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東京大火

為君難,為守成之君更難……趙恒身處京城之巔,對呼嘯的大風尤其感受強烈。

公元1000年來臨的時候,歐洲人吃光了家中的余糧,拖家?guī)Э趤淼浇烫茫隗@恐和絕望中等待世界末日的來臨。結(jié)果苦熬了一夜后,發(fā)現(xiàn)原來是虛驚一場。但在地球另一端的大宋王朝,宋真宗趙恒正經(jīng)歷著實實在在的世界末日。

首先是在年前,即將跨越古稀的樞密使曹彬病逝。作為開國元勛,曹彬平定了后蜀、南唐、北漢,攻下了大宋的半壁江山。作為護國功臣,他兩次領(lǐng)兵北伐遼國,震懾北境。他被稱為大宋軍界的膽,所以他的離去使得大宋失去了一根定海神針。

緊接著在正月初一,大宋文臣界的定海神針——前宰相呂端突然病重,陷入了深度昏迷。太醫(yī)院用盡了集體智慧,也沒能挽留住他的生命。

如此一來,大宋的軍界和政界接連失去了定盤的星,從皇帝到百官,心情無不七上八下起來。

然而趙恒還沒從悲痛中回過神來,正坐鎮(zhèn)北方前線、抵御遼國十萬大軍的老將呼延贊突然舊傷復(fù)發(fā),臥床不起。

呼延贊是三朝老將,曾在全家臉上刺下“一片丹心滅契丹”的誓言,連女兒、兒媳都沒落下,是出了名的抗遼先鋒。這次蕭太后趁冬季大宋的水長城結(jié)冰,攜名將耶律斜軫一起入侵,一路勢不可擋。趙恒在痛失曹彬的情況下,只得派遣綽號“小尉遲”的呼延贊前去抵擋。

“小尉遲”就是門神尉遲恭再版,趙恒原本希望呼延贊給大宋的新年站波崗,沒想到后者剛上路,北方就突發(fā)大面積降溫。呼延贊護國心切,不顧嚴寒快馬加鞭趕到定州,結(jié)果導(dǎo)致高梁河大戰(zhàn)時的三處箭傷復(fù)發(fā),高燒不止,全軍頓時群龍無首。

趙恒聽說后,立即派遣太醫(yī)院的五位名醫(yī)帶上宮中珍藏的名貴藥材,連夜趕赴定州為呼延贊診治。

然而太醫(yī)們再次拼盡全力,也沒能留住呼延贊,眼睜睜看著這尊門神出師未捷身先死。朝中的御史們聽聞后,結(jié)合太醫(yī)院年前年后的敗績,紛紛抨擊“百無一用是太醫(yī)”。民間的傳言更玄乎,因為太醫(yī)給大臣看病俗稱“奉旨宣醫(yī)”,所以都相信這是“天子不仁,宣醫(yī)納病”。

后來流言越來越廣,以至于幾位退休老干部不堪嚴寒生病,眼看達到了“奉旨宣醫(yī)”的條件,竟紛紛上書婉拒趙恒的好意。倒是致仕多年的老宰相、太子少保辛仲甫不懼流言,傷寒期間主動請求宣醫(yī),結(jié)果他吃了太醫(yī)開的藥不過五天,也步呼延贊等人的后塵——過世了。于是流言經(jīng)過正月這個特殊月份的惡化,升級為“宣醫(yī)納病,賜藥納命”,人們開始懷疑今年十有八九要天降大難。

為了安定人心,趙恒一面讓大理寺卿向敏中提前結(jié)束假期,進駐太醫(yī)院徹查,一面在紫宸殿召見以東府中書省、西府樞密院為首的中樞高層,連夜小范圍內(nèi)商量對策。

因為呂端、呼延贊等重臣剛剛過世,趙恒連過年應(yīng)景的赭紅色龍袍都沒穿,而是身著一襲素色的便服坐于御座上。御階下的十來位重臣亦是一臉凝重,完全沒有過年的喜悅。

本來此次朝會該由首相李沆主持,但他不知什么緣故遲遲未到,趙恒只得親開金口,向眾臣問計。話音剛落,現(xiàn)場頓時陷入了沉寂——好端端的春節(jié)過成了傷感的清明節(jié),任誰也是頭一遭。

大殿里唯一出聲的只有次相李至,不過常年患病的他發(fā)出的不是真知灼見,而是時斷時續(xù)的咳嗽聲。一些在場的大臣因為悲觀情緒使然,甚至懷疑他會不會是下一個倒下的國之柱石。

沉寂了好一陣子后,喜歡背地里打小報告的三司使王欽若一改性子,挺著脖子上肥嘟嘟的瘤子打起了頭陣:“啟稟官家,新年納吉是人之常情。只要天降祥瑞,而且是大大的祥瑞,一定可以一掃流言,還官家以威福,還天下以太平!”

