現孫策軍細作一名。”
“那人與我軍激戰,重傷而亡,留下書信一封,請將軍過目!”
哦?書信!
紀靈聞言一愣,立刻接過書信,仔細觀看。
隨行的兩名副將,也靠近紀靈身后,偷偷觀察。
很快。
紀靈看完了書信。
他雙目瞪圓,深吸了一口氣,對左右副將說道:“大事不妙!”
“孫策與劉表聯合,欲南北對進,合力攻打新野城!”
話音剛落。
一名副將也附和道:“將軍!”
“末將剛才看那書信所寫內容,并非第一次往來。”
“劉表與孫策通信,似乎已是多次!”
“將軍務必采取行動。”
“否則,新野危矣!”
“嗯……”紀靈沉吟了一聲。
忽然。
他眼眸一轉,對左右副將低聲說道:“我見書信上說。”
“孫策已經出兵,走小路秘密抵達,新野以東的湖陽。”
“只等劉表準備就緒,即可出兵,合力攻擊新野。”
“如今,書信已被我截獲,更知孫策軍行動。”
“只需讓喬蕤分出一隊兵馬,于棘陽以東的小路上,截殺孫策軍。”
“敵人沒有防備,定然全軍覆沒。”
“若是陣斬孫策,那就是大功一件!”
“哈哈!”
左右副將聞言,皆是一陣大喜,齊聲說道:“將軍英明!我等自愧不如!”
被左右副將一波夸贊。
紀靈自覺飄飄然。
他一揮手,說道:“既如此,還不速速傳令?”
“諾!”
左右副將應了一聲,火速就去行動。
由于紀靈是主將,喬蕤是副將。
紀靈下達的命令,喬蕤不得不聽。
喬蕤接到紀靈之命后,也是非常重視。
他親自率領一萬精銳兵馬,前往預定埋伏地點,等候孫策軍主力。
剩下一萬兵馬由雷薄指揮,留守宛城。
……
孫策軍的“信使”出發三天后。
在南陽郡魯陽。
孫策帶著趙云,典韋,周倉等猛將,率領一千精兵,突然抵達徐晃軍營中。
守營軍卒眼見孫策來了,急忙上報主將徐晃。
這時。
徐晃正在營中練兵。
忽聞孫策來了,自知一場大戰,即將來臨。
他也不敢怠慢,立刻來到大營門外。
眾人一見面,孫策也不廢話。
他直接對徐晃說道:“火速集結全部兵馬,隨我攻打宛城!”
“諾!”徐晃應了一聲,迅速將麾下三千騎兵集結起來。
兩路兵馬匯合一處,共計四千精兵,走雉縣,經西鄂,直奔宛城!
由于孫策把時間拿捏的非常到位。
喬蕤率領一萬兵馬,剛開始在伏擊地點,進行準備。
孫策率領的四千精銳,就抵達宛城之下。
這支奇襲部隊是以騎兵為主,行軍速度極快。
隱藏在宛城以北的袁術軍細作,即使發現孫策軍的行蹤,也沒來得及傳遞情報。
以至于孫策軍兵臨城下。
駐守城中的雷薄,這才發現對手的行蹤。
眼見北面道路上,煙塵四起。
雷薄頓感情況不妙。
他急忙命令麾下軍卒,進入戰斗狀態。
一面派出快馬,向喬蕤匯報情況。
一面關閉城門,準備守城器具。
而這時。
孫策軍已經在城外列陣。
眼見孫策軍只有四千兵馬,而自己卻有一萬。
雷薄感覺這場攻防戰,優勢在我。
他將五千兵馬,部署在宛城北面,應對孫策軍進攻。
其余五千兵馬,被分散在其他三面,以備不時之需。
孫策立于城外一處高地上,眼見城中旌旗移動,料定守城兵馬,正在向北門集結。
不多時。
待到北門城墻上,旌旗不再移動后。
他命令徐晃率領麾下三千騎兵,快速轉移到了西門。
看到孫策軍改變進攻方向。
雷薄也只能匆忙應對。
然而。
徐晃率領的騎兵,行動速度快。
雷薄麾下的守城之兵,皆是步兵,行動速度緩慢。
并且,騎兵是馬動人不動,騎士坐在馬上,也不費力。
而雷薄麾下軍卒,只能憑借雙腿,來回移動。
孫策讓徐晃帶兵,在北門和西門之間,來回移動三次。
這時。
徐晃麾下三千騎兵,依舊精神飽滿。
但城上的雷薄軍士卒,早已累的氣喘吁吁。
孫策又命全部騎兵,下馬步戰。
隨后。
其余一千軍卒,取來八千個土袋。
這些土袋是騎兵來回行動時。
孫策讓周倉指揮一千軍卒,就地取土,裝載而成。
宛城地勢,略有特別。
其西北角年久失修,有些沉降。
孫策命令全軍,每人背起兩個土袋,扔到宛城西北角下,以筑起斜坡,方便攻城。
一切準備就緒。
猛將徐晃大步流星,來到孫策近前,恭敬行禮,說道:“公子!”
“末將自加入孫家帳下,經歷戰陣雖然不多,但每逢戰事,必沖鋒在前。”
“今日一戰,事關天下大業。”
“末將愿帶兵先登,還望公子應允!”
這時的徐晃,還很年輕,也有本事。
但他也看出來了。
孫策有意培養自己,如有立功機會,都能安排。
今日宛城之戰。
徐晃若不沖鋒在前,力求先登,豈能對得起孫策的栽培?
眼見徐晃求戰心切。
孫策正欲應允。
忽然。
一道雄壯之聲,在孫策身旁響起。
“先登之功自然是能者得之!”
“汝若想得,自然是與我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