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酸甜苦辣咸,一人一首歌
- AI音樂之路探索互文綜合體
- 暮靄樓
- 2259字
- 2025-07-27 21:41:03
當你用心寫的歌,被別人無情嘲諷的時候,很難接受別人的愚弄。尤其是多年來,看著那么多癌癥病人都去世了,這首歌對于我來說,是一種對生命歷程的尊重,里面都是傷痛,也是懷念,更是感恩。
《在夢里時間會轉彎》這首歌,完整歌詞如下:
[主歌1]
花開花落又是一季
潮起潮落又過一日
靈魂盡頭是沙漠孤洲
所以輪回中寂寞
[副歌1]
有紅有白是為對比
有冷有熱是為生機
永遠到底是多遠距離
我只能冷眼旁觀
在夢里時間會轉彎
每滴淚都像鉆石般璀璨
在夢里傷痛都無關
只留下你笑容的片段
在夢里萬物被催眠
只聽見呼吸之間的呢喃
在夢里世界都鮮艷
像沒有云的藍天
[橋段]
有得有失是為完整
有苦有樂是為人生
沉默到底是多深的藍
讓我再冷眼旁觀
有光有白是為對比
有冷有熱是為生機
永遠到底是多遠距離
我只能冷眼旁觀
[副歌2]
在夢里時間會轉彎
每滴淚都像鉆石般璀璨
在夢里傷痛都無關
只留下你笑容的片段
在夢里萬物被催眠
只聽見呼吸之間的呢喃
在夢里世界都鮮艷
像沒有云的藍天
[副歌2]
在夢里時間會轉彎
每滴淚都像鉆石般璀璨
在夢里傷痛都無關
只留下你笑容的片段
在夢里萬物被催眠
只聽見呼吸之間的呢喃
在夢里世界都鮮艷
像沒有云的藍天
我常陪著母親去醫院看病,她的很多病友現在都不在了,有時候跟母親聊起往事,內心還是倍感心痛。在醫院的那幾年里,遇到了很多此生難忘的事情,也遇到了很多病人,有如花季的女孩,有的正值壯年,大部分都是跟我母親年紀相仿的老人。
“剛抽完血么?”,東北的那個大姐,正站在內科的門口,眼角還留著沒有擦完的淚痕。
“是啊,大姐”,我扶著母親停住腳步。
“怎么站這兒?姑娘呢?”,我母親問道。
“別提了,這不剛吵完,也不聽話。我才找了個開火的地兒,給她煎那個中藥,怎么說都不喝”
“她化療,難受的。你也別急,站會就上去吧”
病友們慢慢建立了自己的微信群,有的是病人自己,有的是家屬在里面,還有各個醫院的醫生也在里面。
其中,有個李大哥是病友群的群主,我偶爾跟他在微信上說幾句話,他有次非常感慨地發了一張家鄉河邊的照片,起了個上聯:“一江兩岸綠意濃”,我當時給對了一個下聯,因為聊天記錄沒有了,現在也記不清楚了,但我記得他當時很高興。現在想想,也許他是想著落葉歸根,回老家的時候,在家鄉的河邊坐著,可能他那個時候有了預感,也許預感自己沒有多少時間了。
后來,我母親因為要掛主任的號,一直掛不上,排到了兩周后,我知道他認識徐主任,就把情況寫清楚發給他,然后詢問能不能臨時加個號,他很爽快的答應了,而且徐主任也熟悉我母親的情況,就直接去醫院看病了。后來才知道,看似簡單的幾句話,已經是最后一次了。
我非常感謝徐主任,徐主任算是救了我母親,從病理診斷到治療,一直都非常認真對待。他為人真誠和正直,我一直不知道該怎么表示,也非常感謝他科室的各位醫生,你們都很好。
這個事情過去了一段時間后,群里突然有人說:“李大哥走了”
他堅持了好幾年,以前看他發的視頻,感覺生活很正常,除了消瘦一些,人的氣色也很好,怎么就突然去世了呢?群里的人議論紛紛,最后熟悉他的人才說:“因為腫瘤介入治療,感染后越來越嚴重”,微信群里都不敢相信,更多人在那里告別:“李大哥,一路走好”,這樣的告別的話,一直刷屏,就像是潮水涌來。
我那個時候,內心很難過,記得人家的好,特別感謝他的幫助,尤其是那個時候他的病情已經很重了,還在幫助我,直到最后一刻還在為群里病人操心。在此不愿意透露他的姓名,希望你一路走好。
人生就是這樣酸甜苦辣咸五味雜陳,有歡聚就有分離,有快樂就有痛苦,當心酸和淚水來臨,那都是人間冷暖。這個時候又寫下了探系列:《探兄弟》、《探盲女》、《探女兒》、《探荒老》和《探貓咪》,以心之筆墨改編我的見聞和感觸。
自從用AI做音樂以來,尤其是在騰訊音樂發布以后,感覺創作音樂就像在高速上開車,而這輛車的剎車卻壞了,一直狂奔不止,內心感覺既興奮又害怕。
騰訊音樂的騰飛聯盟,作為扶持獨立音樂人的組織,此時正在推出“一人一首歌”活動,重點是建立音樂人的微信群,通過定期歌單的形式,推廣音樂人的歌。
我有幸參與到其中,也認識了很多人,每次重要活動推出前,騰訊音樂的研究人員都會通過私信的形式對音樂人進行調研,我當時就預感到平臺要推出“互動歌單”,果不其然正好趕上春節,群內做了蛇年主題音樂活動,平臺又聯合一些知名歌手制作互動歌單,有大張偉、張靚穎、龔琳娜、吳克群等人,我也剛好改編了《琵琶行》和《長恨歌》等歌曲。
我喜歡即時創作,大部分作品都是即時創作,馬上AI生成,然后就是上傳提交并審核發布,所以我的歌從寫下歌詞到發布到平臺都很快。這種優勢,有時候會給人造成一種錯覺,總是問我是怎么做到的?
這樣的即時創作,就是速寫,就是感情的真實流露,AI生成的歌可能不完美,但感情都是真摯的,我慢慢學會了接受不完美。
群內有個朋友發了一個音樂參賽告示,以單縣羊肉湯為主題進行音樂創作,大家都在寫,有點群內比稿的味道。我當時看到這個消息,就開始在微信輸入框寫歌詞,不到幾分鐘就寫完發在了群里。
“你可以直接投稿啊,別發群里”
“我就是練練手”
“拿獎金不香么?”
那個朋友建議我投稿,我說不用了,就是練筆而已。
其實,我是不想參加這種只保留署名權的活動,很反感利用活動和獎金,直接掠奪原創音樂的版權,這是極其不正常的,活動方付費應該買的是使用權和改編權,不能把原創的版權都徹底拿走。
這些歌寫完發布后,我也會同步到那個“詩歌群”里。后來,AI音樂在網絡上已經爭吵的很厲害了。“詩歌群”里還在學習怎么做歌,還在爭吵寫的詞好不好。“一人一首歌”的群里,已經開始有原創音樂人公開抵制AI歌了,甚至形成了兩派,互相之間拉扯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