“真是個好主意,”開封府尹寇準聲音怪怪道,“祥瑞又不是雞雛,說有就有!”

寇準一張口,朝堂必定吵——趙恒不禁蹙了蹙眉。

果然,王欽若也提高了嗓門:“當然可以說有就有,只要官家愿意。”

“你這是在慫恿官家造假,欺瞞天下嗎?”

趙恒見王欽若要吃虧,急忙出聲:“王愛卿想為國分憂朕是知道的,但我大宋以誠立國,這樣做似乎不妥。”

“前朝李唐大和九年,唐文宗為鏟除閹黨,曾假造甘露于石榴樹,對外宣稱是天降祥瑞。”王欽若頓了頓,“只要于國有利,于民有益,歷朝歷代都會用些非常手段。”

沒錯,現(xiàn)在正是非常時期!趙恒點了點頭,“王愛卿可有具體的想法?”

“啟奏官家,微臣建議用天書……”

“天書?!”不僅是趙恒,在場的大臣都有些蒙。

“對,官家是天子,上天庇佑我大宋最好的明示就是降下天書,曉諭大宋江山永固于天下萬民。”王欽若聲音無比洪亮。

為了證明天書不是憑空想出來的,他還列舉了漢武帝牛腹得天書的先例,說得趙恒不覺臉泛紅潮。

“旁門左道而已,”寇準突然打斷了他,“百姓的信心從來都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計相大人不想對策擊退遼國,卻指望裝神弄鬼愚弄百姓,你可真是國之棟梁!”

王欽若亦不示弱:“今日之流言歸根結(jié)底是百姓懷疑天不佑宋,恐降大難,以天書辟謠可謂對癥下藥,有何不可?”

趙恒見二人爭執(zhí)不下,轉(zhuǎn)而向老師,也就是次相李至詢問意見。

李至好不容易止住劇烈的咳嗽,拼盡全力說出一段囫圇話:“如今我大宋如同急癥在身,既要去痛,也要治本。王大人之計可以緩一時之痛,不妨一試,但當務(wù)之急還是趕緊任命一位能征善戰(zhàn)的大將,打贏耶律斜軫這根遼國的定海神針,我們就有了自己的新定海神針。”

話音剛落,一陣咳嗽聲就呼嘯而至,李至整個人像篩子一樣顫抖起來。

老成持國之言呀,趙恒耐著性子等老師的咳嗽緩下來,才問可有合適之人推薦?

李至沒有正面回答,目光轉(zhuǎn)向了寇準,“平仲(寇準字)以前出使遼國時,曾與耶律斜軫有過一番文斗,是我等中最為知敵的,還是他來推薦比較中肯。”

寇準也不推辭,推薦了曾一起戰(zhàn)斗過的原任易州節(jié)度使,現(xiàn)任高陽關(guān)都部署康保裔。趙恒對康保裔在易州大撤退中的表現(xiàn)很是滿意,當即照準。然后命王欽若全權(quán)處理天書事宜,明天一早必須拿出方案。

“啟奏官家,微臣已有辦法。”

王欽若今天似乎要反常到底,一改以往有話要趙恒屏退他人的路子,當場拋出了自己的妙計:“陛下可宣稱為求國家安泰,百官安康,萬民安居,要齋戒三日。三日之中,陛下可稱夜夜夢到天神為陛下誠心感動,要降福于我大宋。這期間,臣會安排人將準備好的天書暗藏于開寶寺塔,待齋戒結(jié)束,再讓天書現(xiàn)身。如此一來,百官和萬民一定會篤信是陛下的誠心感動上天,所以上天才會賜福我大宋!”

趙恒一聽龍顏大悅,定國(王欽若字)真是忠君體國呀!而且這開寶寺塔是先皇下令建造,供奉阿育王舍利之用。塔高三百六十尺,建成至今仍是京城最高的建筑,天書降在這里天經(jīng)地義。

更巧妙的是,明天開始齋戒,三日之后就是上元節(jié)。按照慣例,正是番邦來朝之日,屆時朕正好可以挾天書之威震懾四方,進而傳到蕭太后耳中,讓這個女人知難而退。

“準奏,明天朕就齋戒,為國祈福!”

分配好任務(wù),趙恒正要宣布散會,首相李沆突然到了。李沆不僅與李至同歲,而且從前就是同行——曾是趙恒做太子時的老師。一向守時的他今天姍姍來遲,莫不是也生病了?趙恒看著消瘦的老師不禁憂心地想。

李沆沒等趙恒開口,也不問御前會議的結(jié)果,直接提出了要求:“請陛下屏退眾人,臣有要事上奏!”

