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籌劃私軍
- 大唐政變王:玄武門繼承法
- 尼莫點下的虎鯨
- 2145字
- 2025-08-07 12:00:00
論弓仁此刻已經(jīng)雙手顫抖,眼神中寫滿了吃驚。
“吐谷渾故地,陷于吐蕃多年。自從閣下先祖于顯慶五年攻取吐谷渾以來,經(jīng)營多年,在此之中勢力深厚,倘若郡王肯助我成就大事,事成之后,必定為郡王攻取吐谷渾,立郡王為吐谷渾之主,世世代代,永為王侯。”
高宗年間,論弓仁的父親論欽陵帶兵攻占了吐谷渾,當(dāng)時高宗為了收復(fù)吐谷渾,派出薛仁貴打了大非川之戰(zhàn),結(jié)果輸?shù)囊凰浚瑥拇送鹿葴喢x上是吐蕃領(lǐng)土,實際上是噶爾家族私產(chǎn)。
論弓仁投唐時一次性就拉出七千余帳的部眾,也正是靠著這點“資產(chǎn)”,他才在大唐那里贏得了統(tǒng)戰(zhàn)價值。
列土封疆,世代富貴,從功臣躋身為皇族,甚至運氣好的話,憑借吐谷渾和大唐支持,有朝一日恢復(fù)在吐蕃的權(quán)勢也不是不可能。
論弓仁不是傻子,他知道在中原的政治體制下,即使是他立下再大的軍功也不可能有人給他這種許諾。而錯過了這一次,他和他的家族恐怕要世世代代永遠(yuǎn)作皇權(quán)下的升斗小民。自己的歸懷郡王也頂多世襲個兩三代,哪里能比得上在吐谷渾世世代代當(dāng)土皇帝強。
但是論弓仁還是有點懷疑:
“自古以來按你們中原的習(xí)俗,一般功臣不被兔死狗烹就不錯了,怎么還會有機會封王?殿下只怕是在忽悠我吧!”
李重福知道論弓仁是聰明人,對于這種聰明人沒有必要遮遮掩掩,便打開天窗說亮話:
“郡王確實是人杰,實不相瞞,我給出這樣的承諾不單純是為了招攬人才,也是出于社稷安危。
自太宗皇帝平定吐谷渾以來,吐谷渾故地就為羈縻狀態(tài),吐谷渾可汗慕容氏一直世襲罔替,我天朝從未干涉。歸根結(jié)底,就是吐谷渾故地農(nóng)田稀少,游牧者甚多,與其設(shè)州立縣,不如立為屬國,作河湟之屏障。
郡王出身貴胄,又為我大唐屢立功勛,難道還不如那時降時叛的慕容鮮卑更值得信任?封郡王為吐谷渾之主有何陰謀?利國利民的陽謀罷了。“
李重福所言,幾乎每一句都合情合理,既表明了自己的用意,也給了論弓仁足夠的尊重的選擇余地。
論弓仁眼神開始變得熾熱,誘人的富貴讓他忍不住開始遐想。
李重福開始趁熱打鐵:
“實不相瞞,我此番入長安,就是來對抗韋后,謀取天下。如今圣人已老,韋后亂政,天下豪杰無不期盼明君雄主。可是本王常年居于地方,未執(zhí)兵戈。身邊缺乏通曉軍旅之人,郡王所才,正有大用啊!”
