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1章 發戰爭財

迪斯累利即便政治形勢翻轉,可是他依然很焦慮。

在會議上,英國公開了塞浦路斯租借條約,可卻沒人知道,當初找蘇丹簽約的時候,是告訴蘇丹為了防止奧斯曼帝國的亞洲領土也落到俄國手中,英國有必要租借塞浦路斯。更沒人知道,英國實際的想法是將塞浦路斯當成了另一個直布羅陀。

當初為了阻止法西聯合艦隊從地中海進入大西洋,威脅英吉利海峽的安全,英國強占了這塊西班牙的土地,將直布羅陀海峽掌握在自己手里。現在在塞浦路斯發生了同樣的事,其實是英國已經做好了君士坦丁堡被俄國奪取,然后在海上,用軍艦封鎖海峽,讓俄國沒有一艘船能夠駛出海峽,相比君士坦丁堡的要塞,英國人更信賴自己的艦隊。

所以在最后一刻,迪斯累利都沒做好宣戰的心理準備,他之前態度非常強烈,是因為真的不想開戰,真的懼怕戰爭。

這次戰爭的形式,讓英國感到壓力極大,格拉斯通內閣長久以來對歐洲大陸的不聞不問,讓歐洲大陸國家已經不在把英國當回事,大英帝國什么時候在這種孤立無援的狀態下跟一個強國發生過戰爭啊!真要推算,還得是英法百年戰爭時期了。

他拉攏過意大利,意大利愿意支持英國,但要拉上法國,就像1855年那樣,迪斯累利此時在明白,原來那時候連軍事援助都不要的撒丁王國人家是在跪舔法國,而不是英國啊。所以后來法國支持撒丁王國擊敗了奧地利,建立了意大利王國。

法國如果能站出來,也不需要意大利王國了。可是法國的情況根本不可能出兵,倒不是法國人不敢打仗了,而是法國人開出的條件英國接受不了,法國要求跟英國建立軍事同盟,意在針對德國,英國既想利用法國的軍事力量限制俄國,又不想卷入法國跟德國的軍事對抗中。甚至判斷,如果拉法國入伙打這場仗,弄不好德奧會站在俄國一邊,然后法國將面臨再一次被德奧摧毀,那樣的話,還不如不用法國參戰,這樣還能牽制住德國不敢妄動。

算來算去,大國中竟然只有奧地利是相對有利的,此時不需要依附于任何一方,不需要卷入任何利益紛爭。

可這樣的國家,也是無法拉攏的。

最后迪斯累利目光看到了匈牙利共和國,這個大英帝國到現在還沒有承認的國家。

人往往抓住最后一根稻草后,會寄予一種不合理的希望。迪斯累利越看越覺得匈牙利是一個理想的結盟對象,安德拉希伯爵的表態讓英國十分舒服。因為匈牙利既不要奧斯曼帝國的領土,也不支持俄國在巴爾干建立大斯拉夫國家。

可以說,匈牙利幾乎什么都不要,只想跟英國聯合對抗俄國,還有這樣的好事?

還就是真有。匈牙利之所以不要求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因為靠近匈牙利的奧斯曼領土,全都是斯拉夫人的土地,匈牙利共和國中的匈牙利人只占一半,斯拉夫人的克羅地亞一直讓匈牙利頭疼,如果增加新的斯拉夫人領地,意味著克羅地亞的實力變得更強,更難壓制。不允許俄國在巴爾干建立大斯拉夫國家,是為了平衡,匈牙利的實力,放在中西歐是弟弟,可跟巴爾干鄰國相比,卻是哥哥,這個老哥可不想讓弟弟們變大,變強。所以大保加利亞和大塞爾維亞,都是匈牙利無法接受的,而這又是圣斯蒂法諾條約要求的。所以當圣斯蒂法諾條約公開后,匈牙利才會那么憤怒,乃至不惜一戰。

有匈牙利這個可靠的盟友,讓迪斯累利多了點底氣,接著越看越覺得匈牙利可靠。他想起了匈牙利人跟著奧地利參與了幾乎每一場哈布斯堡家族在歐洲的爭霸,匈牙利人的表現可圈可點,絲毫不輸歐洲其他民族,這是一個有戰斗能力的民族。