“眾卿都退下吧。”趙恒不假思索道。

牛氣什么?遲早你的位置是我的!王欽若一臉恭敬地行了君臣大禮,隨著眾人退出了大殿。

偌大的紫宸殿頓時空落了下來,只剩下趙恒和李沆師生二人,這使得前者得以放下皇帝的威嚴,來到御階前與李沆對視而坐。

“恩師有何機要之事?”趙恒這個時候分外敏感。

李沆呷了一口熱乎乎的茶水,緩緩道:“臣剛?cè)ミ^呂相爺府上……”

兩天前不是剛隨朕去呂相爺?shù)撵`前澆奠過嗎?趙恒不解。

“先皇在駕崩前,曾秘密交給呂相爺一封密信。”李沆說著,從懷里掏出一封繡龍黃布包著的信箋。

趙恒急忙起身接過,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四個大字——慎火停水。

要防火防澇嗎?他正思索中,冷不防看到了信的落款——臣希夷上。

希夷先生,不就是陳摶老祖嗎?趙恒不覺脊背發(fā)涼。

陳摶老祖可是個了不得的人物,生于唐朝晚期,歷經(jīng)五代亂世,終于大宋初年,終年百一十八歲!

長壽倒在其次,更讓人仰視的是他的通天之能。據(jù)說他預(yù)測之事,每每必中,以至于現(xiàn)今的算命先生都拿本托名他老人家所寫的《麻衣相法》,大行招搖撞騙之能事。

趙恒聽伯父——太祖爺提過,當年他還是郭威帳下的一名小兵時,曾找陳摶老祖切磋過棋藝。結(jié)果老祖看出他有帝王之相,就要他立下字據(jù),如果輸了棋,就要將華山賜給老祖修道。伯父當時想反正華山不是我的,立了字據(jù)又如何?誰知日后伯父陳橋兵變,真的得了江山,只得兌現(xiàn)當年立下的字據(jù)。

更有甚者,宮中傳言當年父皇立太子時,也是老祖偷偷看過自己的面相后力主的……

看著學(xué)生一臉的驚愕,李沆娓娓道:“這是端拱元年,希夷先生臨終前寫給先皇的,說是到庚金、子鼠相交之年,如有大難,再由當世之天子打開。”

趙恒一驚,今年正好是庚子年!

“恩師怎么看這四個字?”

李沆這才詢問起了御前會議的結(jié)論,聽完捋了捋胡須,“‘停水’嘛,我大宋的水患只在黃河與淮河,其中黃河尤甚,幾乎每隔兩年就有一次水患,今年是該修繕一下沿岸大壩,預(yù)防一下了。至于這‘慎火’,上元節(jié)也叫燈節(jié),屆時汴梁的大街小巷必是燈火通明,還有宮中的焰火助興……依臣看,這天書之事還是作罷吧。”

趙恒心有不甘道:“開寶寺塔供有阿育王舍利,有佛祖庇佑,應(yīng)該無妨吧?”

“陛下難道忘了這開寶寺塔的來歷?”

趙恒一愣,猛然想起開寶寺塔不僅是汴梁城的至高建筑,還是一座鎮(zhèn)塔!

當初父皇棄選西京洛陽,最終將都城確定在東京汴梁時,曾有大臣表示反對,因為這里常年遭受黃河水患。汴梁的前身——魏國的大梁城、唐朝的汴州城就因水患而毀,至今深埋于城基之下,使得汴梁成了“城摞城”。父皇經(jīng)過一番考慮后,決定在城中修建一座鎮(zhèn)塔,并供奉阿育王舍利加持,以此鎮(zhèn)水平波。

為此,父皇請來了聞名天下的建筑大師兼風水大家喻浩,由他來主持修塔。孰料塔成之日,百姓發(fā)現(xiàn)這座塔竟然有些歪斜,斜向西北方。父皇正要興師問罪,喻浩卻說阿育王曾托夢與他,告誡大宋的威脅除了水患,還有西邊的黨項和北方的遼國。所以塔身在他的舍利指引下偏向西北,以告誡大宋天子外患未除。

不過大宋的天子不必擔心,汴梁城四面沒有高山阻隔,所以常年西北風不斷。等西北風將塔身吹正之時,就是外患消除之日,屆時大宋將迎來萬世不拔之盛世。

“陛下應(yīng)該清楚,”李沆提醒道,“不論喻浩的話是真是假,但先皇認可過,恰巧黃河這么多年也未曾威脅京師,使得開寶寺塔已經(jīng)成為百姓心中的大宋護國鎮(zhèn)物,所以還請陛下慎之又慎。”

