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韋后賜婚
- 大唐政變王:玄武門繼承法
- 尼莫點下的虎鯨
- 2065字
- 2025-08-15 00:00:00
伴隨著南衙禁軍離開長安,高興的不只有李重福和太平公主,韋后心里的石頭也落了地。畢竟相王李旦作為李唐宗室的重要一員,一直也是她打壓的對象。
政事堂內,眾宰相到點之后下班回家,但是中書舍人宗楚客和侍中紀處訥卻鬼鬼祟祟往兩儀殿走去。
兩儀殿內韋后還在焦慮的踱步,身后的女官賀婁氏身體微躬、侍奉左右。
韋后一邊走一邊與親信賀婁氏商議:
“今日朝堂之上,這李重福是真的不像話,居然想勸哲郎就食洛陽,真是居心茍測,早知道當初在房州就應該想辦法絞死他。“
哲郎是李顯的小名,一般而言除了皇帝父母之外,即使是后宮中的皇后妃嬪也是沒有資格私下稱呼皇帝小名的,但是韋后有李顯寵愛,因此稱呼也不再顧忌。
賀婁氏附和道:
“而且自李重福回到長安之后,名氣大漲,現在已經隱隱有繼太平公主和相王之后宗室第三人之勢。”
韋后聽完賀婁氏的話,心里更氣了,惡狠狠的說:
“這次讓宗楚客打探消息,也不知道打探的怎么樣了。對了,上官昭容最近怎么樣。“
賀婁氏回答道:
“這婦人越來越不像話了,自從去年找了個丁憂的借口出宮一段時間,回來之后諸事不理,每次問到她怎么辦就王顧左右而言他,現在又推脫說是母親去世思念過度,天天裝病不出,我看她是想跳船了。”
“那么最近有什么異動嗎?”
賀婁氏回答道:
“這倒是沒有,奴婢花了很大精力調查她的宮中往來,發現她最近就是好燒香拜佛,和幾個尼姑走得近,除此之外倒沒什么,之前還和太平公主書信往來,互相寫詩評判,現在連這些也沒有了。說起來也怪,皇后殿下又沒虧待她,她這是發哪門子神經呢?”
賀婁氏哪里知道,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就是通過尼姑傳遞信息的,只能說在搞情報方面,賀婁氏這個新人終究玩不過上官婉兒這種老油條。
韋后長嘆一口氣:
“唉,你還看不出嗎?當然是哲郎的病啊!”
“陛下的病?”
“是啊!陛下的病,外人不清楚,她上官婉兒還不清楚嗎?她這是害怕陛下有朝一日身體不測,失去庇護,因此想趁著現在還算安穩早點收手退出呢!”
說罷,韋后又用嘲笑的語氣說:
“權力之爭,上船容易,下船哪有那么容易,唯有死而已。”
就在這時,宗楚客與紀處訥顫顫巍巍的身影來到了兩儀殿門前。
韋后連忙將兩人迎了進來:
“宗中書和紀侍中來了,打聽到的情況咋樣?”
宗楚客畢恭畢敬的給韋后行禮:
“啟奏殿下,臣打聽過了,之前趙履溫遇刺一案的兇手,就是這個李重福。”
“確定?”
“千真萬確,自從前幾日臣去長安酒肆中飲酒,聽到幾個萬騎士兵酒后失言,提到前幾日趙履溫遇刺一事的細節,臣就留了個心眼,派人四處打探消息。
今日終于明了,李重福私下結交萬騎軍官,趙履溫占了萬騎們的地,他就替萬騎出頭帶人刺殺了趙履溫。“
其實這里宗楚客撒了謊,他確實是派人打聽過了趙履溫一案的真相,但是結論卻不是唯一的。
有人說是譙王李重福干的,有人說是臨淄王李隆基干的,還有的說是禁軍下級軍官自己干的...
甚至禁軍下級軍官行刺論中,都能分裂出葛福順主導和陳玄禮主導這兩種完全對立的傳言...
但是久在官場的宗楚客也很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給領導匯報的時候要選擇她喜歡聽的,因此宗楚客一口咬定是李重福干的。
韋后聽完氣的直跺腳:
“吾就知道這個禍害不是易與之輩,當初煤看住他讓他溜回了長安,現在是真的在積累勢力了。“
“現在也依然有機會,咱們就拿這事參他李重福一本,看看誰吃不了兜著走。”賀婁氏提議。
韋后搖頭否決:
“如果真的想殺他,何須真憑實據,吾殺人需要證據嗎?”
韋后走回去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往后一癱:
“那么還看不明白嗎?現在的問題是哲郎不想殺他,再大的罪能有上一次私自進京大?再重的錯能有上次砍傷裹兒重?這種級別的罪陛下都下不了狠心殺他,這點小錯又能怎么樣呢?哲郎終究是重親情之人,虎毒尚且不食子,何況哲郎乎?”
韋后又把目光投向宗楚客和紀處訥二人:
“從即日起多派些人手盯著李重福,事無大小必須第一時間向我匯報。既然不能徹底除掉這個毒瘤,那么也至少要將其危害控制在合適范圍。“
二人趕緊領命,紀處訥提議道:
“要不要對于李重福在禁軍中的勢力做一下清理,他拉攏的多是中下層軍官,殺他們可比殺李重福容易多了。斷了他的勢力,那么李重福本人就好對付了。”
韋后搖搖頭:
“不必了,一群果毅都尉級別的軍官,能掀起什么大浪?只要沒有拉攏萬騎將軍,就隨他去。”
“況且,”韋后的眼中露出一絲得意之色:“從昨日朝堂之事來看,李重福想在軍中擴展勢力,勢必要與太平公主和相王有所沖突,讓他們狗咬狗也不是壞事,昨日若不是他們三人互相爭斗,我還真想不出如何清除相王勢力。”
一旁的賀婁氏卻有了其他想法。
“殿下,既然是想刺探情報,只靠紀宗二位大人不一定夠啊?他們頂多能在外邊打探,如果能把人手安插道李重福身邊,那么才是上上之策。“
宗楚客犯起了愁:
“這怕是有些難,就屬下這段時間探聽所知,李重福此人御下很嚴,府中相關事務事無大小均會過問,而他的那個叫張靈均的家令,也十分難纏,管理細致無比,毫無私心。
而且譙王府中下人,都是經過太平公主篩選一遍再轉給李重福的,要想收買可不容易。“
賀婁氏卻早有打算:
“既然如此,我們就正大光明安排一個人過去好了?”
“如何安排?”韋后回過頭看著賀婁氏。
“賜婚。”賀婁氏斬釘截鐵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