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女主之弊
- 大唐政變王:玄武門繼承法
- 尼莫點下的虎鯨
- 2011字
- 2025-08-09 12:00:00
李重福內心忍不住搖頭,不得不說他的這位姑母,無論是政治嗅覺還是處事風格,乃至關鍵時刻的站隊能力,都是拉滿的。
甚至是在人品方面,雖說小毛病不少,但是大事大非上,對李唐王室的忠誠度也是不含糊的。
唯獨一條,就是和所有女性政治家一樣,對于軍權的控制存在認識上的盲點。這種盲點甚至好像是骨子里面自帶的一樣,無法用常理來解釋。
原本位面的太平公主,在唐隆政變后與李隆基的交鋒中可謂優勢盡占,朝中宰相七出其五,親近李隆基的姚崇、宋璟、劉幽求等人皆被貶官,而太上皇睿宗也整體傾向于她。
而且這些還是建立在李隆基已經拿到皇帝名號的前提下,單就宮斗她已經贏得不能再贏了。
可是李隆基最后如何破局的呢?先天政變只用了三百人就掀翻了棋局,幾百羽林軍沖進宮殿,就把太平公主的黨羽殺了個一干二凈。
考慮到太平公主多年積累的財富和人脈,哪怕她能提前準備幾百個家丁搞不好都輸不了,只能說她腦子里面就沒有這根弦。
經營幾十年都拉不出幾百號人,反觀李重福現在才幾個月就要去建立一支私人軍隊,什么叫暴殄天物啊!
不只是太平公主,韋后安樂公主也一樣,李顯庇護下作威作福這么多年,也不知道在禁軍在安插幾個親信。更沒有作出任何拉攏基層禁軍的舉動。
直到李顯去世后韋后才派了幾個親信占據了禁軍高管職位,然后高枕無憂,以為自己這樣就掌握了軍權,結果被李隆基帶著一幫低級軍官輕松秒殺。
甚至一代女皇武則天本人對于禁軍控制的也是一塌糊涂,手底下的禁軍能夠在高密成風的時代搞出“早知別無賞賜,不如侍奉廬陵王”這種“大逆不道”之言,只能說她們控制下的禁軍純粹就是篩子。
如果說一個兩個可能是個人問題,這么多女主同時出問題,只能說由于性別原因她們對于軍隊建設天然存在認識上的盲點。
甚至看完了她們的操作,李重福覺得后世女頻小說諸如手握幾十萬大軍的將軍被皇帝一紙圣旨拿下的情節,真不能怪作者沒見識,畢竟正兒八經尸山血海宮斗上來的女性政治家們也不過如此。
現在從太平公主的反應也能看出她的閉塞程度,自己在禁軍中又是拉幫結派又是行刺趙履溫,連論弓仁這樣的外將都知曉一二。
可是太平公主呢?完全兩眼一摸黑。
李重福決定適度向太平公主透露一點情報:
“實不相瞞,我已經拉攏了萬騎中的幾名都尉,到時候哪怕韋后的人將軍權奪去,我也有把握下克上拿回來。”
然后,李重福又說出了自己在趙履溫手上救下趙振遠的前因后果,但是他隱瞞了自己刺殺趙履溫的事,不過把李隆基和陳玄禮的關系向太平公主詳細敘述了。
太平公主這下放下了心:
“沒想到你歸京才一月,就已經和禁軍有了這么深的交情,看來以后不必擔心禁軍大權旁落了。“
就憑自己救了一名萬騎軍官就能讓禁軍上下“心悅誠服”,李重福止不住的搖頭,自己這姑母看來對于軍權是一點b數沒有啊!
“不過沒想到三郎居然也在北衙禁軍之中有如此勢力?他去年十月才辭去潞州別架回京,不過數月就小有所成。你們幾個當真后生可畏啊?“太平公主感慨道。
有了李重福的勸諫,太平公主也對李重福建立部曲一事開了綠燈,不僅拿出了不少財物供李重福開銷,還允諾李重福自己會幫忙購買甲胄和馬匹。
就在兩人敲定好合作細節準備分離之時。
太平公主的家令忽然匆匆忙忙闖了進來,不顧主人正在商談秘事,跑到太平公主前耳語了幾句:
太平公主聽完后臉色一沉:
“這罔極寺的花銷也太大了,今年正月才送了他們三千匹絹,這才半年不到就又花完了,確定住持沒有中飽私囊嗎?”
家令見太平公主也不避諱李重福,就當著李重福的面解釋起來:
“仆查過了罔極寺的賬目,住持確實沒有貪墨,主要是安樂公主貪圖享樂,想著辦法刮地皮,各方打點照應實在是苦不堪言啊!“
家令又說道:
“還好最近經常來敲詐罔極寺的那個趙履溫趙司農死了,寺中財務狀況才算緩和了些。要不然都堅持不到今日。”
太平公主輕蔑的說:
“多行不義必自斃。他這么一死,也算是為我們除了一大害......大郎,你在那里傻笑什么啊?“
正在暗自得意的李重福一時間沒有憋住,嘴角上揚被太平公主抓住了。
“啊,沒什么沒什么,不知姑母為何要費力維持罔極寺呢?“李重福害怕太平公主追問下去,連忙岔開了話題:”神佛鬼怪,花點小錢圖個心安就能了,何必花這么多錢呢?眼下正值用錢之際啊?”
太平公主長嘆一聲:
“你有所不知,這寺廟僧人嘴上說守著佛門清凈,實際上功名利祿之心一點不遜常人,很多高僧都結交各方豪杰,每一座寺院都是一個巨大的情報中心和交際場所。
而且民間普遍對于僧人敬而遠之,通過關卡盤查之時,兵士也多畏手畏腳,有什么違規違禁之物都可以通過僧人傳遞。“
家令也替太平公主解釋:
“殿下有所不知,公主當年建罔極寺,名義上是替則天皇后祈福,實際上也是通過罔極寺經營自己的勢力,這些年來公主通過罔極寺得到了大量情報和人脈,因此才每年不惜耗費巨資維持。”
然后太平公主又像是想起什么似的:
“你以后和我通信就不要老派家臣了,時間久了難保不被人發覺,我讓罔極寺派一位講經僧以講經為名常駐于你府上,今后有什么緊急情況,讓他傳信便是。”
寺廟,僧侶,和尚。幾個詞語瞬間閃過了李重福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