趙恒終于動搖了,如果開寶寺塔再有閃失,加上之前四位大臣的驟然離世,民心必然大亂呀。

“恩師提醒的是,是朕心急了。”趙恒起身朝李沆深鞠一躬。

李沆趕緊起身還禮。師生二人又深談了一會兒,趙恒才讓自己的親信、殿前司都點檢王繼忠護送恩師回府。

孰料第二天早晨,宮中突然傳出明旨:陛下為求國家安泰,百官安康,萬民安居,即日起到開寶寺沐浴焚香,齋戒三日。

李沆派人進宮打探得知,原來昨夜王欽若等自己走后去而復(fù)返,向趙恒進言:既然開寶寺塔已是百姓心中的護國神塔,如果在此降下天書,更顯上天庇佑之真。

為了堅定趙恒的決心,他甚至想好了一個新年號——大中祥符,意即天降我中原祥瑞,必將昌盛于今。

“這個趙恒呀,還真是像他爹說的,毫無恒心……”李沆無奈地搖了搖頭。

在接下來的三天里,開寶寺成了禁地,趙恒在寺中誠心齋戒,抄寫佛經(jīng),敬神禮佛。同時二十萬禁軍在王繼忠的指揮下,對汴梁城各處進行了嚴格的火災(zāi)隱患大排查。開封府尹寇準作為京城的長官,一是禁止上元節(jié)期間民間燃放焰火,改由官府統(tǒng)一燃放,二是對放燈的地點嚴格限制,尤其是開寶寺周圍。

另一方面,王欽若從翰林院秘密找來一位書法高手,令其用先秦時期的鳥篆文書寫所謂的“天書”。然后裝在一個精致的夜光石匣里,偷偷摸摸放進開寶寺塔的頂層。

雖說辦事的這幾人都是出了名的能吏,又貼心貼己,但齋戒中的趙恒還是隱隱有些不安,因為這幾天一直大風不止,而且是罕見的西南風,連御街的彩燈都被刮掉一片。所以他戒肉戒酒不戒政,要三人每天都來匯報一次準備工作。

如此終于到了上元節(jié),當晚趙恒有些忐忑地登上開寶寺塔,最后一遍檢查了下王欽若的準備工作,這才長出了一口氣,得以有心情俯視一眼窗外的夜景。

雖然今夜的風還是很大,但絲毫沒有阻礙百姓過節(jié)的熱情。按照往年的慣例,此時最繁華的御街、馬行街、趙十萬街兩旁已經(jīng)扎滿了掛燈的棚樓“山棚”,里面掛滿了字燈、水燈、鳳燈、詩牌絹燈、玻璃燈、日月燈等各色彩燈,直把汴梁城裝點得繁花似錦,也把百姓的歡喜照得燦爛無比。

“真希望朕的江山如同這夜景一般,永遠繁華下去……”

繼位三年以來,趙恒可謂兢兢業(yè)業(yè)。每天三更天起床,五更天準時趕到前殿早朝,挨個兒聽取中書省、樞密院、三司、開封府、臺諫等各大要害部門的匯報。能當場決斷的,立即批復(fù),不能決斷的召集有司官員一邊吃廊下食(工作早餐),一邊商討對策。

處理完頭等要事,趙恒的整個上午就貢獻給了各種大事、瑣事,坐在紫宸殿里批閱奏章。

用完午膳,自覺才智不如父皇、伯父的他就鉆到了書堆里,從《左傳》《呂氏春秋》中汲取先賢們的真知灼見。

好不容易到了晚上,他又安排李沆、魯?shù)雷诘犬斒来笕褰o自己上課,學(xué)習(xí)漢武帝、唐太宗等明君們的治國方略。這樣直到子時,他才能回到后宮,享受片刻的安寧。

他這樣拼命,無非是想以勤補拙,不辜負父皇換掉大哥、二哥,最終將江山托付給自己的一片苦心。但即便如此,有遼國的蕭太后、黨項的李繼遷這兩個強敵的存在,他的這三年一刻都未消停過。就在前年,遼軍還曾長驅(qū)直入,打到了黃河北岸,差點兒逼得他遷都南方。

為君難,為守成之君更難……趙恒身處京城之巔,對呼嘯的大風尤其感受強烈。

這時,一位內(nèi)侍匆匆上來稟告:宰相李沆已經(jīng)率領(lǐng)東西二府、六部、三司的高官以及番邦使臣,從東華門出發(fā),兩刻鐘內(nèi)就可趕到開寶寺,按照事先商量好的來恭迎陛下出關(guān)。

到時萬民、番邦使節(jié)的焦點都在開寶寺時,塔頂大鐘突響,夜光石匣光芒大盛,天書就可“降世賜福”了……趙恒仿佛看到了萬民山呼萬歲,人人臉上掛著“天神眷顧”般欣喜的景象。

