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腦洞太大了,古人絕對想不出這個計策
- 三國:這個小霸王,謀略無雙
- 橫江校尉
- 2439字
- 2025-08-09 00:01:00
眾人聞言,全都向前看去,頓時一陣驚訝。
按住袁紹之人,竟然不是孫堅,而是曹操!
實際上。
孫堅當時也想上前,按住袁紹。
奈何曹操距離袁紹更近。
就讓曹操搶先了一步!
按照孫策的推演。
袁紹是有可能不聽勸,執意要打開玉璽盒子的。
這時。
孫堅就要上前,力勸袁紹。
而現在。
不需勞煩孫堅動手,曹操卻替他行動了!
這讓孫堅和程普,真是太驚訝了。
孫策目光如炬,緊緊盯著曹操。
而此時。
曹操也抬起頭來,看向孫策。
四目相對。
孫策從曹操的眼神之中,讀出了一個足智多謀,且圓滑狡詐的奸雄味道。
曹操能被稱為亂世奸雄,確實不一般!
果然!
曹操眼神一轉。
他對袁紹說道:“玉璽是皇帝之物,我等乃是臣子,豈能私自查看天子至寶?”
“公雖貴為盟主,但董賊未滅,天子還在賊人手中。”
“我等應妥善保管玉璽,以免讓其落入奸人之手!”
袁紹沒明白曹操,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還想打開盒子。
沒曾想。
曹操手勁大,袁紹竟然沒有掰過他。
這時。
曹操死死按住玉璽盒子,還不停的對袁紹使眼色。
袁紹看曹操在那里擠眉弄眼,不覺好笑。
但不能駁了曹操面子,卻也沒有問出來。
最后還是因為曹操力氣大,袁紹無法打開盒子,這才作罷。
袁紹掃興的坐回座位上,微微搖頭,說道:“也罷!”
看到袁紹放棄了。
曹操這才喘了一口氣。
他轉過身來,挺直腰板,一只手卻始終按在玉璽盒子上。
似乎是怕袁紹發神經,再次把盒子打開。
這時。
曹操對在場眾人說道:“諸君皆是朝廷重臣,今會盟于此,是為討伐董賊!”
“眼下董賊西去關中,據守潼關。”
“我等應勠力同心,一起向前!”
“吾愿領自家兵馬,繼續西進,誰愿一同前往?”
問題一出。
在場之人全都低頭不語。
各路諸侯會盟于此,名義上討伐董卓,實則做秀。
大家都想撿便宜,誰愿意真出力?
若不是孫策巧計連出,先克華雄,再敗李傕,迫使董卓西去。
就這群烏合之眾,還想沖進虎牢關,到達洛陽?
簡直就是做夢!
曹操也明白其中緣由,料定群雄不可靠,就把目光落在孫堅的身上。
誰曾想。
不知何時。
孫家三人已經離開營帳,不知所終!
曹操見最有可能幫他的人,也不再此處,不免心中失落,長嘆一聲。
“哎!”
……
孫家三人從營帳里出來,飛身上馬,火速回營。
半路上。
孫堅和程普回想起剛才一幕,不免心中疑惑。
為什么是曹操突然跳出來,按住了袁紹,不讓他打開盒子呢?
太奇怪了!
思來想去。
二人皆是搞不懂,遂問孫策。
孫策聰明絕頂,自然明白曹操的用意。
他娓娓道來,講出了事情的真相。
要說曹操能在漢末三國,殺出一片天地,最終三分天下,還是最強一家,個人能力絕對超強!
曹操堅持不讓袁紹打開盒子。
皆是因為玉璽,代表了天子的權威。
天子下發詔書,需要加蓋玉璽才能生效。
假設盒子里,真有玉璽。
董卓帶著沒有玉璽的皇帝,回到關中。
他再假傳天子詔令,對關東諸侯發號施令,誰能信他?
這時。
董卓就成了,挾天子卻無法令諸侯!
再看袁紹。
他現在是聯軍盟主,位高權重。
但各路諸侯散去。
盟主稱號也如煙消云散,一掃而空。
若是玉璽在手,盟主就是永久!
