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洛陽就食
書名: 大唐政變王:玄武門繼承法作者名: 尼莫點下的虎鯨本章字數: 2096字更新時間: 2025-08-14 12:00:00
李顯大怒,斥責岑羲:
“你身為戶部尚書,難道連具體工期都無法評估嗎?”
岑羲只能硬著頭皮說道:
“陛下恕罪,現在長安都傳言是安樂公主此次掠奪石獅子,觸怒了佛祖,派地藏王菩薩下凡懲罰世人,此番漕運之禍,皆是神佛所為。目前事情真相不明,臣不敢擅下定論。“
見岑羲把矛頭指向安樂公主,李顯一臉尷尬,左顧右盼后將目光投向身后的韋后,見她沒有發怒,這才安下心來。
實際上韋后對于這場輿論風波也很無奈,安樂公主作為他的寶貝女兒當然要寵,但是岑羲實際上也是韋后一黨的人,她也不能太過刁難下屬。
更何況,對于此次石獅子翻船事件,她心里也是有點懷疑是不是真的地藏王菩薩顯靈了。如果是真的的話,她也沒有膽子和老天爺作對。
李顯不想再把板子往自己寶貝女兒身上打,平復了一下情緒:
“既然如此,眾卿就請暢所欲言,如何應對此次危局?無論說什么,朕都賜無罪。”
李重福見時機差不多了,闊步上前:
“伏惟陛下德配天地,澤被蒼生。今臣冒死上言,關輔饑饉,事關宗廟社稷。去歲冬至今,京師米斗百錢,餓殍蔽野,如今砥柱山翻船,山東、江淮漕運斷絕,倉廩虛竭如懸磬。
百姓剝樹皮、嚙糠秕,恐釀大亂。陛下雖減膳恤民,然長安地狹人稠,非旬月可解。臣聞東都含嘉倉粟積若山岳,洛水漕渠四通八達。若暫移鑾駕,率宗室就食洛陽,則饑饉自弭,天下安堵矣!“
李重福話音剛落,一旁的岑羲立馬附和:
“譙王所言有理,請陛下就食洛陽。”
六部尚書和其他各位宰相也紛紛附和,之前他們想了半天沒人敢提,現在有了出頭鳥也就敢于跟著勸諫了。
看著這群臣都支持的樣子,李重福反而有點小慌:
不會自己這老爹真的被說動去洛陽吧!難不成韋后這個毒婦這回改了性子真的要做一回好事?
好在關鍵時刻,韋后“不負所望”地站了出來。
“你們都在說什么,京師是天下根本,陛下隨意亂動成何體統,而且神龍元年才遷回長安,現在又要去洛陽,難保不會人心思變。“
韋后一聽大臣集體勸就食是真的急了,她倒不是不能走,雖然安樂公主那邊肯定會有情緒,但是她自信還是可以壓得住的。
關鍵是現在李顯的身體狀況,自從今年以來,李顯的身體每況愈下,萬一在就食路上鞍馬勞頓出點意外,那憑借她現在的權勢可不一定能壓制住李重福、太平公主、相王李旦等李唐宗室。
可是這種話又不可能明擺著對心腹們說,畢竟朝中很多大臣都是沖著她背后有李顯撐腰才投奔她的,如果讓這些人知道李顯已經朝不保夕,那么會不會有別的心思就難說了。
畢竟沒有人會投資一個期貨死人。
這也是岑羲等人罕見的和韋后意見不一致的原因。
韋后這么一說,在場的大臣們也就不敢堅持了,一向照顧韋后意見的李顯心里也開始否決起李重福的提議來。
一旁的太平公主看李重福這紅臉唱夠了,知道是自己跳出來唱白臉的時候了。
“既然陛下和宗室不去就食洛陽,那么不如讓百姓和軍隊就食。”
李顯對太平公主的提議來了興趣:
“百姓和軍隊就食,這是怎么個就食法?”
太平公主沉思一下:
“如今長安城中南衙禁軍和北衙禁軍加起來有數萬人,其中北衙禁軍少而悍,南衙禁軍多而庸,不如就派南衙禁軍前往洛陽就食,而使用北衙禁軍拱衛長安,既不影響朝廷正常運轉,又可解糧匱之困。”
果然如李重福所料,太平公主這一提議很快得到了眾大臣的贊許,朝堂之人頻頻點頭,就連一向和太平公主不對付的韋后也難得表示了同意。
只有一個人如坐針氈,那就是一直在南衙禁軍中發展勢力的相王李旦。
本來李旦一直采取明哲保身主義,對于任何朝堂議題都是沉默為主,能不參與就不參與,能不介入就不介入。
但是現在忽然發現自己要在長安成為孤家寡人了,這下子徹底急了。
要知道,之前的神龍政變和李重俊叛亂,他之所以能穩坐釣魚臺,本質上還是有他多年經營的南衙禁軍作支撐,所以每次事變后雖然他參與度都不高,但是論功行賞時都能兌現統戰價值。
現在自己的臺柱子要被挖了,萬一再有什么意外情況,別說好處了,能不能保住腦袋都難說。
雖然知道事情已難扭轉,但是李旦還是決定垂死掙扎一番:
“請陛下容臣弟多言,南衙禁軍多為府兵子弟,自立國以來,左右衛領翊府,驍衛掌豹騎,武衛統熊渠,威衛主羽林,領軍衛司射聲,金吾衛巡警京邑。
諸軍皆有所用,貿然移師,恐長安今后難安矣!還請陛下明察。“
一直和相王李旦不對付的中書令宗楚客站了出來:
“相王此言差矣。眾所周知南衙禁軍多為長足健兒,人心思歸,不愿久居長安。其承擔之大小事務,一律可由北衙禁軍接替,現在長安糧盡何不成其之美,放士卒去洛陽就食?“
宗楚客定下基調以后,朝堂之上眾人都出來反對李旦,一向拙嘴笨舌的李旦滿臉通紅,卻想不到反駁的話來。
李重福決定適時拉攏一下相王:
“相王所言,臣以為有理,畢竟南衙禁軍所從之事繁多,全部由北衙禁軍接替可能不一定勝任,既然如此,不如保留左右千牛、左右金吾四衛,繼續承擔日常事務,不知相王和陛下以為如何?“
李旦雖然心理不愿意,但是也知道李重福這是給他爭取到的最好條件了,因此也只能點頭同意。
最終,廷議的結果是南衙禁軍除了千牛、金吾四衛以外,其余的部隊一律開拔去了洛陽,一直以來以南衙禁軍為立身之本的李旦勢力瞬間沒了大半。
讓李重福沒想到的是,退朝后,相王李旦反而派人又給他送了一筆禮,理由是感謝朝堂之上李重福為他解圍。
這相王真是被賣了還給人數錢,李重福哭笑不得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