兩刻鐘一晃而過,李沆等人在王繼忠率領(lǐng)的禁軍護衛(wèi)下,取道趙十萬街,浩浩蕩蕩來到了內(nèi)城東北角的開寶寺。百姓聽說萬歲爺今晚要出關(guān),也紛紛提前趕到寺門前的趙十萬街兩旁,期望能瞻仰一眼龍顏。

百官按次列班完畢,以中書省宰執(zhí)李沆、李至、呂蒙正為首,齊刷刷地跪在正門前山呼萬歲。居于寺內(nèi)后殿的趙恒不禁龍顏大悅——群臣的呼聲在強勁的大風加持下,愈發(fā)地震耳欲聾。

已換上繡著十二章紋冕服的他在內(nèi)侍、金甲禁軍的簇擁下,緩步走出后殿,經(jīng)由大雄寶殿,走向寺門。

眼看還有十來步就要來到門洞,西南方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趙恒憑耳力判斷,來者的方向是南邊的趙十萬街。

這個時候,誰這么大的膽子敢來攪局?趙恒不禁攥緊了拳頭。

馬蹄聲還未停下,就聽有人高呼:“不好了,廣陵王府著火了……”

八弟的家著火了?!趙恒心中大呼不妙。

此刻他最擔心的不是八弟趙元儼,而是皇宮和樞密院!因為廣陵王府緊挨皇宮的東華門和北面的樞密院,稍有不慎……趙恒在瑟瑟的西北風中竟然額頭冒汗!

他正要加快步伐,就從門洞中看到大臣隊列最前排的李沆突然起身,讓眾人散開,使得報信之人得以沖到近前。

來人金盔金甲,護心鏡上印著“天武”二字,顯然是禁軍四大王牌之一的天武軍士卒。

天武軍把守的正是東華門!難道……趙恒再也無法矜持了,不顧寬大的冕服和頭頂沉重的冕旒束縛,快步?jīng)_出寺門。

“火勢現(xiàn)在如何?”趙恒大聲道。

趙恒光急著問話,沒有來得及喊“平身”,所以天武軍士卒只能雙膝保持跪地,回首朝東華門的方向一指——火勢過大,小的來時已燒到了東華門!

趙恒向東華門方向一瞅,雖然此刻滿城的彩燈很是耀眼,但仔細分辨下,還是能看到東華門一帶有一處光亮過于耀眼,蓋過了周圍的燈光。

如果所料不差,怕是東華門的城樓已被殃及……

趙恒剛剛做出推斷,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又是呼嘯而至。來人是一名開封府軍的虞候,還沒下馬就高呼:“報——”

“陛下面前大呼小叫成何體統(tǒng),速速下馬來報!”李沆罕見地一聲厲喝。

來人趕緊在御前十來米處勒住韁繩,剛要大喊,李沆又是一聲訓(xùn)斥,要他過來近前匯報“前線軍情”。

被連續(xù)呵斥了兩次,這個虞候終于醒悟了過來,小步?jīng)_到趙恒近前,低聲道:“啟稟陛下,大火已殃及樞密院……”

趙恒只覺得有些頭大,樞密院執(zhí)掌天下兵馬,是軍機重地,這火也太會找地兒了吧?

一旁的李沆忽然撲通跪倒在地:“臣恭賀陛下邊關(guān)告捷!”

李至、呂蒙正先是一愣,但很快明白過來,也趕緊隨首相大人跪伏在冰冷的地上。有了東府三巨頭帶領(lǐng),文武百官不管明白的還是糊涂的,都撲通跪倒在地,齊聲山呼萬歲。

山呼聲剛落,跪在李沆后排的王欽若扯著嗓子又高呼道:“陛下不辭辛勞,為國為民齋戒,一定是您的誠意感動了上天。有陛下這等賢主,實乃大宋之幸,萬民之福呀!”

于是在他的帶頭下,百官不得不再次山呼萬歲。

受到官員們的感染,圍觀的百姓們也呼啦一下跪伏在地,向大宋英明賢能的當家人趙恒感恩。吐蕃、大理等番邦使節(jié)也紛紛行禮,向大宋皇帝致敬。

趙恒還沒回過神來,又是李沆奏請:“請陛下速速回宮,與臣等擬定犒餉,頒賞邊疆有功將士!”

跪在李沆后排的王欽若不干了,“天書”還沒降世呢,急著回宮干嗎?

他急忙直起上身:“啟奏陛下……”

李沆卻不容置疑地予以打斷:“臣請陛下即刻回宮!”

