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風起云涌南陽郡內,克敵制勝還需毒計
- 三國:這個小霸王,謀略無雙
- 橫江校尉
- 2059字
- 2025-08-17 00:01:00
第二天一早。
孫策帶領郭嘉,趙云,典韋,周倉,以及隨行護衛(wèi)百余人,從陽翟出發(fā),前往襄城。
兩城之間相距不遠。
一行人皆騎快馬,從早上出發(fā),剛過中午就抵達襄城。
此時。
徐晃,華雄,韓當,祖茂等孫家眾將,皆來城外迎接。
為了避人耳目。
孫策沒讓徐晃等人,在城外舉辦儀式,迎接自己。
而是徑直率領一行人等,進入城中。
在城中府衙內。
孫策集結孫家眾將,召開戰(zhàn)前軍議。
作為孫家勢力的二把手,孫策自然是居于上座。
其余眾將,分列左右。
孫策輕輕一揮手。
徐晃瞬間明白孫策意圖,立刻上前匯報。
“公子!”
“末將已按您的吩咐,派出細作前往南陽郡地界,探查山川道路,兵力部署,以及糧草儲運!”
“如今,派出的細作,皆已回報。”
“末將匯總細作情報,畫成地圖,供您觀看!”
說著。
徐晃取出一幅地圖,雙手奉上,獻給孫策。
雖然是穿越者,但孫策非常清楚。
漢末三國時期與現(xiàn)代,相隔1800余年。
各處的地形地貌,已經大有不同。
再有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敵軍在何處布防,何處囤糧,何處是運糧道。
每場戰(zhàn)斗皆是不同。
因此。
每逢戰(zhàn)陣,孫策必先派出細作,打探敵方情報。
如此行動,方能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接過徐晃獻上的地圖。
孫策仔細觀看。
如今。
孫策麾下一萬五千兵馬,分成兩路,一路駐扎在魯陽,另一路進抵葉縣。
兩處兵馬向前進發(fā),皆可抵達南陽郡重鎮(zhèn),宛城。
宛城是戰(zhàn)略要地,交通發(fā)達。
向南可到新野,進而抵達襄陽。
向西能到武關,進入關中。
向東抵達舞陰,繼續(xù)向前可達汝南郡。
宛城位置如此重要,袁術自然派遣重兵布防。
按照細作偵查得知。
袁術在南陽郡留有五萬大軍。
猛將紀靈親率三萬大軍,駐扎新野,與劉表對抗。
副將喬蕤率領兩萬大軍,留守宛城,防備孫策。
想要拿下宛城,必先過喬蕤這一關。
但喬蕤性格謹慎,深知孫策很有謀略。
他不敢與孫策硬拼,只好將麾下兩萬大軍,盡數(shù)藏于城中。
宛城墻高溝深,易守難攻,城中還囤有不少糧草。
一時半會,孫策軍是無法攻克宛城。
而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zhàn)為上,兵戰(zhàn)為下。
不到萬不得已。
孫策不會選擇攻城。
既然是這樣。
孫策就要想個辦法,把喬蕤的大軍,引誘出城。
既然選擇引誘之計,就必須有一個誘餌,使得喬蕤,不得不離開宛城。
宛城之中,既不缺水也不缺糧。
一般的誘餌,確實無法將喬蕤引出城去。
但是孫策,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絕好的誘餌。
若是放出這個誘餌,喬蕤就不得不離開城池!
這個誘餌,就是新野!
如今。
袁術在南陽郡的主力大軍,皆在新野。
而新野又是對抗劉表的前線。
如果孫策派遣信使,聯(lián)絡劉表,組成聯(lián)盟,約定前后夾擊,合力攻打新野。
那么新野一座彈丸小城,必然頂不住前后夾擊。
駐守新野的紀靈,無法堅持,自然大敗。
紀靈是南陽郡主將,喬蕤是副將。
如果紀靈失敗了。
他必然會怪罪喬蕤。
紀靈若是受罰,喬蕤也受牽連。
因此。
喬蕤一旦得到消息,新野危險。
他是肯定要率軍出城,增援新野。
但宛城距離新野,并不遙遠。
若是孫策率軍繞過宛城,與劉表約定夾擊新野。
喬蕤得到消息,迅速行動,與紀靈前后夾擊。
兵敗身亡的,就不是紀靈和喬蕤,而是孫策!
并且。
孫策愿意同劉表結盟。
人家劉表,也不一定能同意!
此計看似合理,實際毫無道理!
但為今之計,只有如此行事,才能引出喬蕤,奇襲宛城。
很顯然。
孫策是在謀劃一個,根本就無法完成的軍事行動。
如何才能化腐朽為神奇,讓看似不可能,變成可能呢?
常規(guī)的辦法肯定不行,只能是攻心,再用一點毒計了!
不多時。
孫策就想好了作戰(zhàn)方案。
他放下手中地圖,對華雄說道:“華雄!”
“吾命你率領五千兵馬,從葉縣出發(fā),向前進占堵陽,并派出細作,前往宛城與新野二城間的棘陽,進行偵查。”
“諾!”
華雄應了一聲,領命退下。
隨后。
孫策一招手,叫來徐晃,說道:“徐晃,我將三千騎兵,交于你統(tǒng)率?!?
“你帶領騎兵,隱蔽在魯陽,聽候命令?!?
“諾!”
徐晃也應了一聲,退在一旁。
緊接著。
孫策站起身來,對眾人說道:“今日軍議到此結束?!?
“諸將各自回去,準備征戰(zhàn)!”
“諾!”
眾人應了一聲,陸續(xù)退場。
居于客座的趙云,眼見孫家諸將都走了,當時就蒙了。
軍議……這就結束了?
感覺有些不對??!
趙云立刻起身,來到孫策面前,恭敬行禮,說道:“公子?!?
“如今喬蕤率軍固守宛城。”
“您派遣徐晃,華雄二路兵馬,攻擊宛城。”
“若是一時半會,無法攻破城池?!?
“而紀靈又率新野之兵,北上救援宛城?!?
“您將如何應對?”
趙云雖然年輕,還是武將,但卻智勇雙全。
今日軍議。
趙云雖是客座旁聽,但也通過情報,知曉如今形勢。
而后一針見血,點出問題關鍵。
如此智謀,已超同期九成的武將。
但既是如此,也與孫策的智謀,相距甚遠。
孫策聽聞趙云之言,笑而不答,轉而看向一旁的郭嘉。
這時。
郭嘉笑了笑,說道:“子龍還未理解公子本意,故而有此一問?!?
嗯?!
趙云沒能理解,孫策的真實意圖?
那么孫策的真實意圖,究竟是什么呢?
這個問題,顯然超出了趙云的謀略能力。
他只能瞪圓了眼睛,盯著郭嘉,卻說不出一個字來。
迎著趙云疑惑的目光。
郭嘉又笑了笑,說道:“嘉,是公子下屬,自然不敢妄猜公子本意?!?
“但眼下形勢,想要破局,必須用詐,方能引出宛城之兵!”
“若是沒有猜錯。”
“公子獨留下官還在屋內,是要讓下官協(xié)助公子,寫一封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