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辯論
- 林硯,我們是怎樣的關系
- 翎麾
- 1799字
- 2025-07-27 20:40:47
彼時方知遇才剛剛大學二年級,大學剩余的時光里,她像一顆被無形引力牽引的小行星,不自覺地繞著林硯運轉。作為正宏大學學生會副主席,除了緊張地學業,因為社團活動和學生工作也經常來往于學校各個辦公室,她幾乎每周都會在校園里見到林硯,也少不了面對面交流,可以說是交集甚密。
夜晚10點的主教樓307教室,燈光仍然明亮,與漆黑的校園格格不入。
方知遇站在空蕩蕩的講臺前,反復練習著結辯陳詞。
明天下午就是正宏大學辯論賽的總決賽,作為外語系的四辯選手,她的論點卻始終卡在某個邏輯斷層上。
外語學院的辯論隊,史無前例,這是第一次沖進總決賽。她想要盡全力,拿下這個冠軍,至少不要讓自己留有遺憾。可這也讓方知遇緊張到連續一星期都沒有睡好覺。
“——綜上所述,虛擬社交的本質是情感代餐,它稀釋了真實相處的溫度……”
后門傳來“吱呀”一聲輕響,方知遇的聲音戛然而止。
林硯抱著幾本書站在門口,墨藍色的襯衫袖口挽到手肘,露出線條分明的小臂。鏡片后的眼睛微微瞇起,像是被燈光晃到了眼。
“怎么只有你一個人?還在準備明天的辯論賽?”他的聲音帶著一絲疲憊的沙啞。
方知遇下意識合上筆記本:“林老師?您怎么……”
“剛在查些資料,聽到樓上有聲音。”林硯走向講臺,目光掃過她桌上散落的紙張——打印的社交媒體數據報告、心理學論文摘要,還有她涂涂改改的論點大綱。
“反方會怎么攻?”林硯突然問。
方知遇一怔:“他們可能會說,社交軟件讓遠距離關系成為可能……”
“不。”林硯拿起講桌上的一支熒光筆,在她標注的某段研究數據上畫了個圈,“他們會用這個——‘去年社交電商報告顯示,互聯網時代70%的人群通過短視頻平臺建立新社交關系’。”
筆尖在紙面上輕輕一點,留下一個亮黃色的標記。
“但是這份數據有個漏洞。”林硯突然轉身,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幾個關鍵詞:“社交≠關系。”
粉筆灰簌簌落下,方知遇靜靜看著他的背影,此刻這個男人竟在認真地在教她辯論,幫她疏離邏輯。
“就像翻譯時不能直譯俚語,”他的聲音在空曠的教室里格外清晰,“辯論時也要看透數據背后的陷阱——建立聯系不等于維系關系。”
方知遇恍然大悟,林硯的話連通了她一直沒想明白的邏輯斷層。
林硯忽然從公文包里拿出一個牛皮紙袋,拿出幾份打印資料:“這是去年新聞與傳播學院內部的調研報告,里面有一些研究數據和結論。”
方知遇詫異,伸手接過資料,發現邊角處有大量手寫批注。字跡工整,筆鋒有力。“這是?”
“教師交流資料。”林硯輕描淡寫地說,卻在看到她突然亮起來的眼神時,不著痕跡地別過臉,“只是參考。”
接下來的兩小時像是被按了加速鍵。
林硯用紅筆拆解反方可能使用的每一個話術陷阱,甚至和方知遇一起模擬辯論時的場面,偶爾也會站起來以對方辯手的姿態攻擊方知遇提出的論點。方知遇忍不住感慨,對面前這個男人從心底仰望。
“差不多了。”林硯看了看手表,“再不回去休息,明天的辯論賽你就不用參加了。”
窗外的蟬鳴早已停歇,只剩下教室里年久的空調發出嗡嗡聲。方知遇收拾資料時,發現那疊“教師交流資料”也被林硯若無其事地留在了她的文件袋里。
“林老師,”方知遇關燈鎖上教室門,追上林硯,“您為什么對辯論這么了解?”
走廊里的聲控燈亮起,照亮林硯半邊身影。他放慢腳步,嘴角勾起:“我大學時也是參加過幾場辯論賽的。”
路燈將兩個人的影子拉得很長……
……
直到多年后,方知遇才知道,早在2019年3月,她大學時期的第一場辯論賽,林硯坐在觀眾席上,瞬間就被她的發言吸引住了,心里感慨這個瘦小的女生,在賽場上竟有著那般強大的沖擊力。自那之后,方知遇的每一場辯論賽、演講比賽,他都沒有落下。
而那晚,早已下班的林硯,在路過307教室時聽到了方知遇的聲音,便折返回辦公室,找出了那些所謂的“教師交流資料”,認真地做了批注。
-----------------
第二天辯論賽現場——
當對方辯手真的拋出了那份報告時,方知遇自信地站了起來。
“對方辯友,您混淆了‘社交’與‘關系’的本質區別。她舉起林硯昨晚圈出的數據,”這份報告統計的是‘新增好友數’,而我們今天的辯題討論的是‘人際關系質量’。就像我們不能用書店的客流量,來證明讀者都讀過了<Gone with the wind>。”她抬手,將赫然寫在A4紙上大大的“飄”字舉起。
評委席和觀眾席傳來陣陣騷動。角落里的林硯低頭記錄著什么,嘴角卻幾不可察地揚了揚。
外語學院成功拿下了這場辯論賽的冠軍,而方知遇也拿到了最佳辯手獎項。
賽后,方知遇在空教室里發現一張便簽,壓在冠軍獎杯下面:“比喻用得不錯,繼續努力。——L”
方知遇的心里樂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