趙恒有些猶豫,雖然現(xiàn)在宮中、樞密院失火,但他深知開封府在府尹寇準的治理下,已經(jīng)建立了完整的防火體系——街巷每隔三百步就有一座軍巡鋪屋,街坊交匯之處建有高大的望火樓,這些地方都配有人數(shù)不等的鋪兵、士兵,以及水桶、鐵貓兒、繩索等一應(yīng)俱全的防火工具。即便遇到重大火情,這幾千人的防火大軍也足夠應(yīng)付了。

“臣恭請陛下回宮!”李沆這次的口氣有些嚴厲,很像當年教導(dǎo)還是太子的趙恒。

還沒等趙恒答應(yīng),李沆已示意王繼忠拉來皇輦,將他護送回皇宮。而李沆卻和寇準等一干大員留下來,沒有離去,仿佛要指揮抵御什么重大險情一樣。

就這樣,趙恒被王繼忠急匆匆護送回去。結(jié)果他顛簸了一路,從皇輦中走出來卻發(fā)現(xiàn)眼前的所在不是皇宮,而是城南的別苑南御園。他正要責問王繼忠,就覺得臉上發(fā)燙,抬頭一看,只見東北方不知何時矗立起一個數(shù)百尺高的“火把”,將汴梁城的夜空映得無比滾燙。

趙恒差點兒就癱坐地上,那“火把”不是別的地方,正是京城的地標開寶寺塔!這意味著他剛剛離開的開寶寺已是一片火海!

而就在他的正北方——皇宮中也是濃煙滾滾,隔著幾條街都能聽到鼎沸的叫喊聲。顯然源于廣陵王府的火勢已經(jīng)將大內(nèi)、馬行街、趙十萬街、開寶寺連成了一片火海!如此一來,現(xiàn)在所處的南御園反倒是最安全的。

老師就是老師,怪不得還沒過世就被世人尊稱為“圣相”。他一定是一早預(yù)料到火勢會很快蔓延至開寶寺,所以將朕送到南御園……不好,開寶寺附近還有成千上萬的百姓!

“陛下請放心,李相爺和寇大人留下來,就是疏散百姓的。”王繼忠回稟道,“臣已留下天武、捧日諸軍的得力干將交由二位大人差遣。”

趙恒嘆了口氣,“怎么會是這樣,會是這樣……”

他只想給百姓給吃一顆定心丸,讓大家安安心心過個好年。為了不勞民傷財,他連從正月十三就開始的上元燈會都放棄了觀賞,一個人跑到寺里誠心吃素戒色,沒想到換來的竟是這么個結(jié)果。

看到趙恒痛苦的神情,王繼忠撲通跪倒在地:“陛下,是微臣失職,沒有做好火患排查,請陛下重重責罰!”

“你是什么人朕還不清楚嗎?”趙恒示意他平身,“朕在這里很安全,你速速帶領(lǐng)這里的殿前司諸將士趕去增援,務(wù)必盡快控制住火情!”

王繼忠有些遲疑,南御園雖說也是皇家禁地,但充其量只是一座別墅,守衛(wèi)不過三五百人。現(xiàn)在城里亂糟糟的,自己把殿前司的人都帶走了,萬一有個閃失……

“愣著干什么?快去!”趙恒喊了出來。

王繼忠不敢再有遲疑,翻身上馬,領(lǐng)著殿前司各部馬軍、步軍匆匆離去。

在強勁的西北風推波助瀾下,此時汴梁內(nèi)城包括皇宮、馬行街、趙十萬街、開寶寺等在內(nèi)的整個東北片區(qū)已是一片滾燙的火海。尤其處于火勢中心的馬行街、趙十萬街等處,原本就是繁華的步行街,分布密度極高的商鋪、妓院、酒肆多以木結(jié)構(gòu)為主,加上貫穿街頭街尾的山棚又是竹竿、油布搭建,一有火情,立刻成“火燒連營”之勢。天公不作美的是,今夜的西南風尤其猛烈,以至于馬行街一處著火的山棚都被吹上了天,飄到了與趙十萬街相連的一條巷子,把巷子里的山棚也點著了。

更讓李沆等人頭疼的是,他們疏散人群的方向是從北向南,而內(nèi)城北部一向比南部繁華,造成百姓的觀燈路線是從南至北的。所以疏散方向與人流方向相逆,無疑減緩了滅火效率。

情急之下,寇準大膽建議開放皇宮北門玄武門,讓人群從皇宮借道西華門,轉(zhuǎn)移到?jīng)]有火情的城西去。

“好大的膽子!”堅持留下的李至強忍咳嗽,“讓庶民擅闖皇宮大內(nèi),成何體統(tǒng)?”

“體統(tǒng)重要還是人命重要?”寇準反問,“皇宮地處汴梁中央,正好將著火區(qū)與未著火區(qū)隔開,百姓走這里是最快的逃命路線!”

