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爭相借款
- 朕的奧匈還能搶救一下
- 作家BbxnM8
- 4647字
- 2025-07-31 07:41:27
回到熟悉的城市,街道氣氛肅然。佩劍或者帶槍的警察很多,但是對于驅散民眾的命令十分敷衍,一條街上,往往街頭街尾會有不同立場的族群聚集起來,有領袖人物發表演說,批評帝國的一切,警察們甚至愿意駐足聽一聽這些高論,除非不同立場的族群打起來。
波西米亞人堅決反對二元制,只要維也納不戒嚴,他們就組織人上街抗議,波蘭人選擇了支持,引發了波西米亞的捷克人的不瞞,讓他們對幾年前還同情的波蘭人產生了仇視,如果不是有警察盯著,兩個族群很容易打起來。
克羅地亞人則在請愿,他們覺得新的帝國將他們置于了一個不利地位,沒有尊重他們的歷史權力,他們不希望參加匈牙利議會,而是要求直接面對帝國。
烏克蘭、塞爾維亞等其他斯拉夫活動家,也紛紛行動起來,奧匈帝國的建立,仿佛像深潭中投入了一塊巨石,讓所有民族的野心都澎湃了。
看著混亂一片,卻能混而不亂,這就是維也納,古老的歷史名城,19世紀的現代城市,維亞納!
皇帝歸來的消息漸漸傳開,皇宮前每天都有大批請愿的民眾和軍警對峙,弗朗茨整整一個月都無法走出自己的寢宮。不斷接見各種請愿團體代表,他只聆聽,不表態。
民族問題的復雜程度,是看多少份文件都無法描述清楚的,必須親自去感受,親自跟不同民族進行接觸才能真正理解他們的訴求。
經過一個月的安撫,局勢漸漸平息下來。阿道夫親王組建起了新的奧地利帝國內閣,負責管理奧地利部分,波西米亞地區,斯洛文尼亞,達爾馬提亞等地區,卻管不了位于匈牙利王國境內的匈牙利、克羅地亞和特蘭西瓦尼亞等地區和民族。
內閣成員8人,其中7人都是德意志人,只有1人是位波蘭人。
而在帝國境內,不提德意志人和波西米亞人(包括捷克人、斯洛伐克人)七百多萬比五百萬的比例,單單是8名內閣成員中連1位波西米亞人都沒有,這就不正常。
阿道夫親王絕非昏庸之徒,這份名單讓弗朗茨完全看不懂了。
“親愛的阿道夫。這會激怒波西米亞的!”
“是的,陛下。但這份憤怒,未必會落在我們頭上。”
弗朗茨聽出他口中的‘我們’代表的不是現在殘缺的奧地利帝國,而是帝國境內的德意志人,是正黑黃旗們。
弗朗茨輕輕點頭,接著嘆了口氣,顯然他聽懂了:“將波西米亞的憤怒轉移到波蘭人頭上,確實是一個辦法,只是有點陰損。”
誰說歐洲人不會玩權術的。阿道夫這一手就玩的很溜,這是挑動小民族斗小民族啊。之前幾年帝國東北部的波西米亞王國的主要人口捷克人,甚至說波西米亞語言的斯洛伐克人、摩拉維亞人都很同情緊鄰的奧屬波蘭人。起因是1863年爆發的波蘭起義,主要是俄屬波蘭人試圖擺脫沙皇俄國的統治,結果遭到了沙皇殘酷的鎮壓。這場同情讓奧屬波蘭東部地區的民族連成一片,對統治帝國的德意志上層來說,其實是一種威脅。
這種同情只持續了四年,隨著1867年奧地利帝國被迫接受匈牙利王國自治,改組帝國議會之后,同情就結束了,轉為仇視。原因是只有波蘭人支持帝國議會,而波西米亞人則堅決反對。
波蘭人支持的原因,和波西米亞反對的原因都是基于權力。基于歷史原因,波西米亞有一個王國議會,雖然沒什么實際權力,但卻是一種象征。帝國議會召開之后,波西米亞議員拒絕前往維也納參加議會,表面理由是波西米亞的議員席位太少,但波蘭卻選擇了支持。因為基于歷史權力,波蘭從沒有自己的議會,他們認為帝國議會的建立,讓波蘭人可以向帝國派遣代表了,這是他們權力和地位的巨大提高。
波蘭人的行為,讓正在跟帝國抗爭的波西米亞人感覺到了背刺。他們抗議的目的,遠遠不是增加幾個名額那么簡單,他們要在已經擁有王國議會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只對王國議會負責的王國內閣,換句話說,他們追求的是類似匈牙利的權力,只不過沒到要脫離帝國的程度。
波西米亞的拒絕,并沒有能組織帝國議會的召開。因為弗朗茨通過敕令的形式,要求波西米亞地區進行直選,這也遭到了波西米亞議會的反對,他們不接受不通過波西米亞議會向帝國派遣代表的方式。波西米亞人的反對,還得到了帝國西部斯洛文尼亞、蒂羅爾等地的支持。
在阿道夫的操作下,大量議員缺席的狀態下,他的一條條法令還是通過了議會決議。因為在奧匈帝國建立之后,通過精確的安排,讓德意志人在議會中占據著絕對數量,能得到足夠多的票數。