即使聯軍散去。
袁紹還能憑借玉璽,號令天下群雄,重新集結。
曹操是討伐董卓的發起者。
只要天下群雄持續討董,他就能獲得利益。
所以。
最不希望聯軍散去之人,一個是袁紹,另一個就是曹操!
看似曹操幫了孫家三人一次,實則還是為了自己!
如果盒子里,沒有玉璽。
事情就復雜了。
孫堅肯定不能承認,是自己藏了玉璽。
袁紹若是動用武力搶奪,孫堅也不是吃素的。
兩家大戰起來,聯軍就散了。
董卓若是順勢反攻,討董聯軍徹底失敗。
損失最大的,就是袁紹和曹操!
而當時的情況。
在場群雄,都已經相信漆木盒子里,裝著玉璽。
由于盒子沒有打開。
那么盒子里,即使裝著石頭,那也是玉璽!
如果盒子打開了,裝著玉璽,自然是皆大歡喜。
如若沒有玉璽,一切皆空!
孫堅演技了得,曹操也沒有看破。
他確實不知道盒子里,到底有沒有玉璽。
但人心難測。
曹操,他不敢賭!
盒子沒打開,人心安定。
盒子一旦打開,沒了玉璽,人心就散了。
所以。
曹操選擇最穩妥的方式,就是不打開盒子。
有句名言說得好,核武器的最大威力是在發射架上!
當時的情況,如出一轍!
不過。
也會有一個問題。
那就是盒子里沒有玉璽,而真的玉璽在皇帝那里。
如何應對?
當時,曹操也確實想過這個問題。
但仔細思量之后。
曹操否決了這個想法。
因為不可能!
獻出玉璽之人是孫堅,他必定查驗過了。
孫堅不會隨便拿著一個盒子,就說玉璽在里邊,還獻給袁紹。
當時的人,腦洞沒有那么大,干不出來這種事!
所以!
玉璽不在盒子里,那就在孫堅的手中,絕對不會在皇帝那里!
……
聽完了孫策的解釋,孫堅和程普恍然大悟。
由此可見。
曹操這個人,果然厲害!
感慨之余。
程普又問孫策道:“公子何故將玉璽盒子,獻給袁紹?”
孫策揚起馬鞭,指向東方,厲聲說道:“為了將來!”
隨后。
孫策就把緣由,對二人說了一遍。
原來,孫策把孫家后續的發展方向,定在了豫州。
豫州的西邊是洛陽,此處已經被董卓徹底摧毀,成為了無人區。
洛陽與周邊地區,已經成為一道屏障,無需擔心。
豫州的東邊是徐州,陶謙的地盤。
陶謙年紀大了,早沒了進取之心,再加上徐州士族期望安定,不愿征戰。
孫堅不去招惹陶謙,陶謙就不會招惹孫堅。
再看豫州南邊,是袁術的地盤。
袁術與劉表挨著,必是一場大戰。
他無暇顧及孫堅,自然也無需擔心。
唯獨豫州北面,與兗州接壤。
那里雖然混亂,卻是袁紹的勢力范圍。
孫策把玉璽盒子送給袁紹,意欲結交袁紹,及其麾下的各路諸侯。
到時候。
豫州東西南北四個方面,都暫時穩定。
孫家就能贏得時間,發展豫州!
豫州雖是天下之中,地勢平坦,無險可守。
但只要經營得當。
無形的屏障,才是最堅固的屏障!
同時。
孫策巧設移花接木之計,暗中留下玉璽,卻給了袁紹一塊大石頭!
孫堅和程普聽完孫策的解釋,頓時覺得此計,無比精妙。
如果不是騎在馬上。
程普真想給孫策磕一個頭,確實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不過。
孫堅仔細思量,卻發現一個問題。
他又問孫策道:“伯符!”
“袁紹不敢在群雄面前,打開盒子。”
“若是群雄散去,袁紹獨自打開盒子,發現是個石頭,暴怒之下,率軍來攻,如之奈何?”
孫策聞言,仰天大笑,說道:“哈哈哈,他不敢!”
嗯?!
袁紹發現玉璽是假,又不敢攻打孫堅?
這又是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