“你——”

“平仲說得對,”李沆以首相之尊拍板,“百姓走皇宮,正好為救火的鋪兵和禁軍讓開大道,就這么定了,出了事老夫頂著。”

見老伙計李沆下了決心,李至也不再堅持,反而主動請命去疏散百姓,畢竟皇宮的大門只有東府宰相才叫得開。

在他的指揮下,百姓安全通過皇宮,轉(zhuǎn)移到了城西。天武軍、鋪兵等滅火大軍也得以順利趕赴各處火點,開展滅火工作。

但這時另一個難題出現(xiàn)了,人有了,滅火工具也帶來了,但水不夠!現(xiàn)在著火的范圍占了內(nèi)城的五分之一,需要的水量大得驚人!

眼看火勢要蔓延到外城,寇準再次拋出一個大膽的“妙計”——不如從金水河就近取水!

李沆身后的呂蒙正厲聲大喝:“大膽!金水河乃是皇宮的御河,豈能任你取水?”

他的潛臺詞是皇宮的風水講究“背山面水”,而金水河就是皇宮的風水河,老趙家的生氣水脈。你這么干和挖祖墳、破風水是一個性質(zhì)!

“我同意!”李沆果斷道,“金水河從皇宮東北流出,正好貫穿整個火場,我把殿前三衙的人都撥給你,速速去辦!”

還是老同年有魄力!寇準立即調(diào)集人馬,一撥派進宮中的金水河段,一撥派往宮外的金水河段,按照街區(qū)、宮區(qū)分成二十個小隊同時取水,分段滅火。

李沆則指揮開封府的官吏、雜役和府兵從旁協(xié)助。如此幾人忙活了一夜,終于在第二天的辰時將火勢控制了下來。

巳時,趙恒在殿前司的護送下回到了宮中,先是看到了幾乎見底的金水河,然后又見到后妃們居住的東六宮化為灰燼,最后見到了最傷心的一幕——被焚毀的左藏庫。

左藏庫是從伯父趙匡胤建國起就有的小金庫,三十多年來積攢的金銀、字畫、瓷器和絲帛不計其數(shù)。父皇第一次進庫房時,還說啥時候能花完呢,這下倒好,兩代所積,一朝殆盡!

去年全國赤字高達一千三百萬貫,他原本還想著從自己的左藏庫中拿出一筆錢,來支付北方戰(zhàn)事所需的糧草。現(xiàn)在可如何是好……

他正滿心不快,一個內(nèi)侍忽然來報:樞密使王繼英有緊急軍情來報!

“宣。”

很快,比李沆還年長一歲的王繼英一路小跑就趕到了御前。與棱角分明的寇準、憂國憂民的李沆不同,王繼英的相貌顯得平淡無奇,但他一開口就十分驚人。

“啟稟陛下,遼軍前日突襲高陽關(guān)……”

“高陽關(guān)失守了?”趙恒急切道。

高陽關(guān)是北方三大軍區(qū)之一,位置險要,一旦丟失,北方戰(zhàn)區(qū)的總指揮部定州必然不保!

“沒有,高陽關(guān)守住了。”

“這就好。”趙恒剛要松口氣。

“但康保裔戰(zhàn)死了!”

趙恒差點兒沒暈過去,康保裔是高陽關(guān)、鎮(zhèn)州、定州三路都部署,剛一上任就壯烈殉國,這打擊的不只是北方戰(zhàn)區(qū)的士氣,還有整個大宋的士氣。

現(xiàn)在軍中缺將,國庫缺錢,這可如何是好?

趙恒還沒調(diào)整好心跳,一個內(nèi)侍又匆匆來報:“天書”出岔子了!

原來昨晚開寶寺塔那么大火,居然沒把藏在上面的夜光石匣燒掉。寺里的僧人在清理現(xiàn)場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石匣。出于好奇,不知內(nèi)情的他們打開后,從里面竟然發(fā)現(xiàn)了一塊隕石,上書十六個大字:趙氏受命,終于德昌。歲在庚子,女主代之。

德昌是趙恒的小名,意思不言而喻,自己要成為大宋的亡國之君。而遼國的蕭太后對內(nèi)稱“朕”,正是女主無疑!