論弓仁猶豫了一會兒,終于站了起來,炯炯有神的目光看著李重福:
“既然殿下求賢若渴,那么弓仁也愿拿身家性命跟隨殿下賭一波百年富貴。”
李重福隨即雙漆跪地,頭與腰平:
“我李重福代大唐歷代先帝謝歸懷郡王。”
論弓仁這下可慌了,連忙也雙膝半跪,扶起了李重福:
“殿下,你我身份有別,怎可行此大禮,而且這里正是酒肆,動作太大小心隔墻有耳。”
李重福卻義正言辭的說:
“郡王此番選擇了我李重福,就是選擇了保大唐社稷,就是為我大唐再添功勛。如何當(dāng)不起這一跪。”
論弓仁無奈,只能先和李重福說:
“殿下心意,弓仁謝過了。只是此處人多嘴雜,可否換地再敘。”
李重福點了點頭,小聲說道:
“請郡王回府,我待會兒自會拜訪。”
論弓仁本以為李重福會邀請自己前去府上一敘,沒想到李重福卻選擇主動前來,這誠意真的是拉滿了。
傍晚時分,歸懷郡王府,燈火通明的大堂內(nèi),李重福和論弓仁開始討論起了自己的苦惱。
論弓仁想了想,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殿下如果只是想要幾百私軍的話,其實弓仁這里倒是有一批人可用。”
“郡王請講。”
“自當(dāng)年大非川之戰(zhàn)后,唐番多次交戰(zhàn),不少唐軍沒于西北戰(zhàn)場,其中很多都是世代從軍的府兵之后。你知道按照大唐律令,府兵本人被俘,后果如何啊!“
李重福嘆息道:
“按大唐律令,若是戰(zhàn)死,可獲得撫恤,子孫可繼任父兄的府兵空缺。但若是未能盡忠,只怕不但沒有撫恤,連家屬也會牽連,原本的授田也要被充公。”
“正是,”論弓仁分析道:“圣歷二年我?guī)Р糠凑肯轮杏胁簧倬褪钱?dāng)年被俘的大唐府兵或其后人,他們多年征戰(zhàn)出生入死,戰(zhàn)斗經(jīng)驗極其豐富,而且對于恢復(fù)祖上地位極其熱衷。”
李重福感到奇怪:“難道他們反正后,朝廷沒有再加獎賞嗎?”
論弓仁搖頭道:“如今朝廷連正經(jīng)府兵的撫恤都給落實不了,你覺得還有他們的份嗎?”
自從高宗武后以來,唐朝的府兵制實際上已經(jīng)處在瓦解狀態(tài),該減的稅減不了,該給的撫恤給不到,該分的地也拿不出。前線邊軍中半數(shù)以上已經(jīng)是募兵了。
這種情況下,這些帶著一腔赤誠回歸大唐的“前府兵”的待遇可想而知。
“自從跟隨我歸降之后,這些前府兵一直寄人籬下,長安地狹價高,他們又無錢財可以買地,只能充當(dāng)傭農(nóng),為人耕作土地而活。
如果這個時候有人能拿出土地,并且承諾他們恢復(fù)府兵待遇,那么這些人必然對殿下忠心耿耿,沖鋒陷陣在所不辭。以殿下和太平公主的關(guān)系,運作一下應(yīng)該不難吧?”
在大唐的法律體系下,自耕農(nóng)和傭農(nóng)是完全不同的法律地位,前者勉強還能算是人,后者地位則是與奴隸無異。
論弓仁又繼續(xù)諫言道:
“除此之外,當(dāng)初和我一起歸屬大唐的吐蕃吐谷渾部下也頗有一些,如果殿下想用,弓仁必全力支持,只是在長安城中動用胡兵發(fā)動政變,實在傳出去名聲有些不恥。“
李重福點了點頭,他還沒有后世肅宗那樣下作,番兵對于大唐都城也沒什么同胞之情,到時候真的打起來,順手牽羊趁機劫掠的事估計少不了。
最后論弓仁又為李重福送上一份大禮:
“此為小子論城節(jié),今年雖才二十,但是已經(jīng)跟隨我打過好幾杖了,統(tǒng)領(lǐng)幾百私軍可謂綽綽有余。弓仁畢竟是朝廷左驍衛(wèi)將軍,和殿下交往不便,但是此子作為家子,尚無險要官職,可以隨殿下驅(qū)使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