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該省省該花花
- 重返1983:萬元戶到全球首富
- 甜甜的夾燒肉
- 2022字
- 2025-08-04 15:46:00
兄弟倆挑起擔子,踏上回村的土路。
回程比來時腳步更輕快。陳衛東腦子里反復盤算著黑木耳的生意經:怎么組織人采?怎么保證品質?怎么干燥儲存?找誰出貨?利潤如何分配?每一個問題都需要實地考察和謹慎安排。
但他心里有底,這絕對是一條比雞蛋更寬、利潤更厚的財路!雞蛋是糊口的糧,這山貨,可能就是挖到的第一桶金!
路過村口老槐樹時,樹下的人影似乎比往常多了幾個。
李嬸那標志性的尖嗓子又響了起來:
“喲,衛東衛國回來啦?這籮筐……看著不像是柴火啊?”她眼睛毒辣地盯著陳衛東舊籮筐里露出的煤油瓶子和裝糖的紙包角。
陳衛東停下腳步,臉上帶著恰到好處的“疲憊”和“坦然”:“李嬸眼神真好。這不是去供銷社買了點鹽、火柴、煤油嘛,家里快斷頓了。順便……”他拍了拍籮筐邊沿,聲音壓低了些,帶著點“分享秘密”的親近感,“給狗蛋稱了半斤水果糖,孩子饞壞了。又買了點辣椒,燉菜提提味。唉,這日子,精打細算唄。”他把“精打細算”和給娃買糖聯系起來,顯得真實又帶著點普通人家的小心酸和小滿足,完美解釋了那點“奢侈”的消費。
果然,李嬸一聽是給孩子買糖,還買了辣椒,那點探究欲被堵了回去,撇撇嘴:“哦,是該給孩子甜甜嘴兒……”語氣里的酸味淡了不少,轉而和其他人嘀咕起別家的閑話去了。
陳衛東和陳衛國對視一眼,挑起擔子,穩穩地朝家走去。
推開院門,熟悉的燉菜香氣還沒散盡,秀芝肯定又用肉湯燉了菜,狗蛋像小炮彈一樣沖過來,一眼就看到了籮筐里的東西。
“爹!小叔!”狗蛋歡呼著,眼睛直勾勾盯著陳衛東掏出來的那個印著紅雙喜圖案的紙包——半斤水果糖!
“狗蛋,看爹給你買啥了?”陳衛東笑著剝開一顆糖,塞進兒子嘴里。甜味瞬間在狗蛋嘴里化開,幸福得他眼睛都瞇成了縫,含糊不清地喊著:“甜!爹,甜!”
林秀芝聞聲從灶房出來,看到丈夫手里的鹽、火柴、煤油,還有那串紅艷艷的干辣椒,臉上露出了溫婉的笑容。
當看到那半斤糖時,她嗔怪地看了陳衛東一眼:“又亂花錢……”但那眼神里,分明是歡喜和滿足。
男人顧家,知道疼孩子,這就是她最大的踏實。
“該省省,該花花。”陳衛東把錢拿出來,塞到林秀芝手里,讓她看看,她男人在外面可沒亂來,是真的變了。
同時這錢也真是給林秀芝看看而已,以前他做,搞得家里都沒什么錢,這些錢得拿出去錢生錢。
在現在這個工資一天才一塊來錢的時代,他這已經可以了,畢竟才開始起步。
厚厚一沓毛票握在手里,林秀芝的心徹底落了地,踏實得像揣著個暖爐。
她沒多問錢的細節,只是緊緊攥著。
陳衛國也想到自己分到的四塊多錢,伸手摸了摸,更加小心收好,想著那花布和相好的姑娘,臉上樂開了花。
他拒絕了在陳衛東家吃飯,得去看自己相好的姑娘。
晚飯是玉米餅子,一大盆用肉湯燉的蘿卜白菜,上面還飄著幾片油汪汪的肥肉片和新放的干辣椒段,香氣格外濃郁。
陳衛東嚼著餅子,感受著嘴里那點難得的油葷和辣椒帶來的微辣刺激,目光卻不由自主地飄向窗外黑黢黢的后山輪廓。
那寂靜的山林里,仿佛有無數黑褐色的“小耳朵”在向他招手。
木耳……一塊二的收價,一塊八的賣價……
他端起碗,喝了一大口菜湯,熱流滾過喉嚨,也滾燙了他心里那個剛剛成型的、更大膽的淘金計劃。
山里的金礦,是時候去探一探了。不過,得先找好“開礦”的人和“銷金”的路。
明天,得去后山轉轉,順便……找找王老五。
…………
清晨的薄霧還戀戀不舍地纏繞著青翠的山巒,空氣里彌漫著草木的清氣。
陳衛東揣上兩包“大前門”香煙——這是昨天在供銷社咬牙買的“硬通貨”,又用油紙包了四個玉米餅子,跟林秀芝交代一聲:“我去后山轉轉,看看有啥能拾掇的,晌午前回來。”便獨自一人出了門。
他沒叫陳衛國。雞蛋生意不能停,他自己則要趁著這個空檔,去探探王老五的底,摸摸山貨的路子。
后山的路他熟。小時候沒少跟著大人鉆林子。
他避開人常走的小徑,專挑那些更偏僻、野獸痕跡更多的地方走。
濕潤的腐殖土踩上去軟綿綿的,高大的樹木遮天蔽日,光線變得幽暗。
他邊走邊留心觀察:潮濕的背陰坡,腐朽的櫟樹、樺木樹樁上,果然星星點點地附著著一些黑褐色、耳片狀的東西——野生黑木耳!有的地方還成小片生長。
他蹲下身,小心地捏了捏一片較大的,肉厚,富有彈性,品相相當不錯。旁邊還有幾簇顏色稍淺的蘑菇,他認得,是常見的榛蘑。
“好東西啊……”陳衛東心頭一熱。這漫山遍野的,都是錢!供銷社收一塊二,黑市呢?
他想起城里人飯桌上那點金貴的副食,這玩意兒要是能成規模地弄出去,利潤絕對驚人!
循著記憶和隱約的獸道,陳衛東深一腳淺一腳地往更深處走。
約莫一個多小時后,在一片背風向陽、相對開闊的山坳附近,他看到了目標。
幾間簡陋的茅草屋依著山壁搭建,屋外用粗木樁圍了個不大的院子,院子里掛著幾張硝制過的獸皮,地上散落著一些羽毛和骨頭。
空氣中飄蕩著一股淡淡的硝石和血腥混合的味道。
一個穿著靛藍色粗布褂子、腰間扎著草繩、身形精瘦、眼神卻像鷹隼般銳利的中年漢子,正坐在屋前一塊大石頭上,用磨刀石“嚯嚯”地打磨著一把柴刀。
他身邊靠著一桿擦拭得锃亮的土銃獵槍,槍口用油布塞著。正是村里的老獵戶——王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