幾條法案的方向一致,都是從教會手中將權力收歸政府,加強行政權力。阿道夫推翻了宗教和教皇跟奧地利簽署的《1855年協約》,這份協約中確保了教會對于世俗婚姻的權力。新的法案則規定,如果神父拒絕主持婚禮,公民可以在民事當局前訂立婚約,并且規定,所有婚姻糾紛必須在普通法院進行。接著又將教育從教會監管下解脫,政府開始直接管理教育機構,杜絕了羅馬教會的控制。
此外還通過了一些關于異族婚姻的法案,重新確立了此前被各民族廢除的陪審團制度,充足了軍隊,改革了財政。
阿道夫短時間內幾乎重組了新帝國的方方面面。
弗朗茨對他的工作十分滿意,唯有一點不能接受。
“阿道夫。增加息票稅一定會引起外國的抗議,這不是關鍵,關鍵是會影響帝國信用,得不償失。”
奧地利帝國命運多舛,過去的半個世紀,始終處于激蕩之中。漫長的拿破侖戰爭之后,又遇到了被拿破侖思想傳播引發的歐洲1848年革命,光是鎮壓匈牙利革命就鎮壓了一年,1850年代,1860年代又先后被法國和撒丁王國聯手,被傳統宿敵和競爭對手普魯士擊敗,丟失了在北意大利的富饒威尼斯地區,財政瀕臨破產。
本身在拿破侖戰爭期間,奧地利財政就已經崩潰,當時奧地利帝國一次次被拿破侖的軍隊擊敗,一次次暴兵數十萬參加反法同盟,雖然有英國的經濟援助,可更多的軍費,還是依靠濫發紙幣籌集。最終超發了數億盾紙幣,導致紙幣幣值降低到了五分之一面額,幾乎淪為廢紙。戰后用了將近三十多年時間,發行了多筆硬幣償付的債券,不斷收回濫發的紙幣,才漸漸穩定住了帝國的貨幣體系,將金幣兌換紙幣的比例穩定在了200比100,可惜這時候爆發了1848年革命,財政再次受到沖擊。緊隨其后的對奧地利和普魯士的兩場戰爭,不但讓帝國欠下了數以千萬的債務,還丟失了每年能提供五六千萬美元價值稅賦的富饒的威尼斯地區,雪上加霜。
財政問題,是弗朗茨被迫跟匈牙利折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普奧戰爭后,奧地利雖然沒有割地,戰爭賠款也不算多,可本就岌岌可危的財政更加困頓,當時的奧地利,已經沒有鎮壓匈牙利的經濟實力了,如果當時再發生一次1848年那樣的革命,就只能看著匈牙利離開帝國。
靠著妥協,總算以共主君合國的方式,沒有讓匈牙利徹底脫離帝國,但財政問題依然沒有解決。阿道夫這段時間,跟匈牙利進行了艱難的談判,成功讓匈牙利王國愿意承擔百分之三十的帝國債務,但如何籌措新的經費,在目前被帝國中最富庶的波西米亞抵制的情況下,就成了一個無解的死結。
有一個關于奧地利的段子。
作為債主的英國外交大臣問奧地利大使“外債能還么?”奧地利大使痛苦的搖搖頭,那么“利息能還么?”奧地利大使痛苦的搖搖頭,那么“利息產生的利息能還么?”奧地利大使依然搖搖頭。
這就是現在奧地利的現狀。
讓人忍俊的是正是因為欠的錢太多,乃至只要對需要支付的利息征收20%的息票稅,就能平衡目前岌岌可危的財政。
阿道夫繼續解釋:“匈牙利只同意承擔百分之三十的債務。任何新增債務,匈牙利王國不對未經其議會同意而簽訂的債務負責,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匈牙利是不可能接受帝國增加新的債務的。”
弗朗茨點點頭:“我明白。我并不打算以奧匈帝國的名義籌集這筆資金。”
說著,弗朗茨拿起厚厚一本計劃書道:“但你必須保證,在充足資金的支持下,一定要盡快按照計劃重建我們的軍事力量。平時保持一支二十五萬兵力的軍隊,戰時能夠快速擴大到八十萬人。”
奧地利帝國的暴兵能力總是值得信賴的,哪怕在一貧如洗的拿破侖戰爭時期,也能一次次征召起數十萬大軍,最終絞殺了強大的拿破侖。其實就是因為窮,當拿破侖帶領法國的意大利軍團進入意大利的時候,意大利人看著這支衣衫襤褸的軍隊,覺得是一群叫花子,當拿破侖從意大利攻入奧地利的時候,他才發現奧地利竟然比法國還窮,不但無法像富庶的北意大利那樣為他的軍隊提供充足的給養,很多時候,甚至連基本的口糧都湊不到,當然后來拿破侖去了普魯士,發現那里才叫真的窮,幾乎沒有一條像樣的道路。
不管是奧地利的德意志人,還是普魯士的德意志人,都窮,因為窮,所以才會被軍隊的薪水吸引,干這份殺頭的買賣。阿道夫已經開始按照普魯士的方式,征召了第一批志愿兵,他們將訓練、服役一年,然后退入預備役,接著征召第二批,如此往復,幾年之后就能完成奧地利軍隊的重建。還將按照普魯士的模式,建立總參謀部制度。
阿道夫一臉凝重:“如果經費充足,重建軍隊不難。只是——”
他欲言又止。
“說。”
“這筆經費,不知陛下要通過什么渠道籌措?”
