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彈歌口口傳,關關是雎鳩
- AI音樂之路探索互文綜合體
- 暮靄樓
- 3426字
- 2025-08-03 11:57:06
經常看到音協和版權管理機構對AI音樂的新聞報告,也看音樂平臺的積極態度和努力推動措施,大部分人都把AI看作是工具,還在傳統版權的框架內思考問題,為了平衡各方利益在創新面前躊躇不前。
以至于騰訊平臺、網易云音樂、汽水音樂三大平臺,都出現了“AI音樂無法簽約”的問題,甚至于在要求進行AI標準期間,平臺方通過AI檢測AI的方式,解約了很多音樂人的合約,也包括我在內。
“你涉嫌違反平臺規則,暫時取消音樂人身份”
當我在“騰訊音樂”的服務群里,看到很多音樂人,都存在這種情況。
“你違法平臺規則,那是活該”
“這是騙取版權費”
我當初采用的音樂合成辦法,確實違反了平臺規則:“沒有標注AI歌曲”,其實是屬于技術濫用,但是我做音樂的技術路線,正是騰訊音樂AI魔音的技術路線,也是網易云音樂和抖音汽水音樂的技術路線。
王陽明說過:“知行合一,致良知”
我想,我的初衷是做傳統文化改編,所以在行為上無法決定規則,只能呼吁版權和音協以及平臺方,盡快完善AI版權認定規則,優先認定歌詞原創+AI輔助的模式,這是對傳統文化復興的放行,也是鼓勵創新的實實在在的舉措。
為此,我給相關部分發去了建議:希望他們調研我的AI音樂過程和AI音樂作品,以我作為一只小麻雀,來解剖一下AI音樂人面臨的問題,反思一下在AI音樂條例完善的過渡期,該如何出臺具體的舉措。
騰訊音樂平臺,還是比較包容的,他們把這些被清理的AI音樂人,吸引到騰訊魔音那里,開發了AI音樂獨立服務板塊,讓我們這些所謂的音樂人繼續自己的夢想,唯一的遺憾就是騰訊的收費行為,太貴了。
如果按照騰訊音樂的收費標準,我在豆包音樂生成的費用,可能要十幾萬了。但是也有好的方面,就是花錢生成和花錢發布,甚至花錢下載,都有記錄的,版權歸屬于客戶。這個版權歸屬,我是咨詢過騰訊的工作人員,他們在微信群里說的,但是我卻一直沒有找到明確的用戶協議,難保他們說了不算。
如果未來,騰訊音樂既要收費,又要你音樂的版權,那么這家公司的誠信,就要被市場所唾棄了。我想,騰訊音樂應該不會這樣,不會為了幾首歌去坑這些可憐的音樂人吧。
我也看到過一個音樂人,他甚至在群里開玩笑地說:
“我要不要開直播,把平臺里的事兒,都抖落抖落?”
“直播曝光那些偷偷摸摸的AI合成作品”
“別啊,別啊”,其他人留言。
這就是過渡期兒的亂象,甚至出現了AI生成音樂,然后自己去稍微改改,就包裝成原創音樂。甚至還有專門的公司和工作室,你上傳AI音樂,然后他負責重新錄制曲子,并找人去翻唱錄制,這又回到了傳統的制作流程了,收費500-2000,唱得還不一定有AI唱的好。
“這就是自動駕駛拖拉機,必須套上韁繩才能下地”
這是我在小紅書上發表的AI音樂的處境。
所以,很多人尤其是有話語權的人,不是秉承人工智能生產力變革的哲學思維,不是站在傳統文化復興的戰略高度來審視音樂產業的前景,而是拘泥于利益的重新調整和分配上,在做出影響決策的言論。
我的想法和認知,卻跟他們有著截然的不同:
“音樂重新回到人民大眾手中,一人一首歌”
“AI音樂,最終成為人民群眾表達心聲和創造美好生活的利器”
“未來,不是歌星和平臺來決定的,而是千千萬萬的普通人來決定的”
“這就是音樂平權時代”
“這就是創造力時代”
“真正的人民藝術時代”
AI音樂這個領域,AI絕不是工具那么簡單,而是徹底的工藝革新,這個結論是依據長期的傳統文化改編實踐和新工藝流程的不斷驗證。我個人已經做過了驗證,騰訊AI音樂也做過了,汽水音樂更是把工藝流程化和軟件化,網易云音樂基本上也完成了工藝革新。
AI音樂的工藝革新,使音樂工業的生產力極大提高,賦予了每個人都可以做音樂的能力,就像我這個什么都不懂的人,也可以采用新工藝生成音樂。
這個新工藝,為改編傳統文化提供了實踐可能,否則高昂的音樂制作成本就是一道無法邁過的坎兒。
我改編傳統文化,最早是從唐詩宋詞開始的,后來經過思考之后,要覆蓋整個傳統文化,這個時候才開始追溯源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詩經,在查閱資料之后才知道,詩經之前還有更古老的歌曲,那就是這首二言詩: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歌謠《彈歌》的全文,一共就八個字,短短八字勾勒出原始狩獵的生動場景,堪稱先民生活的“活化石”。
斷竹:“斷”即砍伐,“竹”指竹子。這是狩獵的第一步:砍伐竹子,為制作工具做準備。原始社會沒有金屬器具,竹子因堅韌、易加工,成為制作狩獵工具的重要材料。
續竹:“續”有連接、組合之意。將砍伐的竹子進行加工、拼接,制成狩獵用的工具,大概率早期“彈弓”由竹片彎曲制成,類似弓的雛形。