唯一的弱點是工業實力不足,可這不就是大英帝國的優勢嗎,雙方優勢互補,還有什么可怕的。

于是俄國大炮響起之前,就跟安德拉希伯爵簽訂了短暫的盟約,約定在這場戰爭中,匈牙利將堅定站在英國一邊,跟英國并肩作戰,英國將給與軍事援助,武裝匈牙利軍隊。

又找到了熟悉的感覺,英國出錢,歐洲大陸國家出命。這匈牙利簡直就是曾經北德意志的普魯士翻版,太適合跟英國結盟了,這就是大英帝國用來維持南歐巴爾干地區和平的最佳合作伙伴。

同盟條約都簽了,自然也就承認了匈牙利的合法身份,痛快的簽訂最惠國待遇,為期十年。

其他盟友,西班牙人喊得兇,也只是喊,霍亨索倫家族的利奧波德一世,根本就沒有任何結盟的想法,最后只表示道義上支持英國。

就只有一個希臘愿意支持英國,那是因為英國給的夠多。

戰爭爆發后,英國海軍第一時間將英國陸軍和希臘軍隊送到君士坦丁堡,期間還遭遇了俄軍大炮的轟擊。匈牙利軍隊卻快速挺進塞爾維亞,早在奧斯曼帝國包圍貝爾格萊德的時候,匈牙利軍隊就開始向多瑙河靠近,現在直接過河,很快就攻占了幾乎不設防,卻跟匈牙利只隔著一條河的塞爾維亞首都,取得了開門紅,英國報紙大肆宣傳這場勝利,認為是將俄國蠻子趕回野蠻的東歐的第一步。

君士坦丁堡屹立千年,不是那么容易攻下的,曾經制約匈奴人,保加利亞人等蠻族進攻的狹長城墻,如今依然限制著俄軍炮火的展開,君士坦丁堡三面環海,俄軍只能在一面炮擊堅固的石頭城墻。

俄國久攻不下,持續增兵。此戰,俄國已經動員了48萬軍隊,還有8萬羅馬尼亞友軍,8萬塞爾維亞軍隊,4萬保加利亞軍隊和1萬黑山軍隊,總兵力69萬,除了18萬在南線跟奧斯曼帝國爭奪亞洲領土,其余51萬都集結在色雷斯平原,面向君士坦丁堡。

可是俄國怎么也沒想到,小小的匈牙利竟然敢進攻,還攻入了自己扶持的小弟和盟友塞爾維亞的首都,這如何能忍。俄軍調整兵力部署,反正君士坦丁堡這里也張不開兵力,有部分軍隊繼續攻擊君士坦丁堡足夠了,分兵20萬北上,先擊敗匈牙利,讓匈牙利退出戰爭才能避免腹背受敵。

20萬哪夠?

結果在貝爾格萊德被匈牙利軍隊打的大敗。這可是一支跟著奧地利軍隊參與了普法戰爭的軍隊,匈牙利人出工不出力而已,不是不能打。作為一個從東方遷徙到匈牙利平原,在強敵環伺之下,還能占據這么一塊巨大的平原的民族,絕不是易與的。

匈牙利人自稱主人民族,是因為自他們來到這塊土地上,就沒當過奴隸,他們一直在奴役其他民族,農奴制時代,匈牙利人是莊園主,斯拉夫人,羅馬尼亞人是農奴。建立在這種歷史觀中的匈牙利人高度自信,更何況他們歷史上甚至沒有亡國過,最多是被奧斯曼帝國打到瀕臨滅國,又在哈布斯堡家族的旗幟下收復失地,這種收復失地的經歷,反而更加激烈民族士氣。

一個驕傲、自信,且動員能力極強,十分團結的民族,戰斗力是毋庸置疑的。

俄國是沒想到這一點的,他將分離的匈牙利當成了塞爾維亞這樣的小弟弟,他對匈牙利的認識停留在1848年,那時候10萬俄軍就平定了20萬匈牙利起義軍。可俄國從來不想,那時候的匈牙利起義軍就算不是烏合之眾,也不可能眾志成城,畢竟是革命,不可能團結一切族群,尤其是作為軍隊骨干的貴族,天然就是皇帝的同盟,所以當時匈牙利軍隊戰斗力受到很大削弱,甚至不得不請來了波蘭將軍指揮他們。

