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工藝超越設計

“還不夠。”

陳明的聲音平靜,卻像一盆冷水,澆在了眾人剛剛燃起的狂喜火焰上。

李衛國臉上的激動瞬間凝固,他愕然地看著陳明:“小陳,這……這都有彈性了,還不成?”

“是啊,這不就跟那根洋玩意兒差不多了嗎?”劉師傅也湊了過來,不解地撓了撓頭。

陳明拿起那根微微彎曲的鋼塊,遞到他們面前。

“李師傅,劉師傅,你們看。”

他指著鋼塊的表面。

“它有彈性,是因為我們通過急速冷卻,在它內部形成了一種非常堅硬的‘骨架’。”

“但是,這種‘骨架’太硬了,也太脆了。”

“它現在能彈回來,可如果讓它在車上,每天顛簸個成千上萬次,用不了多久,它內部就會出現我們看不見的細微裂紋。

“到時候,不是彈不回來,就是‘咔嚓’一聲,直接斷掉。”

陳明用最通俗的語言,解釋著“疲勞強度”這個核心概念。

“那……那怎么辦?”李衛國的心又提了起來,“難道這條路走不通?”

“不,我們已經走通了最難的一步。”

陳明眼中閃爍著自信。

“我們已經給了它一副‘鋼筋鐵骨’,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給它‘血肉’,讓它變得既強壯,又有韌性。”

他轉身,看向那臺剛剛熄火的加熱爐。

“我們需要進行第二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回火。”

“回火?”

這兩個字,李衛國和劉師傅都懂,這是熱處理的常規工序。

但他們從沒想過,能用在眼前這種“怪物”一樣的材料上。

“沒錯,回火。”

陳明拿起鉛筆,在筆記本上寫下一行字。

“把剛才那根淬過火的鋼塊,重新放進爐子里,加熱到四百二十度,保溫一個小時。”

“四百二十度?”

劉師傅的眉毛擰成了疙瘩。

“小陳同志,這個溫度……是不是太高了點?”

“按照我們的老經驗,普通碳鋼回火,一般也就二百來度,去去脆性就行了。”

“四百多度,那鋼都快被燒軟了,硬度不就沒了嗎?”

這又是經驗與理論的碰撞。

王浩站在遠處,本已心如死灰,聽到這里,眼神又活泛了起來。

對!回火溫度太高,會導致硬度大幅下降,這是教科書上寫得明明白白的!

這個陳明,難道連這么基礎的知識都忘了?

他強忍著沒有開口,他要親眼看著陳明再次失敗。

“劉師傅,您說的沒錯,硬度確實會下降。”

陳明坦然承認。

“但我們追求的,不是極致的硬度,而是硬度、強度和韌性的最佳平衡點。”

“我們就是要用這個溫度,犧牲掉一部分多余的硬度,來換取至關重要的韌性,也就是抗斷裂的能力。”

劉師傅看了一眼旁邊一臉信賴的李衛國,又看了看陳明那雙仿佛能看透一切的眼睛,他心中的最后一絲疑慮也煙消云散了。

“行!”

他一拍胸脯,大聲應道。

“小陳同志,你說多少度,就多少度!我老劉今天就舍命陪君子,跟你把這個新工藝給摸索出來!”

老師傅的豪情,點燃了整個車間的氣氛。

剛才的沮喪一掃而空,所有人都圍了上來,眼中充滿了期待。

新的試驗再次開始。

那根成功淬火的鋼塊,被重新送入了已經降溫的加熱爐。

溫度被精確地控制在四百二十度。

一個小時的保溫,像一個世紀那么漫長。

當鋼塊再次被取出,放在地上冷卻后,它的表面呈現出一種均勻的、深藍近黑的色澤。

“來,再試試!”

李衛國已經等不及了,他親自拿起那根長鐵管,套在了鋼塊上。

還是三個人,還是同樣的位置。

他們再次合力,緩緩向下壓去。

鋼塊彎曲了。

這一次,它彎曲的弧度更大,幾乎形成了一個標準的九十度直角!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松手!”

陳明下令。

“嗖——!”

鋼塊以比上一次更快的速度,猛地彈了回去!

不偏不倚,筆直如初!

仿佛它從未被彎曲過。

“我的天……”

一個年輕的學徒工忍不住驚呼出聲。

“成了!真的成了!”