飛土:“土”指“土丸”,是彈弓的“彈藥”,推測是用泥土搓成圓形,曬干后堅硬耐用。“飛”描繪出彈丸被彈弓射出的動態:拉滿竹制彈弓,松開后土丸快速飛向目標。
逐宍:“宍”是“肉”的同音古字,代指獵物鳥獸。“逐”即追逐,土丸射中或驚起獵物后,人們上前追捕,完成狩獵的最后一步。
《彈歌》雖短,卻憑借其真實性和生動性,成為研究原始社會生活、早期文學起源的重要資料。它像一幅簡筆畫,用最凝練的文字,讓我們得以窺見數千年前先民在山林間狩獵的鮮活場景,感受他們為生存而奮斗的力量。
《彈歌》最早被記錄在漢代趙曄的《吳越春秋》中,書中稱這是遠古時期“孝子舜”時代的歌謠。雖為傳說,但指向極早的年代。它的價值在于見證了文字產生之前,先民以歌謠記事的原始文學形態,比商周時期要古老得多。
以下為改編的《彈歌》歌詞內容:
[主歌]
竹林風啾啾
斷竹聲聲幽
續竹慢慢揉
飛土輕輕走
逐宍不停留
歸來的時候
日落西山頭
[副歌]
莫停留聽竹林風悠悠,
你莫停留夜里山路不好走,
莫停留聽竹林風悠悠,
你莫停留月亮爬到山后頭。
[主歌]
竹林風啾啾
斷竹聲聲幽
續竹慢慢揉
飛土輕輕走
逐宍不停留
歸來的時候
月落西山頭
這首歌詞,在保留原來八字的敘事邏輯上,融入早上竹林打獵、父母盼著歸來、打獵歸來遲落月的意象系統。
由此,傳統文化改編終于找到了源頭,也順利做出了中國風的新彈歌,只是因為豆包音樂的渲染能力和歌詞容量限制,無法進一步的改編和發揮。目前是具備了深入改編的條件,這里就留下一個期盼吧。
接下來,就是改編詩經了,首先想到的就是《詩經?周南?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詩經》的閱讀難度,還是超過了我的想象,主要問題就是有些詞不熟悉,比如這里面的“荇菜”到底是什么,為此專門查閱了解釋,還有就是到底長什么樣?通過對比真實圖片,這才知道是一種開著小黃花的水生植物,第一眼看到的時候,感覺實在是太漂亮了。
對于關關雎鳩的意思,是通過看抖音“何楚涵博士”的視頻講解重新理解的,關關是雎鳩的一種鳴叫對話,生動形象的刻畫了雄雌魚鷹的鳴和,接著就是確定好逑的“好”的讀音,最后就是鐘鼓和君子的解釋,跟字面的理解確實不太一樣。
在改編時,加入了參差荇萊時候的場景刻畫,引入雨后、青苔、柳樹、蘆花進行完整的意象構建,然后想象“君子”騎著馬郊游,聽到關關雎鳩,看到窈窕淑女,在“好逑”的現實和“輾轉反側”夢境的交織情境下,復現:魚鷹落沙洲,荇菜點點黃花,岸上杏花紅的意象顏色過渡,構建這一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愛情故事。
歌詞如下:
[主歌]
昨夜雨過青苔柳
還一把蘆花在右
都說愛情路難走
馬蹄聲聲落滿愁
才聽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又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夢里幻境入我眸
魚鷹落沙洲
只因黃花點點逐水流
魚鷹落沙洲
只因看了你一眼溫柔
[副歌]
此時雨過淚濕柳
一枝杏花獨留
都說愛情路難走
就是想你的時候
才聽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又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夢里幻境入我眸
魚鷹落沙洲
只因黃花點點逐水流
魚鷹落沙洲
只因看了你一眼溫柔
當時受限于豆包音樂限制,感覺不太好,繼續做了《關雎哀傷》版本,最后又做了一個短的說唱版的《關雎幻境》,現在聽來,還是不夠好。
此時,即時寫下最新版本,留待以后AI制作吧。
歌詞如下:
[主歌1]
昨夜雨過青苔柳
一把蘆花在右
都說愛情路難走
馬蹄聲聲落滿愁
[副歌1]
才聽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又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夢里幻境入我眸
魚鷹落沙洲
只因黃花點點逐水流
魚鷹落沙洲
只因看了你一眼溫柔
[橋段]
參差荇菜關關雎鳩
左右流之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求之不得
輾轉反側君子好逑
[主歌2]
此時雨過淚濕柳
一枝杏花獨留
都說愛情路難走
就是想你的時候
[副歌2]
才聽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又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夢里幻境入我眸
魚鷹落沙洲
只因黃花點點逐水流
魚鷹落沙洲
只因看了你一眼溫柔
[尾聲]
魚鷹落沙洲
黃花逐水流
只因夢中你
幻境入我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