這怎么可能?!朕明明檢查過石匣,里面是一塊縑絹,上書:趙氏命,興于宋,付與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趙恒百思不得其解,只得在未被火勢侵擾的大慶殿召開御前會議。原本他把參會范圍限定在東西二府、三司、開封府這幾個要害部門,沒想到負責監(jiān)察百官的御史臺老大趙昌言不請自來,還沒等李沆宣布會議開始,就搶先發(fā)言,一口氣彈劾了王欽若、寇準、王繼忠三人。

彈劾寇準、王繼忠,是因為二人事前防火工作做得不到位,釀成大禍。彈劾王欽若一是因為他既是始作俑者,慫恿官家造假在前;更是居心叵測者,弄出一份預(yù)言大宋亡國的“天書”,惑亂人心。所以趙昌言要求以玩忽職守罪罷免寇、王二人,以謀反罪誅殺王欽若。

趙恒一聽犯了難,王繼忠是自己的發(fā)小,寇準對自己冊立為太子有恩,王欽若從自己還是太子時就是知冷知熱的貼心人,動哪個都讓他于心不忍。最后還是李沆代表東府給出了處理意見:在查明起火原因前,尚不能確定寇、王二人之責,所以先免職留用;王欽若卻有偷換天書、妖言惑眾的嫌疑,當即免職,交由大理寺收監(jiān)審訊。

趙恒只得充耳不聞王欽若的喊冤聲,全部照準,然后趕緊打發(fā)走了趙昌言,把會議拽回正題。

“諸位愛卿……”趙恒剛要開口,卻發(fā)現(xiàn)眼前千頭萬緒,不知道該從哪件事開始。

關(guān)鍵時刻,還是李沆救了場:“如今這局面,一是要穩(wěn)定人心,二是要穩(wěn)定軍心,三是要查清起火原因。”

他接著分析道,穩(wěn)定人心靠裝神弄鬼是不行了,只能靠戰(zhàn)場上實實在在的勝利來證明那塊隕石上是徹頭徹尾的謊言。穩(wěn)定軍心,一是要重新任命統(tǒng)帥,二是要按時發(fā)餉。至于查清起火原因,則是要順藤摸瓜,搞清背后策劃這起大陰謀的主使。

“三件事中,這件事是最重要的!”李沆臉色凝重道,“這段時間先有幾位重臣的離奇過世,又有流言與之遙相呼應(yīng)。到了昨晚,更是一場異常巧合的大火將這些流言坐實,如果最終查明是人為縱火,那么這一連串事件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大陰謀!”

趙恒一聽不禁脊背發(fā)冷,如果真是個大陰謀,那么主使之人不僅有通天之能,操控得了朕的太醫(yī)院,甚至是朕的親信王欽若;更有控局之力,在京城掀起一場沖天大火……

“查,一定要速查!”趙恒想了想,“寇愛卿,這件事就交給你來辦,限期五日!”

寇準立即跪地領(lǐng)旨,因為這次調(diào)查對象涉及皇帝的親弟弟,所以他又請求賜予生殺予奪的便宜之權(quán)。

“準奏!”趙恒出乎意料的果斷。

接下來是穩(wěn)定軍心,首先要任命個新統(tǒng)帥。王繼英提議三大軍區(qū)中碩果僅存的高陽關(guān)都部署范廷召接任,呂蒙正則力主樞密院二把手王顯。二人正相持不下,寇準突然提出了一個新人選——楊延昭。

頓時,大殿里安靜下來。眾人紛紛用同情的眼神看向寇準——你可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為你推薦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會員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江南 3420萬讀過
麻衣神算子
會員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guī)腿怂懔巳蚊螅x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騎馬釣魚 738萬讀過
奪嫡
會員

【古風群像+輕松搞笑+高甜寵妻】【有仇必報小驕女X腹黑病嬌九皇子】《與君歡》作者古言甜寵新作!又名《山河美人謀》。磕CP的皇帝、吃瓜的朝臣、大事小事都要彈劾一下的言官……古風爆笑群像,笑到停不下來!翻開本書,看悍婦和病嬌如何聯(lián)手撬動整個天下!未婚夫又渣又壞,還打算殺人滅口。葉嬌準備先下手為強,順便找個背鍋俠。本以為這個背鍋俠是個透明病弱的“活死人”,沒想到傳言害人,他明明是一個表里不一、心機深沉的九皇子。在葉嬌借九皇子之名懲治渣男后。李·真九皇子·策:“請小姐給個封口費吧。”葉嬌心虛:“你要多少?”李策:“一百兩。”葉嬌震驚,你怎么不去搶!!!

月落 2.5萬讀過
棺香美人
會員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鉚釘 6.5萬讀過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guān)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chǔ),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quán)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zhàn)爭、帝王心術(shù)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jīng)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wǎng)絡(luò)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當年明月 275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盛区| 吴桥县| 恭城| 新密市| 夏津县| 永泰县| 温宿县| 安阳县| 浮山县| 乡城县| 竹山县| 河南省| 柞水县| 南昌县| 花莲市| 五大连池市| 横山县| 南皮县| 什邡市| 湾仔区| 徐州市| 陆川县| 水城县| 宜宾市| 疏勒县| 荃湾区| 和政县| 黔西| 喀什市| 陆良县| 元谋县| 石渠县| 博兴县| 南通市| 临城县| 宜兰县| 郁南县| 洞口县| 得荣县| 南陵县| 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