可現在的匈牙利軍隊,是經歷過普奧戰爭后奧匈帝國的軍事改革,是建立了總參謀部制度,是經歷了普法戰爭洗禮的軍隊,武器裝備跟奧地利帝國一致,訓練水平比俄軍更高,最重要的一點,兵力也比俄軍雄厚的多。

建立共和國之后,國際環境很不利,只有少數國家承認匈牙利的合法性。這些并沒有打倒這個民族,在科蘇特的反哈布斯堡宣傳下,匈牙利人將憤怒情緒指向哈布斯堡家族,認為是哈布斯堡家族在國際上的抵制,才造成匈牙利的孤立。被孤立的匈牙利人,處境很艱難,經濟陷入深度危機之中。

苦難并承受苦難,有時候也能起到凝聚民族的作用,更何況科蘇特這批人,是真的有人格魅力的,他不貪財,不好色,道德水平極高,在這種人的號召下,匈牙利人都不需要進行強征,一個個踴躍參軍,因為現在他們是在保衛自己。甚至一些有歷史底蘊的軍隊,已經打出了當初在哈布斯堡旗下,抗擊奧斯曼帝國侵略的戰旗,尷尬的是,這一次他們站在奧斯曼帝國一方。

說起征兵制,這又是一個優勢,托奧地利帝國時期在匈牙利建立的全民征兵制度,讓匈牙利能夠用1200多萬人口,征召出80萬大軍。只是除了600萬匈牙利人之外,其他的羅馬尼亞,克羅地亞這些境內族群的兵員有些靠不住。現在的匈牙利,跟奧地利得的是同一種病,奧地利還是割除了匈牙利這個腫瘤后的狀態,匈牙利則是毒瘤不斷擴散的狀態,因此甚至沒敢動員特蘭西瓦尼亞省的羅馬尼亞人和克羅地亞-斯拉沃尼亞王國的克羅地亞人。

只靠600萬匈牙利人口,目前只能征召40萬軍隊,但這也比俄軍多一倍,正面輕松擊潰了俄軍后,不但將俄軍趕出貝爾格萊德一帶,還追究俘虜了3萬。匈牙利的軍隊,瞬間讓英國人紅溫了,一次次報道當初科蘇特流亡英國時候,英國人給與的禮遇,歌頌這位帶領匈牙利走向自由的英雄人物。

這種輿論氛圍顯然對奧地利是不友好的,當初科蘇特為什么流亡英國,不就是因為在奧地利帝國搞分裂,失敗之后自己逃走了嗎。

但奧地利帝國對此沒有任何表態,因為弗朗茨忙著悶聲發財呢。

在沒有什么財比戰爭財更好發,在沒有什么錢,比賺英國人的錢更痛快。

這個國家太富了,都知道是工業國,知道是世界帝國,知道掠奪了全世界幾百年,卻不知道英國巨大的工業產能其實四分之三是本國消費了,這還是一個民眾極其有錢的國家,而英國這種有錢人高達3000萬。這還只是歐洲本土人口,他們的印度殖民地雖然貧窮,可富人數量估計比英國更多。

國民有錢,戰時能籌集到的財富就更多,因為可以發國債,倫敦又恰恰是世界金融中心。

一切有利條件,讓英國人打仗從來不缺錢,也舍得砸錢,畢竟像法國那樣有錢留著賠款的大怨種并不多。

大英帝國的賬戶主要開在了奧地利,因為他要為匈牙利軍隊提供30萬裝備,其中包括軍裝,步槍和火炮。恰好匈牙利之前裝備的武器跟奧地利帝國是一個型號,這不巧了嗎,斯太爾兵工廠開足馬力生產步槍,甚至向匈牙利人推銷自己仿制,并被奧地利軍隊大批量采購的斯太爾機槍,可匈牙利人覺得射速太快浪費子彈,沒有采購。大炮則是斯柯達大炮,同樣是仿制的,奧地利軍政部從克虜伯買來了生產授權,但沒買來工藝,招標讓本國企業仿制,最后斯柯達仿制的大炮性能最優,與克虜伯大炮不分伯仲,被軍隊采購。