歐洲這些國家,非常的卷,很少有國家能獨領風騷,往往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一個國家取得一個進步,其他國家很快就會跟上,無法跟上的國家,會慢慢消亡,甚至被吞并,比如波蘭,淪落到被瓜分的命運。而作為能在歐洲占據主導帝國的幾個國家,全都緊跟時代,不斷改革。
奧地利改革的目標對象,往往是老對手法國和普魯士。改革的領域,往往跟軍事緊密相關。當初在七年戰爭中,特蕾莎女皇慘敗于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之后,馬上進行改革,不惜擋掉最后一條裙子,也要復仇,她充足軍隊,施行義務教育,讓奧地利的教育水平迅速追上普魯士,同時還建立起了一支一直在歐洲出于一流水平的炮兵。即便在上次普奧戰爭中,奧地利的步兵遭到了擁有后膛火力的普魯士的壓制,但炮兵卻不落下風,反倒是在拿破侖時代獨領風騷的法國炮兵,被普魯士的后膛鋼炮碾壓。
拿破侖戰爭之后,大家改革的方向就變成了模仿法國模式。普魯士也好,奧地利也罷,都模仿法國建立了龐大的后備兵源,制度上你追我趕,先后邁入了現代軍隊門檻。這次奧地利敗于普魯士,是沒意識到技術的進步,剛好到了一個代差時代,滑膛甚至線膛槍立刻過時了。當普魯士的德萊塞針擊步槍在普奧戰爭中大顯神威后,法國立刻就換裝更先進的后裝線膛步槍。現在奧地利也緊跟步伐,要重建一支以后膛步槍為主力武器的新軍隊,還要模仿普魯士建立總參謀部。
也不僅僅只有奧地利模仿別人改革,奧地利的成功經驗也時常被對手模仿。此次普奧戰爭失敗的原因除了武器落后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原因——動員速度。當奧地利的軍隊通過鐵路運送到邊境之時,普魯士已經通過鐵路運送了更多的軍隊等待。而普魯士快速動員的能力,其實是對奧地利的模仿。早在十幾年前,當普魯士國王試圖撿起在1848年革命之時,被德意志各邦國資產階級代表送給他的王冠之時,奧地利立刻反對,并聯合俄國進行了軍事部署,當時普魯士軍隊還沒來得及動員,而奧地利軍隊就已經兵臨前線,普王大驚之余被迫在奧爾米茨簽訂了條約,宣布不謀求單獨統一德意志,這次沒有爆發就結束的戰爭,被普魯士人稱作奧爾米茨之恥,隨后開始了對鐵路用于軍事的改革,并在這次戰爭中,用奧地利人曾經的長處擊敗了奧地利人,因為開戰之后,普魯士人至少有四條可以向前線運兵的鐵路,奧地利只有一條,成功者十多年來停滯不前,反倒讓后來者居上。這就是歐洲國家的改革,像波浪般后浪推著前浪,滾動進步。
改革,在激烈競爭的歐洲,從來不是問題,最大的阻力只有錢。
“我會以皇室名義借這筆錢,這也是奧地利和匈牙利目前唯一共同擁有的了。”
想靠著匈牙利議會批準預算,黃花菜都涼了,兵貴神速,等不起。
阿道夫沉默了片刻,有些難以啟齒。
“阿道夫?”
“陛下。恕我直言,您家族的財政狀況也很不理想。”
何止是不理想,也是破產狀態,純粹是拆東墻補西墻,靠著哈布斯堡這塊金字招牌,勉強撐著。
弗朗茨卻信心十足:“幫我約一下法國大使。”
“您打算向法國借款?”
“沒錯。順便通過渠道小心將這個消息透露給普魯士。”
“我明白了。”
阿道夫很快就想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