李衛國扔掉手里的鐵管,雙手顫抖地捧起那根鋼塊,像是捧著一件稀世珍寶。

他用粗糙的手指在上面反復摩挲,感受著那冰涼卻又充滿了力量的質感。

劉師傅也激動得滿臉通紅,他繞著鋼塊轉了好幾圈,嘴里不停地念叨著:“神了,真是神了……”

王浩站在人群的最后,臉色蒼白如紙。

眼前這根恢復筆直的鋼塊,像一柄無形的重錘,將他心中殘存的最后一絲驕傲,徹底擊得粉碎。

他明白了。

他輸了。

輸得徹徹底底,毫無懸念。

他和陳明的差距,不是經驗,不是理論,而是對知識理解和運用的維度上的差距。

自己還停留在背誦公式和模仿復制的階段,而陳明,已經站在了創造和優化的層面。

“還不夠。”

就在眾人以為大功告成,準備歡呼的時候,陳明的聲音第三次響起。

“啊?”

李衛國和劉師傅的笑容僵在了臉上。

“小陳,這……這都跟原版的一模一樣了,還不夠?”

“性能上,已經非常接近了。”

陳明肯定了他們的成果,然后話鋒一轉。

“但是,我們還可以讓它更好,更耐用。”

他走到工作臺前,在一張新的圖紙上畫了起來。

“我們解決了材料內部的問題,現在,要解決它表面的問題。”

“彈簧的疲勞斷裂,往往是從表面一個極小的缺陷開始,慢慢擴大的。”

“如果我們能讓它的‘皮膚’變得更致密、更堅韌,就能大大延長它的使用壽命。”

“怎么讓‘皮膚’變堅韌?”李衛國好奇地問。

“用這個。”

陳明在圖紙上畫出了一排排細小的圓點,像雨點一樣打在鋼板彈簧的表面。

“這是……什么?”劉師傅看不懂。

“噴丸處理。

陳明說出了一個在這個時代,這個車間里,所有人都聞所未聞的詞匯。

“簡單說,就是用無數顆米粒大小的鋼珠,像噴沙子一樣,高速地、均勻地去噴射彈簧的表面。”

“什么?!”

劉師傅驚得差點跳起來

“小陳同志,你沒搞錯吧?好不容易做出來的東西,你還要拿東西去打它?那不給打壞了嗎?”

“是啊,這不是畫蛇添足嗎?”

“越弄越聽不懂了……”

工人們議論紛紛,這個操作,再次超出了他們的理解范圍。

“恰恰相反。”

陳明微笑著解釋。

“每一次撞擊,都會在鋼材表面形成一個微小的凹坑,并且在凹坑的周圍,形成一個強大的‘壓應力層’。”

“你們可以把它想象成,我們用無數個小拳頭,把鋼材的‘皮膚’給錘煉得無比緊實。這樣一來,外部的力量就很難在它表面撕開裂口了。”

“用我們自己的力量,去抵抗外部的力量。”

“用設計,彌補材料的不足。用工藝,超越原有的設計!”

陳明的這番話,已經不僅僅是技術講解了。

它像一道光,照亮了在場所有人心中的迷茫。

原來,工業制造不是簡單的復制粘貼。

原來,在材料和設備的背后,還有著如此廣闊,如此充滿智慧的天地!

李衛國怔怔地看著陳明,眼神里充滿了震撼與狂熱。

他仿佛看到的不是一個青年技術員,而是一位正在開啟新時代大門的宗師。

“好!好一個‘用工藝超越設計’!”

李衛國激動地一揮手,聲音因為激動而有些嘶啞。

“咱們廠,就缺這個!咱們華夏的汽車工業,就缺這個!”

“噴丸的設備,我們沒有,那就自己造!用壓縮空氣,用高壓風機,辦法總比困難多!”

“這一次,我們要做的,不是仿制品!”

李衛國環視全場,目光如炬,一字一頓地說道:

“我們要做的,是一個比‘嘎斯51’的鋼板彈簧,更強,更耐用,而且是用我們自己的普通碳鋼造出來的——全新產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峡市| 毕节市| 元朗区| 越西县| 横山县| 卢龙县| 萍乡市| 安顺市| 留坝县| 大洼县| 林西县| 化德县| 镇江市| 德庆县| 灵川县| 焦作市| 株洲市| 浠水县| 威远县| 乌苏市| 荔波县| 郸城县| 延吉市| 霍林郭勒市| 济南市| 凤山市| 修武县| 九寨沟县| 阿拉善左旗| 布尔津县| 鱼台县| 达尔| 河南省| 永川市| 阳江市| 沙河市| 上杭县| 遂昌县| 民勤县| 台湾省| 屏东县|