除了武器裝備,匈牙利連軍裝都要采購,可以說,這個農業國除了工業,其他諸如軍事制度、行政制度、財政制度和司法制度都是現代的,不比歐洲任何一個國家的管理能力差。如果不是脫離了奧地利,或許這幾年工業也會有所發展。

幾十萬人的軍事采購,這是最好的生意,因為跟軍隊做生意,不會討價還價,且支付能力強,唯一的要求就是快。這恰恰是約瑟夫紡織城的優勢,這座紡織城,棉花運輸進去,最后能加工成任何成品,包括成衣。紡織城里的大型服裝工廠,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匈牙利新軍裝的訂單,然后從英國人手里拿錢。

蕭條了五年的經濟,終于快速火熱起來,而這幾年奧地利重金打造的基礎設施,保障了運輸的及時。五年修建了1萬公里鐵路,幾乎將奧地利境內所有有地位的城市都連接起來,主要城市都是高標準的干線鐵路,統一由國家鐵路公司運營,實行軍事化管理,嗯,都是跟普魯士人學的。

結果就是匈牙利人的武器彈藥、棉服物資,不但比俄國前線部隊送達的更及時,質量還更好。匈牙利人除了需要打仗,別的幾乎什么都不用考慮,大英帝國的錢袋子能幫他們解決一切煩惱。

而強悍的戰斗力,也更愿意讓大英帝國打款,匈牙利軍隊花錢的速度,甚至沒有英國人打錢的速度快。

匈牙利人也覺得痛快,跟著哈布斯堡家族那個窮逼,什么時候打過這么富裕的賬。加上初戰告捷,士氣無比高昂,不等俄國人再次打過來,主動出擊,沿著多瑙河大步推進。喊著口號是‘拯救君士坦丁堡’。

貝爾格萊德之戰,一下子將俄國人打醒了。他們瞬間清醒面對的是一支歐洲主流軍隊,而不是奧斯曼帝國那種拉跨的軍隊,也不是中亞游牧民族的落后部落兵。面對中西歐軍隊,俄軍也不是第一次吃癟,相反遭遇挫折的概率更大,每到這種時候,俄國人就會祭出看家法術——大暴兵術。

俄國人暴兵了,對俄國人來說,人力、兵力從來都不是問題,問題是窘迫的財政和裝備生產能力,所以不可避免的也打開了賬戶。

可惜這筆買賣德國人接了,俄國人已經設計出了更先進的伯丹步槍,軍中卻裝備極少,就是限于生產能力不足,此時訂單下給了德國,德國超強的產能馬上開始為俄國軍隊提供裝備,更先進的毛瑟步槍和克虜伯大炮很快就被俄軍帶到了前線。

這筆錢俾斯麥是不可能不掙的,當初法國聯合意大利跟奧地利開戰,普魯士并沒有看在同為德意志人的份上手下留情,而是給雙方同時提供武器,最后凈賺800萬塔勒(銀幣)。現在俄國盧布也不會拒絕,反正毛瑟兵工廠和克虜伯兵工廠都是私營企業,政府有足夠理由應付英國的外交壓力。

于是一直置身事外的德奧兩國,以軍事裝備的方式讓戰場上出現了德意志元素。

在歐洲大戰的大背景下,無人注意一艘軍艦,滿載著數千名士兵,離開了威尼斯港口,向著遙遠的東方駛去。

奧地利帝國在菲律賓正在鎮壓叛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滋市| 宁南县| 栾城县| 敦煌市| 灵武市| 保德县| 青冈县| 临安市| 扎鲁特旗| 佛学| 离岛区| 三台县| 南丹县| 休宁县| 双江| 壤塘县| 海阳市| 青浦区| 萨嘎县| 泾阳县| 林州市| 东辽县| 石嘴山市| 乐陵市| 沙田区| 扶沟县| 页游| 东乡县| 双流县| 石林| 房产| 临猗县| 南通市| 兴义市| 仙桃市| 皮山县| 道真| 杭锦后旗| 宁晋县| 平乡县| 达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